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18000 | 18000 | | 18500 |
优惠价 | 17500 | 17500 | | 18000 |
English | | | |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一、统计口径
二、数据来源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主要观点
第一章、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全球市场环境
一、世界铁路发展情况
二、中国铁路与国际比较
三、世界铁路客车应用
四、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1、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现象进一步凸现
2、世界经济进入温和增长期,严重的结构失衡亟待调整
3、国际竞争战略和方式发生新变化
4、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意味着更多的贸易摩擦和纠纷
五、全球主要供应商
1、庞巴迪(Bombardier)运输公司
(一)发展简史
(二)国际市场
(三)庞巴迪与中国
2、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
(一)发展简史
(二)阿尔斯通与中国
3、德国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
4、GE交通运输系统集团
第二节、国内市场环境
一、中国机械工业当前发展现状及趋势
1、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一)生产增速加快,产销衔接良好
(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三)出口增速高于进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2、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环境
(一)国内环境
(二)市场环境
3、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品高技术化
(二)服务个性化
(三)经营规模化
(四)不利因素
二、铁路运输设备当前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
1、GDP增长及结构分析
(一)GDP增长状况
(二)GDP结构分析
2、投资、消费、进出口分析
(一)投资
(二)消费
(三)进出口
四、国内产业政策解析
1、不利因素
(一)、受制国家管制,市场自由度很低
(二)对铁路客车生产基本属于招标式
2、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3、“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4、《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节选)
(一)科技投入
(二)税收激励
(三)金融支持
(四)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
(五)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
5、铁路“十一五”规划摘要
(一)“十五”回顾
(二)面临的形势
(三)主要目标
(四)铁路发展重点任务
五、国内铁路客车制造业发展现状
六、国内市场供需结构分析
第三节、国内外差距及对策
一、差距
1、技术差距
(一)铸造技术
(二)锻压技术
(三)热处理技术
(四)焊接技术
(五)机械加工技术
2、管理差距
3、质量差距
二、对策或建议
1、建立和健全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2、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
3、加强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
4、加强人才培养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6、加强国内外技术、市场交流与合作
7.提升企业制造理念
第二章、行业经济特性分析
第一节、生命周期
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二、行业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
三、行业与国民生产总值敏感性分析
第二节、综合运营效益
一、2000-2005年铁路客车制造业总体发展能力与趋势
二、2000年-2006年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三、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分析
第三节、进出口贸易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一、出口交货情况
二、出口额占销售产值的比例
第三章、产品生产及销售状况
第一节、产品生产分析
一、行业生产概况
二、行业生产状况分析
第二节、产品销售分析
一、2000年-2006年铁路客车制造行业整体销售能力分析
1、工业销售产值增长变化趋势
2、销售收入增长变化趋势
3、成本费用分析
4、国内市场集中度及变化趋势
二、产品技术开发方向和动向
1.电力机车发展方向
2.内燃机车发展趋势
三、铁路客车制造行业市场份额变化分析
四、产品出口交货分析
第四章、产业链及主要用户行业分析
第一节、产业链上下游对铁路客车制造业的影响
一、 石化行业
二、电力行业
三、冶金行业
第二节、铁路运输行业
一、行业相关性分析
二、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
1、我国铁路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我国工业产值与铁路货运量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
三、铁路运输业未来5年预测及对铁路客车制造业产品的需求
1.铁路运输业未来5年预测
2.对铁路运输设备的需求
(一)每公里车辆保有量逐步提高
(二)2007 年将是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业绩爆发的开始
第三节、铁路建设和铁路客车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进出口贸易分析
第一节、进出口总况
第二节、出口分析
一、出口规模及增长分析
二、出口目的地分析
三、出口源发地分析
四、出口月度分析
第三节、进口分析
一、进口规模及增长分析
二、进口目的地分析
三、进口源发地分析
四、进口月度分析
第六章、主要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第一节、代表性企业数据情报对比
第二节、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六、重要技术和合作项目
第三节、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六、重要技术与合作项目
第四节、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六、重要技术与合作项目
第五节、中国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六、重要技术与合作项目
第六节、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厂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六、重要技术与合作项目
第七节、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五、重要技术与合作项目
第八节、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六、重要技术与合作项目
第九节、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六、重要技术与合作项目
第十节、中国北车集团长春市客车厂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进出口贸易分析
五、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一节、襄樊金鹰轨道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第十二节、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公司背景
二、企业联系方式
三、主要产品及产销状况
四、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4、公司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五、重要技术与合作项目
第七章、产品投资分析
第一节、投资价值分析
一、市场容量
二、行业持续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进入壁垒
第三节、投资收益分析
一、净资产收益分析
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节、行业SWOT分析
1.威胁
2.机会
3.优势
4.劣势
图表目录:
表1 铁路网规模与经济发展
图1 路网结构初步形成,全球负荷最重
图2 铁路路网密度与主要国家差距明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表2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2001年度机车车辆投资额
图3 历年世界GDP变化情况
图4 图7历年世界GDP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5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图6 “十五”时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
表3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7 “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
表4 2005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表5 2005年我国对外出口和从海外进口情况
图8 “十五”时期进出口情况
表6 “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表7 中国铁路客车产能、产量及预测
图9 历年铁路客车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10 铁路客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与GDP的历年变化情况
图11 铁路客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与GDP的散点图
表8 2005年1-9月铁路相关行业收入、利润指标分析
图12 中国铁路客车市场规模
图13 2000年-2006年行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分析
图14 2000年-2006年行业出口交货值变化趋势分析
图15 2000年-2006年行业出口额占销售产值比重变化分析
表9 中国铁路客车产能、产量及预测
图16 2000年-2006年铁路客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分析
图17 2000年-2006年行业销售产值增长变化统计
图18 2001年-2006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变化统计
表10 2000年-2006年行业成本费用增长变化统计
图19 2000年-2006年各项费用增长变化趋势分析
图20 2006年成本费用结构分析
表11 行业集中度分析
表12 2006年主要企业销售收入及市场份额统计
图21 2000年-2006年产品出口交货增长变化分析
图22 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与铁路客车销售收入的变化
图23 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与铁路客车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变化
图24 发电量与铁路客车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
图25 发电量增长率与铁路客车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变化
图26 钢产量与铁路客车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
图27 钢产量增长率与铁路客车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变化
图28 铁路运输收入与机车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
图29 铁路运输收入增长率与机车销售产值增长率的变化
图30 铁路里程增长一直滞后于GDP 增长
图31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的发展前景(公里)
图32 每公里铁路车辆保有量(辆/公里)
表13 客运专线线路建设规划
图33 铁路客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与铁路建设的历年变化情况
表14 2003年-2006年铁路客车进出口规模及增长分析
图34 2003年-2006年铁路客车进出口规模及增长分析
表15 2003年-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规模及增长分析
图35 2003年-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规模及增长分析
表16 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目的地各洲分析
图36 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目的地各洲分析
表17 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目的地各国分析
图37 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目的地各国分析
表18 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源发地分析
图38 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源发地分析
表19 2003年铁路客车出口月度分析
图39 2003年铁路客车出口月度分析
表20 2004年铁路客车出口月度分析
图40 2004年铁路客车出口月度分析
表21 2005年铁路客车出口月度分析
图41 2005年铁路客车出口月度分析
表22 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月度分析
图42 2006年铁路客车出口月度分析
表23 2003年-2006年铁路客车进口规模及增长分析
图43 2003年-2006年铁路客车进口规模及增长分析
表24 2006铁路客车进口目的地分析
图44 2006铁路客车进口目的地分析
表25 2006年铁路客车进口源发地分析
图45 2006年铁路客车进口源发地分析
表26 2003年铁路客车进口月度分析
图46 2003年铁路客车进口月度分析
表27 2004年铁路客车进口月度分析
图47 2004年铁路客车进口月度分析
表28 2006年铁路客车进口月度分析
图48 2006年铁路客车进口月度分析
表29 2006年主要企业经济指标数据对比分析
表30 企业联系方式
表31 2003年-2006年**公司产销情况统计
图49 2003年-2006年**公司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增长变化分析
图50 2003年-2006年**公司出口交货值增长变化趋势
图51 2003年-2006年**公司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图52 2003年-2006年**公司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图53 2003年-2006年**公司自有资金利润率分析
表32 2003年-2006年**公司营运能力比率分析
图54 2003年-2006年**公司营运能力比率发展变化趋势
表33 2003年-2006年**公司成长能力比率分析
图55 2003年-2006年**公司成长能力比率分析
省略部分XX公司分析图表
图110 2001年-2006年市场容量趋势变化分析
图111 2001年-2006年行业持续成长能力比率分析图
图112 2000年-2006年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变动趋势分析
图113 2000年-2006年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动趋势分析
图114 2000年-2006年行业资产报酬率变动趋势分析
图115 2000年-2006年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动趋势分析
图116 2000年-2006年行业资产负债率变化分析
图117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构成图
报告简介
中国铁路路网结构初步形成,全球负荷最重,潜在运输需求巨大,运输总量面临飞跃。而国内铁路客车制造业与国际仍有很大的技术、管理、质量差距。铁路客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规模有一定的萎缩。而随着我国铁路客车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迅速提高,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行业出口交货还将保持更快的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各个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铁路网的不断延伸,铁路客车企业的产能仍将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受到高速增长的“十一五”铁路投资的驱动,行业将会出现一次高速发展的浪潮,市场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正在被少数企业所占领。.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未来15 年中国铁路网的投资额比过去同比大得多。当前铁路客车投资价值进一步凸现,2007 年将是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业绩爆发的开始。 铁路客车车辆制造企业存在很大的规模效应,加上其资本密集属性和行业整体利润率极低,使得该行业进入门槛很高。在当今现有的市场、宏观政策、技术条件环境下,行业的机会与风险俱在,同时,由于与铁路的历史联系将是不可替代的关系资源,因而会随着国家铁路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而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