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7500 | 8000 | | 8500 |
优惠价 | 7200 | 7700 | | 8100 |
English | | | |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正文目录
观点与结论
第一章 全球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2006年全球船舶制造业发展情况
一、2006年全球船舶市场指标统计
二、2006年全球船舶业运营回顾
三、2006年全球各船型成交情况
四、2006年全球造船市场新造船价格持续上涨
第二节 全球造船市场基本特点
一、成本和供需推动船价上涨
二、船龄结构调整与船舶技术升级推动新造船舶需求持续增长
三、中日韩继续“三国演义”
四、造船基地向中国转移
五、全球行业景气与产业转移加速促进中国造船市场
第三节 主要国家或地区发展概况与剖析
一、欧洲
二、日本
三、韩国
第二章 2005-2006年中国船舶制造业运行回顾
第一节 2005-2006年船舶制造业发展环境
一、国内经济温和稳定发展促进行业繁荣
(一)经济增长推动航运和造船业的发展
(二)人民币汇率调整对船舶制造业的影响
二、政府鼓励船舶钢铁企业联盟
三、产业政策:《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政策》解析
四、国机国造支持我国造船业发展
五、船舶工业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近年我国船舶工业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二)我国造船技术水平与国际仍有差距
(三)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
第二节 船舶行业竞争结构情况分析
一、波特五力分析船舶行业竞争现状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威胁
(三)替代品威胁
(四)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下游客户议价能力
二、企业分布状况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为、策略
(一)国内企业竞争行为与策略
(二)国际竞争力比较
三、中国船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节 船舶行业2005-2006年运营回顾
一、2006年船舶业各项指标统计
二、规模状况与行业竞争力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偿债能力分析
五、成长能力分析
六、运营效率分析
第三章 中国船舶行业发展现状评价
第一节 国内船舶行业市场现状
一、船舶工业生命周期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2005-2006年船舶原材料概况
三、新基地大幅接单,呈现大型化、批量化、高技术
四、我国造船企业目前正承受成本压力
第二节 国内船舶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生产要素
(一)原材料
(二)资本
(三)技术
(四)人力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三节 国内船舶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
一、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矛盾
二、上游行业拉动不足下游行业支持不够
三、增量不增收现象严重
四、其他矛盾与问题
第四节 未来产业环境与发展规划:需要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自主创新已露“尖尖角”
二、以科学发展观缔造造船强国
第四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一、长三角产业集群态势
二、长三角地区船舶产业发展展望
第二节 中部地区竞争优势情况
一、中部地区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二、中部地区船舶工业的竞争地位
三、发展战略分析与前景预测
第三节 重点省市发展概况与竞争优势分析
一、广东船舶
二、上海船舶
三、浙江船舶
四、福建船舶
五、江苏船舶
六、湖北船舶
七、山东船舶
八、辽宁船舶
第五章 2007-2010年船舶行业展望
第一节 行业发展概况预测
一、船舶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迅速
二、中国造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三、中国船舶设备配套国产化预测
(一)正视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船用柴油机行业发展开始提速
(三)中国船舶工业短中期发展前景展望
第二节 世界航运发展对造船业的新需求
一、船舶产品的专业化
二、船舶产品的大型化
三、船舶产品的环保化
第三节 上游材料市场发展趋势
一、船舶用中厚板消费发展趋势及产品要求
二、“十一五”年钢产量锁定4.5亿吨上限
三、钢材供需形势预测
四、行业产品结构走势预测
第四节 政策走势及影响
一、《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解读
二、造船强国发展战略
第六章 2007-2010年船舶市场供需预测
第一节 全球船舶市场的需求情况预测
一、全球主要船队的船舶数量和构成
二、全球各船型新船订单分布趋势
三、支线集装箱船需求猛增
四、LNG船需求预测
五、2008年前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直线上升
六、未来十年世界造船市场趋势
第二节 影响国内船舶需求的经济因素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与水运形势预测
二、中国海洋经济与宏观环境
第三节 国内船舶市场预测
一、散货船供求预测
二、船舶配套设备市场供求预测
三、市场规模
四、船型发展与船价走势预测
第七章 优势企业经营与竞争分析
第一节 企业竞争概况
一、主要企业竞争力评价
二、主要企业按销售收入排名
第二节 中船集团
一、集团概况
二、生产经营状况
三、竞争分析
四、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生产经营状况
三、竞争分析
第四节 中船重工
一、集团概况
二、生产经营状况
三、竞争分析
四、前景展望
第八章 投融资分析与发展战略
第一节 机会分析
一、订单量大幅增长,行业盈利能力上升迅猛
二、国际行业新规范带来发展商机
三、未来行业发展得到支持
第二节 风险分析
一、与重点关联企业发展不协调
二、行业将遭遇发展风险,成本压力将加速分化造船企业
三、防范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风险
四、结构性矛盾不能解决,整体水平落后
第三节 发展策略建议
一、发展战略分析
二、发展战略预测与建议
图表目录
表1:2006年全球造船业指标统计
表2:2005-2006年全球部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价格
表3:2006年全球手持订单前十名的造船国家(地区)
表4:2006年全球手持订单前十名的订船国家(地区)
表5:2006年中日韩三国造船指标
表6:2005年底日韩中三国手持三大主力船型统计
表7:2005年日本造船工业生产情况
表8:2005年日本造船业出口交船统计
表9:现代重工船坞介绍
表10:韩国最新开发10种新型LNG船一览表
表11: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05年与2006年对比
表12:各国在船舶建造上的优势分布
表13:2004-2006年船舶制造业运营规模各项指标比较
表14:2005-2006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各行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表15:2004-2006年船舶业三项费用情况
表16:30年来全球船市波动原因分析表
表19:中部地区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船舶制造企业
表20:2005-2006年广东省船舶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国排名状况
表21:广东省珠江口南沙造船基地状况
表22:2005-2006年上海市船舶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国排名状况
表23:2005-2006年浙江省船舶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国排名状况
表24:2005-2006年福建省船舶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国排名状况
表25:2005-2006年江苏省船舶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国排名状况
表26:2005-2006年湖北省船舶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国排名状况
表27:2005-2006年山东省船舶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国排名状况
表28: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两座修船坞
表29: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两座造船坞
表30:码头和码头起重能力
表31:2005-2006年辽宁省船舶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全国排名状况
表32:2010-2015年全国造船能力及VLCC造船坞增长预测
表33:2006年船舶制造业产品出口情况
表34:2006年船舶制造业分产品进出口值
表35:2006年国内主要钢材细分产品产量及市场占有率统计
表36:全球十大散货船船东
表37:全球十大集装箱船船东
表38:全球十大油船船东
表39:全球各船型新船订单分布趋势(万载重吨)
表40:2005-2006年我国煤炭出口情况
表41:2006-2010年散货船供求状况预测
表42:2007-2010年散货船需求预测
表43:散货船年均需求量预测
表44:2007-2010年我国造船企业产量增长情况
表45:2010年国内主要造船集团船用主机需求预测
表46:2010年船用柴油机市场供需预测
表47:2007-2010年船舶市场规模预测
表48:2005-2006年船舶业销售收入前十名企业对比
表49: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船坞介绍
表50:上海外高桥与韩国现代重工比较
图1:2006年各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发展趋势
图2:2005-2006年各季度船舶业收入与利润对比
图3:2005-2006年船舶业成本费用率情况
图4:2005-2006年船舶业亏损面情况
图5:2004-2006年船舶业各季度亏损额(千元)对比
图6:2004-2006年船舶业资产负债率比较
图7:2004-2006年船舶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比较
图8:2004-2006年船舶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比较
图9:2004-2006年船舶业三项费用对比
图10:我国造船业生命周期图
图11:2000-2006年我国造船用中厚板消费量(万吨)
图12:2006年20MM中板价格走势图
图13:2003-2006年船舶业累计资产增长情况
图14:2003-2006年我国造船行业市场市场集中度变化情况
图15:1995-2007年中国船厂造船完工量统计及预测图
图16:我国船用柴油机的市场份额增长赶不上造船业的市场份额的增长
图17:国产主机装船率的变化情况
图18:2004-2006年国内钢铁钢材走势图
图19:全球各船型新船订单增长趋势
图20:2006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值构成图
图21:2007-2010年我国船舶业市场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预测
图22:2007-2010年我国船舶市场利润预测
图23:中船集团公司全国分布
图24:世界主要国家船舶融资的政府支持性政策比较
报告简介
实力日渐强大的中国造船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订单,2006年造船产量达到1452万载重吨,位居世界造船业的第三位,相当于世界造船总产量的20%份额。另据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船舶出口总额80.64亿美元,同比增长70.9%。船舶产品出口到1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达33个。所有数据表明我国船舶制造业与韩国、日本的差距明显缩小。
近十年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比重正在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战。
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造船业本轮的需求高峰行将结束,行业正步入下降期。另外,随着我国国内掀起的投资造船业的热潮日益高涨,目前中国在建、将建和远期规划建造的造船厂的总吨位高达4000万吨,这几乎相当于目前全球总需求量的80%。这就要求中国船舶工业改变增长模式,控制造船能力。因此,中国船舶工业投资风险将呈上升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把造船业的巨大机遇展现在中国企业的面前,预计2007年-2010年,国内新增船舶需求量为1500万载重吨、更新船舶需求量为1000万载重吨,平均每年需要船舶600万载重吨。而到2015年,中国造船年产量预计将达到2400万载重吨,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规避各种风险,如何把握机遇,是与企业发展命运攸关的问题。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国研网、中国造船网等权威机构。本报告分析框架主要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分析方法中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原理及经济预测模型,对我国船舶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竞争格局及近年来中国船舶市场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优势企业的发展、经营策略、竞争优势及发展前景也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分析。希望本报告能够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帮助船舶企业及投资实体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正确制定企业竞争策略和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