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中国铜产业链投资及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11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7600 | 7800 | 8000 | |
优惠价 | 7300 | 7500 | 76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部分 铜工业分析及预测第一章 2006年铜工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 2005年宏观经济环境及影响分析
一、2005年GDP增长及结构分析
(一)GDP及增长
(二)产业结构分析
二、投资、消费与贸易形势
(一)投资
(二)消费
(三)贸易
第二节 铜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一、铜工业的产业关联程度
二、铜工业的资产贡献
第三节 铜冶炼产能过剩政策及影响
第四节 铜工业进出口政策的影响
一、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专项进口政策
(一)政策内容
(二)政策执行
(二)政策影响
二、国别政策性进口政策
(一)政策内容
(二)政策执行
(三)政策影响
三、军工进口政策
四、边贸进口政策
(一)政策内容
(二)政策执行
(三)政策影响
五、国家储备进口政策
(一)政策内容
(二)政策执行
(三)政策影响
六、禁止未锻扎铜加工贸易政策
(一)政策内容
(二)政策影响
七、铜及铜材出口税率调整
第五节 2005年铜工业关联行业发展及影响分析
一、铜精矿供应对铜工业的影响
二、下游行业对铜工业的影响
(一)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对铜工业的影响分析
(二)日用消费品行业发展对铜工业的影响分析
(三)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对铜工业的影响
(四)汽车工业发展对铜工业的影响
三、再生铜工业发展对铜工业的影响分析
第二章 2005年国际铜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05年国际精铜消费分析
一、历年需求总体及增长分析
二、需求地区结构分析
第二节 国际铜业供给分析
一、国际供给总体及增长分析
二、供给结构分析
第三节 国际铜供需平衡与价格分析及预测
一、国际铜供需平衡分析
二、国际铜价走势分析
三、2005-2006年国际铜供需预测
四、2005-2006年国际铜价预测
第三章 2005年精铜供需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05年我国精铜消费分析
一、精铜消费分析
二、我国精铜需求在全球中的地位
三、2006年我国精铜需求预测
第二节 2005年我国铜产品供给情况分析
一、我国精铜供给分析
二、我国精铜供给在全球中的地位
三、我国粗铜冶炼能力的急剧扩张
四、2006年我国精铜供给预测
第三节 2005年我国铜进出口分析
一、2005年我国精铜进口分析
二、2005年我国精铜出口分析
第四节 铜供需矛盾及价格变化分析
一、铜供需平衡判断
二、铜价格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
(一)国际铜供需矛盾影响
(二)国际铜价影响
(三)国际基金影响
(四)美元汇率
(五)全球经济发展影响
(六)国内供需影响
(七)国内外库存变化及影响
(八)2006年铜价走势展望
第四章 2005年铜工业投资与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05年铜冶炼行业增长情况分析
第二节 2005年铜冶炼行业效益情况分析
一、铜冶炼行业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一)铜价
(二)铜精矿加工费
二、铜工业效益水平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05年度铜工业重点项目投资评价
(一)原材料保证能力
(二)政策威胁
(三)资金安全
第四节 行业技术经济分析
第五章 2005年铜工业重点区域分析
第一节 我国铜工业区域分布变化
一、铜工业区域分布特征分析
(一)传统区域与矿产资源相结合
(二)新兴区域与消费相结合
二、铜工业区域排名
第二节 江西省铜业2005年发展分析
一、江西省铜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主导地位不断凸显
(三)三大需求协调发展,经济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
(四)经济效益继续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二、江西省铜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三、2005年增长情况分析
四、江西省铜业2005年财务分析
五、江西省铜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安徽省铜业2005年发展分析
一、安徽省铜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三)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二、安徽省铜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三、2005年增长情况分析
四、安徽省铜业2005年财务分析
五、安徽省铜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四节 云南省铜业2005年发展分析
一、云南省铜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经济增长由快速上升阶段转入平稳增长阶段
(二)工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
二、云南省铜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三、2005年增长情况分析
四、云南省铜业2005年财务分析
五、云南省铜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节 甘肃省铜业2005年发展分析
一、甘肃省铜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二、甘肃省铜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三、2005年增长情况分析
四、甘肃省铜业2005年财务分析
五、甘肃省铜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六章 2006年铜加工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06年我国铜加工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铜加工供给分析
二、2006年铜加工生产预测
第二节 2005年铜材进出口分析
第三节 近年来铜加工细分品种分析
第四节 近年来铜加工业技术经济及装备分析
一、铜材品种和质量
二、技术装备
三、技术经济问题
第二部分 企业分析及评价
第七章 2006-2007年铜工业企业竞争态势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2005年铜冶炼企业总体结构分析
一、规模结构及集中度分析
二、地区结构及集中度分析
三、所有制结构分析及集中度分布分析
第二节 2005年铜冶炼企业盈亏状况分析
一、企业分规模盈亏分析
二、企业分地区盈亏分析
第三节 2006年铜冶炼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结构和趋势分析
一、铜冶炼行业企业SWOT分析
二、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三、竞争内容向占有资源转变
四、铜生产企业不断拓宽产业链
五、企业技术和产品质量将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武器
第八章 铜冶炼行业企业绩效综合比较分析
第一节 企业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第二节 大中型企业综合比较分析
一、大中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二、大中型企业规模比较分析
(一)企业规模指标排名
(二)企业规模指标分析
三、大中型企业效益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效益指标排名
(二)企业效益指标分析
四、大中型企业效率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效率指标排名
(二)企业效率指标分析
五、大中型企业偿债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偿债指标排名
(二)企业偿债指标分析
六、大中型企业增长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增长指标排名
(二)企业增长指标分析
七、大中型企业绩效指标综合排名及分析
(一)企业综合指标排名
(二)企业综合指标分析
第三节 小型企业综合比较分析
一、小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二、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分析
(一)企业规模指标排名
(二)企业规模指标分析
三、小型企业效益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效益指标排名
(二)企业效益指标分析
四、小型企业营运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营运指标排名
(二)企业营运指标分析
五、小型企业偿债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偿债指标排名
(二)企业偿债指标分析
六、小型企业绩效指标综合排名及分析
(一)企业综合指标排名
(二)企业综合指标分析
第九章 典型铜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分析
一、公司概况
二、产品产量
三、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四、发展规划
第二节 云南铜业集团公司分析
一、公司概况
二、产品产量
三、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四、发展规划
第三节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产品产量
三、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四、发展规划
第四节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产品产量
三、公司在行业中地位
四、发展规划
第三部分 铜工业风险评价及信贷建议
第十章 2006年铜工业风险评价
第一节 宏观经济风险分析及评价
第二节 政策风险及评价
(一)加大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
(二)加剧我国铜冶炼行业结构性矛盾
(三)导致行业内部无序竞争
(四)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浪费和金融风险
第三节 人民币升值风险及评价
第四节 铜精矿供应风险及评价
第五节 替代风险及评价
第六节 需求风险及评价
第七节 供给风险及评价
第八节 铜精矿加工费风险及评价
第九节 铜价格风险及评价
第十节 铜加工企业高铜价风险
一、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紧张
二、生产成本逐渐上涨
三、铜加工材加工费急剧下降
四、原料市场风险不断加大
第十一节 2006-2007年铜工业风险评价总结
第十一章 2006-2007年铜工业投资与信贷建议
第一节 铜冶炼业投资与信贷建议
一、铜冶炼项目融资评审标准
(一)原材料的供应
(二)产能投产时机
(三)产业链的完整
(四)生产工艺技术
(五)环保标准
(六)土地使用
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行业信息
(一)铜精矿加工费谈判和铜精矿加工费
(二)国内国际铜价
(三)调控政策
第二节 铜加工业投资与信贷建议
一、投资与信贷前景
二、信贷进入时机选择
三、投资与信贷品种选择
(一)主要品种预测与选择
(二)铜板带
(三)铜管
(四)电解铜箔
附 表
表 1 2002年以来我国铜冶炼业总资产贡献率
表 2 历年进口废铜情况
表 3 历年全球消费量与增长率
表 4 2000年以来主要国家和地区各年铜消费量
表 5 主要国家和地区年度需求增长率和需求结构
表 6 2000年以来主要国家和地区各年铜产量
表 7 主要国家和地区年度产量增长率和生产结构
表 8 国际精铜供需矛盾
表 9 2005-2006年世界主要铜矿产量变化
表 10 2005-2006年世界主要冶炼企业产量变化
表 11 世界精铜2005-2006年供需状况
表 12 1996-2005年精炼铜消费量及增长率
表 13 1996年中国铜需求在全球中的增长地位
表 14 2006年铜需求量弹性系数法预测
表 15 我国2000-2005年铜精炼能力对比表
表 16 中国精铜供给在全球中的地位
表 17 2004-2005年粗铜冶炼能力
表 18 国内部分铜冶炼新建扩建项目
表 19 2004-2005年主要铜冶炼企业产量
表 20 2005年进口精铜情况
表 21 2001-2005年铜进口情况
表 22 2005年精铜出口情况
表 23 2001-2005年铜出口情况
表 24 1990-2005年铜供需平衡分析(万吨)
表 25 2006年全球及主要铜消费国家和区域GDP预测
表 26 2002-2005年铜冶炼行业资产产值状况
表 27 2002-2005年铜冶炼行业收入利润状况
表 28 2005年全球铜精矿新增产量数
表 29 2000-2004年中国主要矿山企业和冶炼企业技术经济指标
表 30 2005年铜冶炼行业区域资产排名
表 31 2005年江西省铜冶炼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表 32 2005年江西省铜业增长情况
表 33 2005年江西省铜冶炼行业财务分析
表 34 2005年安徽省铜冶炼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表 35 2005年安徽省铜业增长情况
表 36 2005年安徽省铜冶炼行业财务分析
表 37 2005年云南省铜冶炼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表 38 2005年云南省铜业增长情况
表 39 2005年云南省铜冶炼行业财务分析
表 40 2005年甘肃省铜冶炼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表 41 2005年甘肃省铜业增长情况
表 42 2005年甘肃省铜冶炼行业财务分析
表 43 2000-2005年铜材产能增长及利用情况
表 44 2000年以来我国铜加工材主要生产地区
表 45 2005年主要铜加工企业产量
表 46 在建和拟建的主要铜加工项目
表 47 历年铜材进出口数量
表 48 2001-2004年我国铜材品种产量
表 49 2000年以来中国铜加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50 2005年铜冶炼企业资产人员情况
表 51 2005年铜冶炼企业资产结构
表 52 2005年铜冶炼地区资产人员情况
表 53 2005年铜冶炼地区资产结构
表 54 2005年铜冶炼所有制资产结构
表 55 2005年铜冶炼企业分规模盈利情况
表 56 2005年铜冶炼企业分规模亏损情况
表 57 2005年铜冶炼企业分地区盈利情况
表 58 2005年铜冶炼企业分地区亏损情况
表 59 中国铜工业的SWOT分析
表 60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表 61 大中型企业规模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62 大中型企业效益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63 大中型企业效率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64 大中型企业偿债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65 大中型企业增长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66 大中型企业综合排名
表 67 小型企业规模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68 小型企业效益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69 小型企业营运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70 小型企业偿债指标标准分排名
表 71 2004-2005年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
表 72 2004年江西铜业在铜冶炼行业中的地位
表 73 2005年江西铜业在铜冶炼行业中的地位
表 74 “十一五”江铜集团规划重点项目
表 75 2004-2005年云南铜业产品产量
表 76 2004年云南铜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表 77 2005年云南铜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表 78 2004-2005年铜陵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
表 79 2004年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表 80 2005年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表 81 2004-2005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产品产量
表 82 2004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表 83 2005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表 84 2000-2005年我国铜精矿进口依存度
表 85 中国与世界人均精炼铜消费水平的比较
表 86 “十一五”期间精铜需求量弹性系数法预测
表 87 环太平洋2003-2005年铜精矿加工费
表 88 2006年铜工业主要风险因素及影响
表 89 铜加工材关键品种预测
附 图
图1 1993-2005年GDP及增长率趋势
图2 1993-2005三次产业占GDP比例变化
图3 2001-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图4 1996-2005年铜消费量与GDP可比价比较
图5 1995年以来全球铜总消费量
图6 1976年以来各年铜消费增长率与铜价的关系
图7 1995年以来全球铜供应及增长率
图8 1995年以来国际铜供求与价格走势关系
图9 2004-2005年LME铜价走势
图10 1996-2004年铜消费弹性系数
图11 1990年以来铜产量及增长率
图12 2005年长江有色金属市场铜现货价格
图13 2004-2005年LME铜三月期货价格
图14 LME现货年平均价格与期货交易所库存
图15 LME现货年平均价格与铜商品库存
图16 1995-2005年LME年平均价格
图17 2004年铜加工各品种生产结构
图18 工业化过程中人均金属消费量的“S”模型
图19 1996年以来我国铜精矿含铜量产量
图20 2006年LME三月期货价格
铜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铜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较高。但受资源条件制约,我国铜工业的社会贡献率不高,我国铜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2005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环保总局共同下发《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规定各地必须对已建、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进行一次清理。对冶炼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预计2006年将国家发改委将修改铜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专项发展规划,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导铜工业的发展。
2006年全球的铜产量仍将出现较大的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可能还会快于2005年。受铜价处于高水平的影响,铜消费的增长速度将可能低于2005年,因此,预计2006年全球的精铜供求关系将从2005年的略有短缺转向略有过剩。据国外研究机构的普遍预测,2006年的供应过剩量为15-30万吨,会对铜价造成一定的压力。
2002年我国铜消费跃居世界第一位,在过去几年中,我国铜消费增速一直保持10%以上。2005年我国精铜消费量更是达到创历史记录的372.98万吨,比上年增长16.55%。根据弹性系数法预计2006年我国铜消费达到390-400万吨。
2002年我国铜生产超过美国仅次于智利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占全球生产量的15.94%。2005年我国精铜产量达到258.34万吨,2005年增速略高于2004年。2005年产量增速的主要动力来自东营方园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中小型企业。
在高铜价的刺激下,目前全国有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设计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的1.3倍。其中,在建项目11个,建设总规模约115万吨,投资总额100亿元左右。尽管在建拟建产能很大,但在2006年能够形成产能并稳定生产并不多。预计2006年我国精铜产量达到290万吨。产量增速略低于2005年。
长期以来我国精铜供不应求,依赖国际进口。2005年我国铜(包括铜合金)进口达到128.79万吨,受到高铜价的影响,略高于上年。进口价格日益攀升,给铜加工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铜价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国内外供需矛盾的影响、美元汇率的影响、国际基金的影响、国内外价格的相互作用、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走势、国内外库存影响等等。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预计2006年我国铜价将跟随国际铜价的变化而变化,2006年国际平均价格铜价将和2005年平均价格基本持平,其中2006年上半年仍处在高位,下半年市场形势降幅明显。
2005年销售收入就达到1090.22亿元,同比增长40.84%。2005年利润总额就已经达到55.54亿元,同比123.67%。销售和利润的增长较快。
最近几年,国内铜加工生产发展迅速,铜管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铜板带、铜箔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也在迅速提升。2005年铜材产量466.8万吨,同比增长12.07%。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部地区的铜加工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浙江、江苏的铜加工材产量分别超过或略低于100万吨;广东的铜加工材产量超过80万吨。受到高铜价的影响,产能利用率为71.85%,比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
受产品品种质量、原料供应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铜加工材不能满足需要,大量进口,2005年进口量达到111.87万吨,出口46.36万吨。
2006年铜工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与周期风险。经济增长与铜需求高度相关,短期经济走好,风险较低,长期经济周期风险较高;宏观调控政策风险。降低投资,进而减少铜需求,而且减少铜进口;制止盲目投资政策风险。部分在建拟建项目将停建,落后产能停产,信贷控制严格。利于行业结构调整,减轻能源资源压力,对优势企业利好,金融风险降低;铜精矿供应风险。铜精矿国外依存度高,容易受制于国外跨国垄断矿业公司。长期若市场转熊,跨国矿业公司将降低铜精矿产量,国内企业原料将得不到保证,风险极大;替代风险。高铜价导致其他材料替代铜需求,长期风险较大;需求风险。我国铜需求在国际地位越发重要,影响国际和国内市场。长期增速降低,影响供需平衡和国内外市场信心,铜价将低迷,风险较大;供应风险。我国铜长时间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但冶炼产能扩张过快,短期产能未建成,风险较小,长期产能过剩,资源紧张,风险较大;铜精矿加工费风险。短期铜精矿加工费已谈判好,加工费较高,长期跨国垄断矿业企业调整产量,国内谈判话语权较低,加工费预期走低,风险较大;市场价格风险。长期周期性发展,价格降低,冶炼企业可能陷入亏损局面,风险较大。因此,在2006年短期内铜工业企业风险较小,中长期风险极大。
2005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环保总局共同下发《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规定各地必须对已建、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进行一次清理。对冶炼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预计2006年将国家发改委将修改铜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专项发展规划,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导铜工业的发展。
2006年全球的铜产量仍将出现较大的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可能还会快于2005年。受铜价处于高水平的影响,铜消费的增长速度将可能低于2005年,因此,预计2006年全球的精铜供求关系将从2005年的略有短缺转向略有过剩。据国外研究机构的普遍预测,2006年的供应过剩量为15-30万吨,会对铜价造成一定的压力。
2002年我国铜消费跃居世界第一位,在过去几年中,我国铜消费增速一直保持10%以上。2005年我国精铜消费量更是达到创历史记录的372.98万吨,比上年增长16.55%。根据弹性系数法预计2006年我国铜消费达到390-400万吨。
2002年我国铜生产超过美国仅次于智利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占全球生产量的15.94%。2005年我国精铜产量达到258.34万吨,2005年增速略高于2004年。2005年产量增速的主要动力来自东营方园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中小型企业。
在高铜价的刺激下,目前全国有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设计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的1.3倍。其中,在建项目11个,建设总规模约115万吨,投资总额100亿元左右。尽管在建拟建产能很大,但在2006年能够形成产能并稳定生产并不多。预计2006年我国精铜产量达到290万吨。产量增速略低于2005年。
长期以来我国精铜供不应求,依赖国际进口。2005年我国铜(包括铜合金)进口达到128.79万吨,受到高铜价的影响,略高于上年。进口价格日益攀升,给铜加工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铜价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国内外供需矛盾的影响、美元汇率的影响、国际基金的影响、国内外价格的相互作用、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走势、国内外库存影响等等。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预计2006年我国铜价将跟随国际铜价的变化而变化,2006年国际平均价格铜价将和2005年平均价格基本持平,其中2006年上半年仍处在高位,下半年市场形势降幅明显。
2005年销售收入就达到1090.22亿元,同比增长40.84%。2005年利润总额就已经达到55.54亿元,同比123.67%。销售和利润的增长较快。
最近几年,国内铜加工生产发展迅速,铜管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铜板带、铜箔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也在迅速提升。2005年铜材产量466.8万吨,同比增长12.07%。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部地区的铜加工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浙江、江苏的铜加工材产量分别超过或略低于100万吨;广东的铜加工材产量超过80万吨。受到高铜价的影响,产能利用率为71.85%,比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
受产品品种质量、原料供应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铜加工材不能满足需要,大量进口,2005年进口量达到111.87万吨,出口46.36万吨。
2006年铜工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与周期风险。经济增长与铜需求高度相关,短期经济走好,风险较低,长期经济周期风险较高;宏观调控政策风险。降低投资,进而减少铜需求,而且减少铜进口;制止盲目投资政策风险。部分在建拟建项目将停建,落后产能停产,信贷控制严格。利于行业结构调整,减轻能源资源压力,对优势企业利好,金融风险降低;铜精矿供应风险。铜精矿国外依存度高,容易受制于国外跨国垄断矿业公司。长期若市场转熊,跨国矿业公司将降低铜精矿产量,国内企业原料将得不到保证,风险极大;替代风险。高铜价导致其他材料替代铜需求,长期风险较大;需求风险。我国铜需求在国际地位越发重要,影响国际和国内市场。长期增速降低,影响供需平衡和国内外市场信心,铜价将低迷,风险较大;供应风险。我国铜长时间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但冶炼产能扩张过快,短期产能未建成,风险较小,长期产能过剩,资源紧张,风险较大;铜精矿加工费风险。短期铜精矿加工费已谈判好,加工费较高,长期跨国垄断矿业企业调整产量,国内谈判话语权较低,加工费预期走低,风险较大;市场价格风险。长期周期性发展,价格降低,冶炼企业可能陷入亏损局面,风险较大。因此,在2006年短期内铜工业企业风险较小,中长期风险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