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综合报告2007
完成日期:2007年01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16800 | 16800 | ||
优惠价 | ||||
English | 00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正 文 目 录1 国内汽车制造业产业现状分析
1.1 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1.2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1.2.1 内资企业市场进展
1.2.2 跨国企业市场进展
1.2.3 汽车进出口情况
1.2.4 产业集中度
1.2.5 车型销量分布
1.3 国内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
1.3.1 产业重组
1.3.2 企业整体业务模式的转变趋势
1.3.3 企业案例分析——一汽丰田销售公司
1.3.4 管理改进趋势
2 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情况
2.1 信息化建设整体进展阶段
2.2 信息化建设投资情况分析
2.2.1 合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特点
2.2.2 大型内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特点
2.2.3 中小型内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特点
2.2.4 按企业类型分布情况
2.2.5 按业务领域分布情况
2.2.6 按IT领域分布情况
2.2.7 信息化建设投资原因分析
2.2.8 信息化建设投资整体发展趋势预计
2.3 重点IT技术应用 Hype Cycle 分析
3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合资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1 信息化建设策略
3.1.2 信息化建设整体现状
3.1.3 汽车工程设计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4 生产经营/供应链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5 销售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2 大型内资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2.1 信息化建设策略
3.2.2 信息化建设整体现状
3.2.3 汽车工程设计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2.4 生产经营/供应链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2.5 销售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3 中小型内资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3.3.2 信息化建设整体现状
3.3.3 汽车工程设计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3.4 生产经营/供应链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3.5 销售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4 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重点IT厂商评价
4 本公司建议
4.1 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建议
4.1.1 对合资企业的建议
4.1.2 对大型内资企业的建议
4.1.3 对中小型内资企业的建议
4.2 对IT厂商的建议
4.2.1 对资深IT厂商的建议
4.2.2 对新晋IT厂商的建议
附录:本公司数据采集流程和方法论
1 总体介绍
2 用户市场的研究方法
3 不同类型企业市场的研究方法
4 数据分析流程与方法
图 目 录
图1-1 2001-2006年中国汽车销量情况
图1-2 2006年1-11月中国汽车销量份额
图1-3 2006年1-11月中国汽车销量分布—按车型
图1-4 汽车制造产业链对产品附加价值贡献现状对比
图2-1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路径
图2-2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阶段
图2-3 2006年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阶段情况
图2-4 2006年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企业分布情况
图2-5 2006年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业务领域分布
图2-6 2006年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IT领域分布情况
图2-7 2006年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原因分析
图2-8 2006年汽车制造企业硬件系统投资原因分析
图2-9 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重点IT技术应用 HYPE CYCLE
图3-1 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重点IT厂商评价
表 目 录
表1-1 汽车制造企业管理改进趋势
研究发现和建议
本公司发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新车市场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但是与国外汽车制造业和其他大多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一样,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利润情况将会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销售服务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企业整体业务模式需要由注重强化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出大量产品推送(Push)给市场的原有模式,转变为以顾客与销售服务渠道需求拉动(Pull)产业链上游的产品研发和生产等环节,提供汽车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的模式。
跨国汽车企业目前正在为上述产业发展趋势做好布局准备,它们一方面向国内市场投入其最新款车型,以保持其产品品牌与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利用IT系统深入管控其大型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与销售服务渠道,并已开始涉足汽车金融等汽车服务领域。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合资企业普遍水准好于内资企业,大型企业普遍水准好于中小型企业。
在2006年,国内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总投入为12.26亿元。其中,合资企业所占比例为58.4%。其在工程设计、生产经营/供应链、销售服务领域的投入比例分别为:12%、55%、33%。由于目前合资企业的产品设计工作多在国外进行,许多品牌产品的销售服务渠道又仅限于大中城市,所以合资企业在工程设计、制造/供应链、销售服务三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较为平均。
在2006年,内资企业在工程设计、生产经营/供应链、销售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比例分别为:14%、64%、22%。由于目前内资企业的产品设计工作多在国内完成,许多内资企业的销售服务渠道遍布全国,所以内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地专注于生产经营/供应链环节。已有部分内资企业开始重视产品设计和销售服务环节的信息化建设,但因受制于管理和人员能力,进展并不理想。
在2006年,IT硬件系统投入占国内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总投入的56%,高于企业在软件系统领域、IT服务领域的单项投入。不过,72.1%的硬件系统采购行为缘起于企业引进或新增软件系统。
对于大型企业所用的软件系统,多数细分市场被极少数IT厂商掌握。但在各大型企业一些组织机构内部的信息化项目内,在销售服务等存在较多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业务领域内,以及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内,新晋IT厂商仍有较好的市场机会。
本公司建议
对于汽车制造合资企业
在硬件系统方面,注意评估无线网络、RFID、移动数据终端等新产品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革新作用,参考同行企业的应用经验,并在本企业小范围内进行试点。
在软件技术方面,注意评估SOA技术对于本企业内各软件系统集成与整合的支持能力。
在选择软件实施厂商时,需要评估厂商能否有专家级人员深入到本企业信息化项目内予以实施全程支持。
对于汽车制造大型内资企业
整合下属企业定位相近的产品品牌和重复建设的销售服务渠道。
借助PDM/PLM等系统,提升工程设计部门与产品销售服务部门的IT系统数据交互,以了解销售服务渠道的需求与意见,并向其提供完善的标准配置、电子零件清册等产品设计信息查询手段。
借助ERP等系统,改进产品生产计划与生产现场管理模式,提升对柔性生产需求的支持能力,以能够快速响应产品的个性化配置需求,并向销售服务渠道提供必要的产品生产信息。
借助SRM、ERP等系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或与供应商相应软件系统的专用接口,向供应商提供多种时段的、滚动的物料需求计划,保持与供应商的即时数据联系,以保证及时供货,实现与供应商的共赢。
在业内物流专家的指导下,借助物流管理系统,提升物流专业化配送能力,以能够在整车与零备件配送品种愈趋复杂化、配送渠道向众多中小城市延伸的情况下,使物流系统精益地完成所需业务。
以部署DMS系统客户端的形式加强对大中城市销售服务渠道的管控,并向中小城市销售服务渠道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下单、查询系统。
注重对索赔业务的IT系统支持。如已有系统中没有索赔管理功能,则开发专用的索赔管理系统,并与各业务领域已有系统进行集成。
避免过于依赖于本企业下属IT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对于汽车制造中小型内资企业
注重学习汽车制造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但在IT系统选型时,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规划,选择合适量级的系统。
此外,对于上述所有汽车制造企业,应对权威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信息化建议予以持续关注。在企业启动或验收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应引入独立咨询机构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涉及IT厂商、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实施结果予以深入评估。
对于在汽车制造业内的资深IT厂商
国内汽车制造厂商之间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互动交流较多。IT厂商不能寄希望于以样板客户宣传的模式获得新客户,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为老客户提供深入周到的服务,以获得良好的行业内口碑。
对于在汽车制造业内的新晋IT厂商
对于汽车销售、服务、物流等存在较多定制需求的细分市场,新晋IT厂商能够以专业化的产品、对行业的深入理解、项目交付的时效性和长期服务支持能力获得市场。
注意IT厂商之间的合作,特别是与各汽车集团内部专设的IT服务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
本公司发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新车市场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但是与国外汽车制造业和其他大多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一样,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利润情况将会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销售服务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企业整体业务模式需要由注重强化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出大量产品推送(Push)给市场的原有模式,转变为以顾客与销售服务渠道需求拉动(Pull)产业链上游的产品研发和生产等环节,提供汽车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的模式。
跨国汽车企业目前正在为上述产业发展趋势做好布局准备,它们一方面向国内市场投入其最新款车型,以保持其产品品牌与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利用IT系统深入管控其大型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与销售服务渠道,并已开始涉足汽车金融等汽车服务领域。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合资企业普遍水准好于内资企业,大型企业普遍水准好于中小型企业。
在2006年,国内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总投入为12.26亿元。其中,合资企业所占比例为58.4%。其在工程设计、生产经营/供应链、销售服务领域的投入比例分别为:12%、55%、33%。由于目前合资企业的产品设计工作多在国外进行,许多品牌产品的销售服务渠道又仅限于大中城市,所以合资企业在工程设计、制造/供应链、销售服务三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较为平均。
在2006年,内资企业在工程设计、生产经营/供应链、销售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比例分别为:14%、64%、22%。由于目前内资企业的产品设计工作多在国内完成,许多内资企业的销售服务渠道遍布全国,所以内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地专注于生产经营/供应链环节。已有部分内资企业开始重视产品设计和销售服务环节的信息化建设,但因受制于管理和人员能力,进展并不理想。
在2006年,IT硬件系统投入占国内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总投入的56%,高于企业在软件系统领域、IT服务领域的单项投入。不过,72.1%的硬件系统采购行为缘起于企业引进或新增软件系统。
对于大型企业所用的软件系统,多数细分市场被极少数IT厂商掌握。但在各大型企业一些组织机构内部的信息化项目内,在销售服务等存在较多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业务领域内,以及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内,新晋IT厂商仍有较好的市场机会。
本公司建议
对于汽车制造合资企业
在硬件系统方面,注意评估无线网络、RFID、移动数据终端等新产品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革新作用,参考同行企业的应用经验,并在本企业小范围内进行试点。
在软件技术方面,注意评估SOA技术对于本企业内各软件系统集成与整合的支持能力。
在选择软件实施厂商时,需要评估厂商能否有专家级人员深入到本企业信息化项目内予以实施全程支持。
对于汽车制造大型内资企业
整合下属企业定位相近的产品品牌和重复建设的销售服务渠道。
借助PDM/PLM等系统,提升工程设计部门与产品销售服务部门的IT系统数据交互,以了解销售服务渠道的需求与意见,并向其提供完善的标准配置、电子零件清册等产品设计信息查询手段。
借助ERP等系统,改进产品生产计划与生产现场管理模式,提升对柔性生产需求的支持能力,以能够快速响应产品的个性化配置需求,并向销售服务渠道提供必要的产品生产信息。
借助SRM、ERP等系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或与供应商相应软件系统的专用接口,向供应商提供多种时段的、滚动的物料需求计划,保持与供应商的即时数据联系,以保证及时供货,实现与供应商的共赢。
在业内物流专家的指导下,借助物流管理系统,提升物流专业化配送能力,以能够在整车与零备件配送品种愈趋复杂化、配送渠道向众多中小城市延伸的情况下,使物流系统精益地完成所需业务。
以部署DMS系统客户端的形式加强对大中城市销售服务渠道的管控,并向中小城市销售服务渠道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下单、查询系统。
注重对索赔业务的IT系统支持。如已有系统中没有索赔管理功能,则开发专用的索赔管理系统,并与各业务领域已有系统进行集成。
避免过于依赖于本企业下属IT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对于汽车制造中小型内资企业
注重学习汽车制造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但在IT系统选型时,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规划,选择合适量级的系统。
此外,对于上述所有汽车制造企业,应对权威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信息化建议予以持续关注。在企业启动或验收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应引入独立咨询机构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涉及IT厂商、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实施结果予以深入评估。
对于在汽车制造业内的资深IT厂商
国内汽车制造厂商之间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互动交流较多。IT厂商不能寄希望于以样板客户宣传的模式获得新客户,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为老客户提供深入周到的服务,以获得良好的行业内口碑。
对于在汽车制造业内的新晋IT厂商
对于汽车销售、服务、物流等存在较多定制需求的细分市场,新晋IT厂商能够以专业化的产品、对行业的深入理解、项目交付的时效性和长期服务支持能力获得市场。
注意IT厂商之间的合作,特别是与各汽车集团内部专设的IT服务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