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年度综合报告2006
完成日期:2006年08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16800 | 16800 | ||
优惠价 | ||||
English | 00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正 文 目 录1定义及概述
1.1数字电视概念
1.2数字电视分类
1.3数字电视特点
1.4数字电视现状
1.4.1全球数字电视现状
1.4.2国内数字电视现状
2数字电视政策法规环境及标准进展
2.1数字电视产业政策导向
2.1.1技术相关政策及影响
2.1.2运营相关政策及影响
2.1.3投资相关政策及影响
2.2数字电视产业标准
2.2.1世界现有的主要数字电视标准
2.2.2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
2.3数字电视产业主要应用技术
3数字电视用户调查解析及机顶盒市场分析
3.1数字电视用户调查分析
3.1.1用户对数字电视认知分析
3.1.2用户对数字电视机的购买特征
3.2数字机顶盒市场分析
3.2.1数字电视机顶盒厂商及产业链构成
3.2.2全球数字机顶盒市场分析
3.2.3中国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分析
4数字电视运营模式分析
4.1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状况
4.1.1内容创生环节
4.1.2网络运营环节
4.1.3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典型模式分析
4.2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运营状况
4.2.1移动电视
4.2.2楼宇电视
4.3数字卫星电视运营分析
4.4运营模式经验总结与分析
5数字电视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
5.1有线数字电视与IPTV的竞合关系
5.2未来数字电视走向及三网融合
6 本公司发现与建议
6.1本公司发现
6.2本公司建议
附录:本公司数据采集流程和方法论
1总体介绍
2消费者市场的研究方法
3不同类型企业市场的研究方法
4数据分析流程与方法
图 目 录
图1-1 数字电视产业链组成
图1-2 2005年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数字电视渗透率与世界平均渗透率
图1-3 2005年英国BSkyB公司运营成本组成
图1-4 2003-2010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
图1-5 数字电视市场规模理论构成图
图3-1 用户对数字电视的认知程度
图3-2 用户了解数字电视的渠道分布
图3-3 用户对数字电视新功能重视程度分布
图3-4 用户对数字电视内容偏爱程度
图3-5 用户对数字电视品牌认可程度
图3-6 用户对数字电视收费的合理区间认同度
图3-7 机顶盒构成原理图
图3-8 机顶盒产业链示意图
图3-9 机顶盒产业链生产厂商综合势力分析
图3-10 2002-2008年全球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出货量
图3-11 2002-2008年全球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出货量
图3-12 2002-2008年全球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出货量
图3-13 2002-2008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出货量
图3-14 2004-2008年中国数字有线机顶盒出货量
图4-1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状况
图4-2 内容资源情况二维分析
图4-3 2003-2005年北京与上海移动电视广告收入对比
图4-4 移动电视的特点
图4-5 楼宇电视经营模式
图4-6 数字电视推广成功经验
图4-7 数字电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表 目 录
表1-1 三种数字电视对比(按传输方式)
表1-2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比较
表1-3 2003-2005年全球数字电视销售情况
表1-4 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表2-1 数字电视涉及的技术内容
表3-1 数字机顶盒的业务功能
表3-2 机顶盒相关厂商分布
表3-3 国内机顶盒生产厂商分类
表3-4 短期内一体化机不可能替代机顶盒成为主流产品的原因
表4-1 典型有线网络运营商的背景概况
表4-2 49个试点有线电视运营商及采用CA与机顶盒状况
表4-3 杭州机顶盒功能分析
表4-4 电视广告与移动公交电视广告收视差异
表5-1 IPTV的几种运营模式
研究发现和建议
本公司发现
发展现状
2005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销售状况良好,数字电视机销售量和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增长,销量增长38%,销售额增长32%。
2005年全球的数字普及率都在显著上升,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亿户,比2004年增加了4,000万户左右。英国是目前数字电视渗透率最高的国家,已经达到70%;其次是美国,渗透率为55%;日本的数字电视渗透率为50%;欧洲的数字电视平均渗透率约为30%,全球数字电视平均渗透率超过16%。中国仅有1.2%。
青岛、佛山、杭州、南海、太原、上海、北京、湖北、重庆、海南、深圳、珠海、山西、江苏、广西、辽宁、陕西、宁夏等地区都在陆续开始数字电视业务。2005年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21万户,增长十分迅速。
数字电视标准
中国的有线数字电视标准事实上采用欧洲的DVB-C标准,采用QAM调制方式,欧洲的DVB-C标准具有16、32、64、128、256QAM(正交调幅)多种调制方式,工作频率在10GHz以下。采用64QAM时,一个8MHz通道的传送码率为38Mb/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在终端需要电缆机顶盒。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采用QPSK调制方式,与欧洲、美国和日本采用的标准相同。由于中国限制个人直接接收卫星数字电视节目,所以目前是由有线电视台集中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模拟信号通过有线网络传输给广大用户收看的。音乐手机占整体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显著攀升,2005年占手机整体销量的13%,达到1,026万部,并且将保持高速发展,2010年将占手机市场的40%以上。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标准从各方面讯息来看,有望于8月底出台,最有可能是以清华大学DMB-T方案为主的“融合标准”,该标准同时融合了上交大和广科院方案的特色技术。
数字电视用户
11%的人表示了解数字电视,58%的人对数字电视有概念,但不清楚数字电视。由此看出,大部分电视用户还没有真正了解数字电视的内涵。
在对数字电视了解的过程中,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两个渠道占了最大份额,达到62%;其次是报纸杂志、朋友交流、户外广告商场广告等。
通过对了解数字电视的人进行调查发现,45%的人认为点播互动娱乐才是数字电视区别于模拟电视的最大优点,其次是频道内容更多占20%,图像音质清晰占18%,没有或少量广告占11%。
通过调查发现,用户对电影节目最感兴趣,其次是科技自然人文节目,排在后面的依次是体育节目、娱乐时尚、电视剧、新闻财经等内容。
用户对数字电视的月基本费用接受价格在20-30元左右(频道50-80个)。但是也有少量观众表示,如果电视节目内容丰富,40元以上价格也可以接受。
数字电视机顶盒
按传输方式,数字电视机顶盒相应分为有线、卫星、地面三种类型。按接收图象清晰程度分为标清和高清两种,按照功能差异可以分为普通型、增强型和交互式。
全球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出货2005年为2,550万台,预计2006年达到2,810万台;全球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出货2005年为993万台,预计2006年达到1,370万台;全球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出货2005年为2,000万台,预计2006年达到1,980万台。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在2005年有了很大增长,达到438万台,随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推进,未来增长将更加显著,预计2006年达到750万台。
数字电视运营
有线数字电视的“杭州模式”开创了独一无二的“广播式加交互式”的有线数字电视建设模式。杭州市数字电视网目前是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宽带网双网合一,在系统、网络、终端上已经全面实现了双向交互传输功能,为发展交互式数字电视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地面无线电视包括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移动电视包括移动公交电视和移动手持终端电视。鉴于目前移动手机电视业务应用尚未成熟,本报告中的移动电视主要指移动公交电视。其中,主要赢利仍为广告收入。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商用瞄准的另一目标市场是广场及楼宇等人群密集地,在这个领域广电系统的公司将向分众传媒发起挑战,据悉,在厦门中山路步行街、火车站、机场、轮渡码头、公交候车亭以及银行、医院、酒店宾馆、学校、重点楼宇等处已可收看到数字电视。
由于国家尚未放开个人接收卫星电视,卫星接收机主要用于卫视节目落地、“村村通”工程、远程教育市场。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农业部、中组部等正在组织农村基层党员远程教育试点,如果试点成功,将向全国推广,计划在全国89万个自然村每村安装一套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
本公司建议
对广电总局的建议
标准问题
建议尽快确定机卡分离的强制标准。缺乏机卡分离国家标准,目前已导致各地数字电视系统互不兼容,有实力的机顶盒厂家无法也不可能调动资源大规模地进入数字电视领域,从而无法将巨大的社会资源引入到数字电视的发展中来,严重影响了数字电视发展的速度。
同时,在增值业务和互动业务上的相关协议及标准也需要加强引导,目前各地的广播电视前端系统大量采用各厂家的CA协议,对终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捆绑性,导致机顶盒生产厂商加大了机顶盒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影响了机顶盒的升级换代,从而严重阻碍了数字电视的发展。
发展思路
广电总局内部应对数字电视形成高度统一的认识,并针对实际数字电视发展速度和规模做出判断,盲目规划数字电视用户发展数量和速度,将会损害广电自身的公信力。
本公司发现,电视用户对数字电视的认知只达到15%。广电应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对电视用户的观念引导。
同时针对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应给出不同的发展思路。整体平移做法,并不全部适用。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整体平移做法将带来巨额资金的投入,同时也带来对节目内容的需求缺口,也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一夜间的整体平移做法必将给大中城市的后续发展带来困境。
各地广电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播分离,精办栏目,整合各方资源,举全局之力发展数字电视,并建立专业的公司来发展数字电视业务,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合作共赢
有线数字电视和IPTV的发展关系,不是竞争而是互补。有线电视的基础优势是广泛的收看,而IPTV的基础优势是便于互动点播和非线性收看方式。有线电视的用户是广大用户,而IPTV的用户是细分用户。所以广电总局应和信产部通力合作,共同发展数字电视,走合作共赢之路。
对网络运营商的建议
由于区域垄断价值,网络运营商将会是数字电视快速发展最直接的受惠者。对网络运营商的建议如下:
开展多业务形式
仅依靠收取有线电视月基本费用,短期内还不能解决高资本快速回收的问题,建议网络运营商可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数据传输业务,尝试互联网接入以及其它产业的经营。
同机顶盒厂商合作
目前市场的特点是机顶盒推广成为数字电视运营商争夺市场份额的标志。建议网络运营商在目前情况下,选择3-5家机顶盒厂商作为合作伙伴,采取租借、补贴、加盟等商业模式来加快市场份额的推广。
从宾馆酒店、涉外小区、集团用户等地区开始试点
作为承担数字电视推进的主要角色——网络传输商,在资金不足、网络改造难度大等情况下,可以从宾馆酒店、涉外小区、集团用户开始实施。
目前全国部分的四星五星级宾馆饭店都是属于卫星直接落地到户,对他们加以数字电视网络的改造工作,有三个优点:一、通过网络布线,实现了有线网络的扩张,有利于数字电视工作的开展;二、对比在住宅小区开展数字电视的情况,宾馆饭店的好处是用户不会对各项收费产生抵触情绪,利于数字电视用户对数字电视需求不明的情况下快速开展工作。三、集团用户大多数量较多,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可观的基数,可以发挥辐射作用,进而带动起整个市场。
多种回传通道的建立
对于回传通道的建立,可以放开思路,不能局限于有线网络的双向改造上,可利用PSTN、ADSL、IP网、无线网络等建立起各种回传通道。这既能节省资金投入,同时也能快速的开展起互动电视业务来。从广播电视所产生的价值链来看,下行通道所产生的价值远高于回传通道上所产生的价值。
对设备厂商的建议
数字电视的发展将对诸多相关设备提出新的需求,这就使得数字影像设备业、网络设备业、电视设备业、数字终端业蕴藏着巨大机遇。
2005年底,广电总局迫于舆论与数字电视发展缓慢的压力,必须出台机卡分离的方案,并对要开展的增值业务技术接口标准进行核定。如果预期标准出台,2006年终端设备的市场空间会逐步显现出来。
终端设备厂商应以“分期回收+业务分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数字电视的运营,以提高投资回报率、稳固与运营商关系。运营商在发展IPTV时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分期付款方式可以减轻运营商压力。尽管设备厂商延长了资金的回收时间,但可以稳固和加深与运营商的合作基础,同时能够增加一定业务收入。
由于标准不确定的因素,一些中小设备厂商在未来将不能够承受洗牌重整的压力。大型终端设备厂商,在市场发展初期,应积极同多方合作,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保持自身技术的先进性。
对内容提供商和集成商的建议
自制节目可成为现阶段的主要形式
目前节目市场相对不成熟,不能满足数字电视运营商的需求,民营内容运营商可以自制节目,这不仅容易控制成本,而且更容易把握内容的风格和特色,符合现阶段运营的需求。
内容市场新角色介入
数字技术也为一些内容市场外的角色提供了介入该领域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数字电视内容市场上的角色和竞争力量。这些新角色主要来自相关领域,如广播、出版、教育、视频游戏,也有来自银行和工业界的新力量;一些新的业务形式如互动节目是鼓励新角色的介入。总而言之,数字内容市场相对开放,一些具有内容潜质或者技术潜质的角色正在积极介入。
垂直整合正在进行
电视内容运营领域的垂直整合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国外的一些数字平台运营商或者数字电视平台的股东通常兼营电视内容提供和电视频道集成两项内容运营业务。同时电视频道供应商和集成商之间的整合已成为趋势。
国有大型制播机构应在巩固传统电视市场基础的同时,利用自身内容资源,把握多层内容分发体系下的机遇,开展多方合作,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民营制片机构应重视内容资源的二次开发和针对细分用户的内容创生。
根据自身资源,制定IPTV服务产品可操作的商业模型,明确盈利模式。
围绕目标客户群,设计相应的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策略。
本公司发现
发展现状
2005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销售状况良好,数字电视机销售量和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增长,销量增长38%,销售额增长32%。
2005年全球的数字普及率都在显著上升,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亿户,比2004年增加了4,000万户左右。英国是目前数字电视渗透率最高的国家,已经达到70%;其次是美国,渗透率为55%;日本的数字电视渗透率为50%;欧洲的数字电视平均渗透率约为30%,全球数字电视平均渗透率超过16%。中国仅有1.2%。
青岛、佛山、杭州、南海、太原、上海、北京、湖北、重庆、海南、深圳、珠海、山西、江苏、广西、辽宁、陕西、宁夏等地区都在陆续开始数字电视业务。2005年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21万户,增长十分迅速。
数字电视标准
中国的有线数字电视标准事实上采用欧洲的DVB-C标准,采用QAM调制方式,欧洲的DVB-C标准具有16、32、64、128、256QAM(正交调幅)多种调制方式,工作频率在10GHz以下。采用64QAM时,一个8MHz通道的传送码率为38Mb/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在终端需要电缆机顶盒。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采用QPSK调制方式,与欧洲、美国和日本采用的标准相同。由于中国限制个人直接接收卫星数字电视节目,所以目前是由有线电视台集中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模拟信号通过有线网络传输给广大用户收看的。音乐手机占整体手机的市场份额正在显著攀升,2005年占手机整体销量的13%,达到1,026万部,并且将保持高速发展,2010年将占手机市场的40%以上。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标准从各方面讯息来看,有望于8月底出台,最有可能是以清华大学DMB-T方案为主的“融合标准”,该标准同时融合了上交大和广科院方案的特色技术。
数字电视用户
11%的人表示了解数字电视,58%的人对数字电视有概念,但不清楚数字电视。由此看出,大部分电视用户还没有真正了解数字电视的内涵。
在对数字电视了解的过程中,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两个渠道占了最大份额,达到62%;其次是报纸杂志、朋友交流、户外广告商场广告等。
通过对了解数字电视的人进行调查发现,45%的人认为点播互动娱乐才是数字电视区别于模拟电视的最大优点,其次是频道内容更多占20%,图像音质清晰占18%,没有或少量广告占11%。
通过调查发现,用户对电影节目最感兴趣,其次是科技自然人文节目,排在后面的依次是体育节目、娱乐时尚、电视剧、新闻财经等内容。
用户对数字电视的月基本费用接受价格在20-30元左右(频道50-80个)。但是也有少量观众表示,如果电视节目内容丰富,40元以上价格也可以接受。
数字电视机顶盒
按传输方式,数字电视机顶盒相应分为有线、卫星、地面三种类型。按接收图象清晰程度分为标清和高清两种,按照功能差异可以分为普通型、增强型和交互式。
全球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出货2005年为2,550万台,预计2006年达到2,810万台;全球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出货2005年为993万台,预计2006年达到1,370万台;全球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出货2005年为2,000万台,预计2006年达到1,980万台。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在2005年有了很大增长,达到438万台,随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推进,未来增长将更加显著,预计2006年达到750万台。
数字电视运营
有线数字电视的“杭州模式”开创了独一无二的“广播式加交互式”的有线数字电视建设模式。杭州市数字电视网目前是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宽带网双网合一,在系统、网络、终端上已经全面实现了双向交互传输功能,为发展交互式数字电视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地面无线电视包括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移动电视包括移动公交电视和移动手持终端电视。鉴于目前移动手机电视业务应用尚未成熟,本报告中的移动电视主要指移动公交电视。其中,主要赢利仍为广告收入。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商用瞄准的另一目标市场是广场及楼宇等人群密集地,在这个领域广电系统的公司将向分众传媒发起挑战,据悉,在厦门中山路步行街、火车站、机场、轮渡码头、公交候车亭以及银行、医院、酒店宾馆、学校、重点楼宇等处已可收看到数字电视。
由于国家尚未放开个人接收卫星电视,卫星接收机主要用于卫视节目落地、“村村通”工程、远程教育市场。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农业部、中组部等正在组织农村基层党员远程教育试点,如果试点成功,将向全国推广,计划在全国89万个自然村每村安装一套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
本公司建议
对广电总局的建议
标准问题
建议尽快确定机卡分离的强制标准。缺乏机卡分离国家标准,目前已导致各地数字电视系统互不兼容,有实力的机顶盒厂家无法也不可能调动资源大规模地进入数字电视领域,从而无法将巨大的社会资源引入到数字电视的发展中来,严重影响了数字电视发展的速度。
同时,在增值业务和互动业务上的相关协议及标准也需要加强引导,目前各地的广播电视前端系统大量采用各厂家的CA协议,对终端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捆绑性,导致机顶盒生产厂商加大了机顶盒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影响了机顶盒的升级换代,从而严重阻碍了数字电视的发展。
发展思路
广电总局内部应对数字电视形成高度统一的认识,并针对实际数字电视发展速度和规模做出判断,盲目规划数字电视用户发展数量和速度,将会损害广电自身的公信力。
本公司发现,电视用户对数字电视的认知只达到15%。广电应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对电视用户的观念引导。
同时针对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应给出不同的发展思路。整体平移做法,并不全部适用。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整体平移做法将带来巨额资金的投入,同时也带来对节目内容的需求缺口,也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一夜间的整体平移做法必将给大中城市的后续发展带来困境。
各地广电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播分离,精办栏目,整合各方资源,举全局之力发展数字电视,并建立专业的公司来发展数字电视业务,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合作共赢
有线数字电视和IPTV的发展关系,不是竞争而是互补。有线电视的基础优势是广泛的收看,而IPTV的基础优势是便于互动点播和非线性收看方式。有线电视的用户是广大用户,而IPTV的用户是细分用户。所以广电总局应和信产部通力合作,共同发展数字电视,走合作共赢之路。
对网络运营商的建议
由于区域垄断价值,网络运营商将会是数字电视快速发展最直接的受惠者。对网络运营商的建议如下:
开展多业务形式
仅依靠收取有线电视月基本费用,短期内还不能解决高资本快速回收的问题,建议网络运营商可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数据传输业务,尝试互联网接入以及其它产业的经营。
同机顶盒厂商合作
目前市场的特点是机顶盒推广成为数字电视运营商争夺市场份额的标志。建议网络运营商在目前情况下,选择3-5家机顶盒厂商作为合作伙伴,采取租借、补贴、加盟等商业模式来加快市场份额的推广。
从宾馆酒店、涉外小区、集团用户等地区开始试点
作为承担数字电视推进的主要角色——网络传输商,在资金不足、网络改造难度大等情况下,可以从宾馆酒店、涉外小区、集团用户开始实施。
目前全国部分的四星五星级宾馆饭店都是属于卫星直接落地到户,对他们加以数字电视网络的改造工作,有三个优点:一、通过网络布线,实现了有线网络的扩张,有利于数字电视工作的开展;二、对比在住宅小区开展数字电视的情况,宾馆饭店的好处是用户不会对各项收费产生抵触情绪,利于数字电视用户对数字电视需求不明的情况下快速开展工作。三、集团用户大多数量较多,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可观的基数,可以发挥辐射作用,进而带动起整个市场。
多种回传通道的建立
对于回传通道的建立,可以放开思路,不能局限于有线网络的双向改造上,可利用PSTN、ADSL、IP网、无线网络等建立起各种回传通道。这既能节省资金投入,同时也能快速的开展起互动电视业务来。从广播电视所产生的价值链来看,下行通道所产生的价值远高于回传通道上所产生的价值。
对设备厂商的建议
数字电视的发展将对诸多相关设备提出新的需求,这就使得数字影像设备业、网络设备业、电视设备业、数字终端业蕴藏着巨大机遇。
2005年底,广电总局迫于舆论与数字电视发展缓慢的压力,必须出台机卡分离的方案,并对要开展的增值业务技术接口标准进行核定。如果预期标准出台,2006年终端设备的市场空间会逐步显现出来。
终端设备厂商应以“分期回收+业务分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数字电视的运营,以提高投资回报率、稳固与运营商关系。运营商在发展IPTV时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分期付款方式可以减轻运营商压力。尽管设备厂商延长了资金的回收时间,但可以稳固和加深与运营商的合作基础,同时能够增加一定业务收入。
由于标准不确定的因素,一些中小设备厂商在未来将不能够承受洗牌重整的压力。大型终端设备厂商,在市场发展初期,应积极同多方合作,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保持自身技术的先进性。
对内容提供商和集成商的建议
自制节目可成为现阶段的主要形式
目前节目市场相对不成熟,不能满足数字电视运营商的需求,民营内容运营商可以自制节目,这不仅容易控制成本,而且更容易把握内容的风格和特色,符合现阶段运营的需求。
内容市场新角色介入
数字技术也为一些内容市场外的角色提供了介入该领域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数字电视内容市场上的角色和竞争力量。这些新角色主要来自相关领域,如广播、出版、教育、视频游戏,也有来自银行和工业界的新力量;一些新的业务形式如互动节目是鼓励新角色的介入。总而言之,数字内容市场相对开放,一些具有内容潜质或者技术潜质的角色正在积极介入。
垂直整合正在进行
电视内容运营领域的垂直整合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国外的一些数字平台运营商或者数字电视平台的股东通常兼营电视内容提供和电视频道集成两项内容运营业务。同时电视频道供应商和集成商之间的整合已成为趋势。
国有大型制播机构应在巩固传统电视市场基础的同时,利用自身内容资源,把握多层内容分发体系下的机遇,开展多方合作,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民营制片机构应重视内容资源的二次开发和针对细分用户的内容创生。
根据自身资源,制定IPTV服务产品可操作的商业模型,明确盈利模式。
围绕目标客户群,设计相应的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