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投资及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11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7500 | 7800 | 8000 | |
优惠价 | 7200 | 7500 | 76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部分 2006 年汽车行业分析与预测第一章 2006 年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预测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GDP变化分析
(一)GDP增长速率变化
(二)GDP增长结构变化分析及预测
二、2005年投资、消费、进出口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进出口变化分析
三、2006年宏观经济环境发展预测
(一)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增长缓慢阶段
(二)我国宏观经济将快速平稳发展
第二节 汽车行业政策变化影响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影响分析
(一)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及影响
(二)金融政策变化及影响
(三)人民币汇率政策及影响
(四)燃油税政策及影响
二、2005年汽车行业政策变化及影响
(一)汽车流通及贸易政策
(二)环保节能政策
(三)《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
(四)《家用汽车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
(五)《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三、2006年政策环境变化趋势预测
(一)退出壁垒方面
(二)关于节能环保方面
(三)关于技术方面
(四)产业结构方面
第三节 汽车关联行业发展及影响分析
一、2005年上游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
(一)钢铁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
(二)橡胶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
(三)石油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
(四)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
二、2005年下游行业发展及影响
(一)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及影响
(二)消费群体发展及影响
(三)交通运输发展及影响
三、2006年汽车关联行业发展影响分析及预测
(一)上游行业发展影响分析及预测
(二)下游行业发展影响分析及预测
第二章 2006 年汽车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我国汽车行业产品消费状况分析
一、2005年汽车行业消费总量分析
(一)汽车保有量状况分析
(二)汽车需求状况分析
二、2005年汽车行业消费结构分析
(一)汽车行业消费结构分析
(二)不同车型消费速度对比分析
三、2006年汽车行业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一)总体行业市场需求预测
(二)汽车需求结构预测
第二节 2006 年我国汽车行业产品生产状况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汽车行业生产总量分析
二、2005年汽车行业产品生产结构分析
(一)汽车生产结构分析
(二)不同车型生产速度对比分析
三、2006年汽车行业生产状况发展预测
(一)汽车行业产能变化趋势预测
(二)汽车行业供需矛盾变化趋势预测
第三节 2006 年我国汽车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汽车进出口总量分析及形势判断
(一)进出口数量及增速分析
(二)进出口金额及增速分析
二、2005年汽车行业产品进出口结构分析
(一)进口结构分析
(二)出口结构分析
(三)进出口结构变化分析
三、2005年进出口总体形势分析
四、2006年汽车进出口变化趋势预测
(一)汽车进口发展预测
(二)汽车出口发展预测
第四节 2006 年汽车行业产品供需矛盾及价格变化分析预测
一、2005年汽车行业产品供需矛盾判断
二、2005年汽车行业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
(一)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二)汽车价格变化分析
三、2006年汽车供需矛盾及价格变化趋势预测
(一)汽车供需矛盾变化趋势预测
(二)汽车价格变化趋势预测
第三章 2006 年汽车行业投资与经营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中国汽车行业资产状况分析
一、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汽车工业带动着产业链大力发展
(二)汽车工业总产值所占国民经济份额
二、汽车行业工业产值增长情况分析及预测
三、汽车行业资产增长情况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汽车行业效益情况分析及预测
一、汽车行业效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汽车成本影响
(二)汽车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三)行业发展时期影响
二、汽车行业效益水平分析及预测
(一)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
(二)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及增长情况
第三节 汽车行业重点项目投资分析及预测
一、汽车行业总体投资状况分析
二、轿车投资及项目建设状况分析及预测
(一)投资状况分析
(二)在建项目分析
(三)拟建项目分析
三、其它项目投资及在建拟建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四章 2006 年汽车行业重点区域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我国汽车行业区域分布变化
一、汽车行业区域分布特征及变化分析
(一)企业数量分布特征及变化
(二)产量分布特征及变化
二、汽车行业运行区域比较分析及排名
(一)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区域分布及排名
(二)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区域分布及排名
第二节 2006 年广东省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广东省汽车行业增长情况及在全国地位分析
(一)汽车产量变化情况分析
(二)汽车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二、2005年广东省汽车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三、2006年广东省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2006 年上海市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上海市汽车行业增长情况分析
(一)汽车产量变化情况分析
(二)汽车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二、2005年上海市汽车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三、2006年上海市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四节 2006 年吉林省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吉林省汽车行业增长情况分析
(一)汽车产量情况变化分析
(二)汽车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二、2005年吉林省汽车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三、2006年吉林省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节 2006 年湖北省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湖北省汽车行业增长情况分析
(一)汽车产量变化情况分析
(二)汽车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二、2005年湖北省汽车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三、2006年湖北省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六节 2006 年北京市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一、2005年北京市汽车行业增长情况分析
(一)汽车行业产量变化情况分析
(二)汽车行业在全国中的地位
二、2005年北京市汽车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四)发展能力分析
三、2006年北京市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部分 汽车企业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2006 年汽车行业企业竞争态势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汽车企业总体分析
一、汽车行业总体资产及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数量、资产及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一)企业数量集中度分析
(二)资产集中度分析
(三)从业人员集中度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数量、资产及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一)企业数量集中度分析
(二)资产集中度分析
(三)从业人员集中度分析
四、不同地区企业数量、资产及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一)企业数量集中度分析
(二)资产集中度分析
(三)从业人员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汽车企业盈亏状况分析
一、汽车企业亏损状况分析
(一)不同规模类型企业亏损分析
(二)不同地区企业亏损分析
二、汽车企业盈利水平分析
(一)总体盈利水平分析
(二)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盈利水平分析
(三)不同地区企业盈利水平分析
第三节 汽车企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乘用车企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基本型车型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二)MPV 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三)两驱SUV 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四)四驱SUV 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五)交叉型车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二、商用车企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重型货车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二)中型货车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三)轻型货车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四)微型货车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五)大型客车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六)中型客车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七)轻型客车企业市场竞争状况
三、五大汽车集团企业排名及竞争分析
(一)五大乘用车集团企业排名及市场竞争状况
(二)五大商用车集团企业排名及市场竞争状况
第四节 汽车企业竞争趋势分析
一、当前影响汽车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分析
(一)国际竞争格局影响
(二)产品特性影响
(三)品牌效应影响
(四)国家政策影响
二、汽车企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六章 2005 年汽车行业企业绩效综合比较分析
第一节 汽车企业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第二节 大型企业综合比较分析
一、大型企业规模比较分析
(一)企业规模指标排名
(二)企业规模指标分析
二、大型企业效益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效益指标排名
(二)企业效益指标分析
三、大型企业营运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营运指标排名
(二)企业营运指标分析
四、大型企业偿债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偿债指标排名
(二)企业偿债指标分析
五、大型企业增长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增长指标排名
(二)企业增长指标分析
六、大型企业绩效指标综合排名及分析
(一)企业综合指标排名
(二)企业综合指标分析
第三节 中小型企业综合比较分析
一、中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分析
(一)企业规模指标排名
(二)企业规模指标分析
二、中小型企业效益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效益指标排名
(二)企业效益指标分析
三、中小型企业营运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营运指标排名
(二)企业营运指标分析
四、中小型企业偿债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偿债指标排名
(二)企业偿债指标分析
五、中小型企业增长指标比较分析
(一)企业增长指标排名
(二)企业增长指标分析
六、中小型企业绩效指标综合排名及分析
(一)企业综合指标排名
(二)企业综合指标分析
第七章 2005 年汽车行业典型企业分析及发展预测
第一节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分析及发展预测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研发状况
四、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力降成本,扭亏转赢
(二)坚决以研发促发展
(三)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第二节 北京现代汽车企业分析及发展预测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研发状况
四、企业发展前景
第三节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分析及发展预测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研发状况
四、企业发展前景
第三部分 汽车行业风险评价及信贷建议
第八章 2006 年汽车行业风险评价
一、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评价
(一)宏观经济与汽车行业相关性分析
(二)周期波动风险评价
二、政策风险评价
(一)产业发展政策风险
(二)信贷政策
(三)燃油政策
(四)环保政策
(五)零部件发展政策
(六)贸易政策风险分析
三、关联行业变化风险评价
(一)原材料价格变化风险评价
(二)零部件行业风险评价
四、市场供需矛盾风险评价
五、行业竞争风险评价
六、行业风险综合评价
第九章 2006 年汽车行业信贷建议
一、信贷方向和时机建议
(一)乘用车信贷建议
(二)商用车信贷建议
(三)柴油车及清洁能源车信贷建议
(四)汽车服务业信贷建议
二、信贷方式建议
附 表
表1 我国GDP结构状况
表2 近年来高速公路、公路、GDP增长速度比较
表3 1999~2005客运量发展变化
表4 1998~2005年货运量发展变化
表5 1997~2004年汽车消费结构情况
表6 2005 年汽车需求结构情况
表7 1997~2004年汽车生产结构情况
表8 2005 年汽车生产结构情况
表9 2005 年汽车进口结构情况
表10 2005 年汽车出口结构情况
表11 轿车投资规模情况表
表12 未来几年轿车产能增加情况预测
表13 江淮汽车自有资金投资项目
表14 2005 年我国汽车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表15 2005 年汽车产量区域分布状况
表16 2005 年汽车销售收入区域分布及排名
表17 2005 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区域分布及排名
表18 2005 年广东省汽车产量情况
表19 2005 年广东省汽车行业在全国的地位
表20 2005 年广东省汽车行业盈利能力
表21 2005 年广东省汽车行业营运能力
表22 2005 年广东省汽车行业偿债能力
表23 2005 年广东省汽车行业发展能力
表24 2005 年上海市汽车产量情况
表25 2005 年上海市汽车行业在全国的地位
表26 2005 年上海市汽车行业盈利能力
表27 2005 年上海市汽车行业营运能力
表28 2005 年上海市汽车行业偿债能力
表29 2005 年上海市汽车行业发展能力
表30 2005 年吉林省汽车产量情况
表31 2005 年吉林省汽车行业在全国的地位
表32 2005 年吉林省汽车行业盈利能力
表33 2005 年吉林省汽车行业营运能力
表34 2005 年吉林省汽车行业偿债能力
表35 2005 年吉林省汽车行业发展能力
表36 2005 年湖北省汽车产量情况
表37 2005 年湖北省汽车行业在全国的地位
表38 2005 年湖北省汽车行业盈利能力
表39 2005 年湖北省汽车行业营运能力
表40 2005 年湖北省汽车行业偿债能力
表41 2005 年湖北省汽车行业发展能力
表42 2005 年北京市汽车产量情况
表43 2005 年北京市汽车行业在全国的地位
表44 2005 年北京市汽车行业盈利能力
表45 2005 年北京市汽车行业营运能力
表46 2005 年北京市汽车行业偿债能力
表47 2005 年北京市汽车行业发展能力
表48 2005 年汽车行业资产及从业人员状况
表49 2005 年汽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资产情况
表50 2005 年汽车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表51 2005 年不同经济类型汽车企业资产情况
表52 2005 年不同经济类型汽车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表53 2005 年不同地区汽车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表54 2005 年不同地区汽车企业资产情况
表55 2005 年不同地区汽车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表56 2005 年汽车企业亏损个数(按规模分)
表57 2005 年汽车企业亏损金额情况(按规模分)
表58 2005 年汽车企业亏损个数(不同地区)
表59 2005 年汽车企业亏损金额情况(不同地区)
表60 2005 年汽车企业总体盈利水平
表61 2005 年汽车企业盈利水平(不同规模)
表62 2005 年汽车企业盈利水平(不同地区)
表63 2005 年基本型车型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64 2005 年MPV 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65 2005 年两驱SUV 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66 2005 年四驱SUV 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67 2005 年交叉型车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68 2005 年重型货车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69 2005 年中型货车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70 2005 年轻型货车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71 2005 年微型货车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72 2005 年大型客车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73 2005 年中型客车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74 2005 年轻型客车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75 五大乘用车集团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76 五大商用车集团企业市场竞争情况
表77 汽车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表78 2005 年大型汽车企业规模指标评分排名
表79 2005 年大型汽车企业效益指标评分排名
表80 2005 年大型汽车企业营运指标评分排名
表81 2005 年大型汽车企业偿债指标评分排名
表82 2005 年大型汽车企业增长指标评分排名
表83 2005 年大型汽车企业综合指标评分排名
表84 2005 年中小型汽车企业规模指标评分排名
表85 2005 年中小型汽车企业效益指标评分排名
表86 2005 年中小型汽车企业营运指标评分排名
表87 2005 年中小型汽车企业偿债指标评分排名
表88 2005 年中小型汽车企业增长指标评分排名
表89 2005 年中小型企业综合指标评分排名
表90 一汽集团公司经营指标状况
表91 北京现代企业经营指标状况
表92 上海通用汽车企业经营指标状况
表93 上海通用汽车企业最近三年产品推出情况
表94 2006 年汽车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及影响
附 图
图1 1993~2005年我国GDP增速变化情况
图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率与背后的驱动因素
图3 2004~2005年钢铁价格指数变化趋势
图4 橡胶价格指数变化
图5 石油价格指数变化
图6 1990~200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变化
图7 1997~2005年汽车需求情况
图8 1997~2004年汽车消费结构变化
图9 1997~2004年不同车型需求增长速率
图10 2005 年不同车型需求增长速率
图11 1992~2005年汽车产量及变化情况
图12 1997~2004年汽车生产结构变化
图13 1997~2004年不同车型生产速度变化
图14 2005 年不同车型生产速度变化
图15 1997~2005年汽车进出口数量变化
图16 1997~2005年汽车进出口速度变化
图17 1997~2005年汽车进出口金额情况
图18 1997~2005年汽车进出口金额增速变化
图19 1997~2005年汽车产销对比情况
图20 2004~2005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化
图21 1990~2005年汽车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变化
图22 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图23 2003~2005年汽车行业总资产变化情况
图24 2003~2005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图25 2003~2005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变化情况
图26 2005 年不同规模类型汽车企业结构情况
图27 2005 年不同经济类型汽车企业结构情况
图28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战略布局
图29 1990~2005年汽车整车行业工业与GDP运行状况
图30 汽车行业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2005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增长速率达9.9%,这是我国GDP增长已连续三年接近或超过10%。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9%、10.1%、9.8%和9.9%,比较平稳。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在2004 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又颁布了不少的相关政策,而主要集中在节能和环保上。因为随着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和能源短缺,石油将成为汽车工业发
展的制约因素,汽车节能和环保技术将为以后政策关注的焦点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由于受行业竞争加剧、燃油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汽车产销增速放缓,总计产销量为570.76 万辆和575.8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与2004年同期的14.11%和15.50%相比,保持了稳定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结束了高速增长,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成了世界上第三大汽车消费国。
2005 年,中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88.32 万辆,同比增长548.17%;进口小幅下降,出口量16.17 万辆,同比下降7.96%。从表面看,我国汽车出口市场非常好,但是,实际出口以高尔夫球车和沙滩车等附加值较低的车辆为主,它们约占80%,轿车实际只有3.11 万辆,货车为10.41万辆。中国进口车以中高档轿车和四驱越野车为主,这种局面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2006 年,随着相关贸易政策逐渐明朗化,进口市场将逐渐回升。2005 年,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乘用车和商用车所占市场份额为69%和31%,乘用车市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个百分点。在细分车型中,轿车所占市场份额为48.41
%,近乎接近一半;货车占20.21%;交叉型车占14.4%;客车仅有3.1%市场份额。以后变化趋势是乘用车比重继续增大,商用车比重继续缩小,轿车比重将会突破一半大关。由于油价不断上涨,小排量、低油耗以及综合使用成本更经济的乘用车成了消费者购车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型乘用车成了2005年市场的需求主流,其中轿车同比增长24.31%,1.6 升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扩大,占轿车总需求量的64%。2005 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2.76%,增速是所有细分车型最快的一个,主要是因为2005年生产企业不仅加大了营销投入,而且加强了品牌
宣传力度,使得消费者对于此品种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价格不断下降对于刺激市场的需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平稳发展,同比增长20.63%,其中,两轮驱动仅增长了3.98%,这主要是由于它油耗大,而真正的运动功能却不尽人意,实现不了真正的越野功能,在心消费者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四轮驱动由于运动功能较强,能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市场需求增加,同比增长44.29%,以后的发展趋势是消费者不仅关注SUV 的油耗,更注重它的功能。
2006 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汽车产业需求将继续增长。从发展前景看,微型轿车、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高档SUV、商务用MPV、高档客车、重型货车、微型货车等具体车型投资前景看好;柴油车、清洁能源车、汽车服务业投资价值大,前景广阔。汽车产业对于经营与投资者仍然存在着较多的机会,银行信贷风险较低,收益稳定。存在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2006年及未来几年,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表现在: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及宏观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产业调整面临新的调整,将影响汽车需求变化;持续增长的油价短时间内不会根本改变,对汽车运营成本的增加及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会日益显现,能源短缺,油价上涨将逐渐影响汽车行业消费总量及消费结构;已经或即将出台的汽车消费、环保、燃油等相关政策将给汽车市场及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先天不足的国内零部件行业面临着加快开放带来的巨大压力,零部件行业加速整合无疑将为整车原料供给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汽车市场开放水平提高及市场供需矛盾也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汽车企业竞争,从而带来市场格局的变化,影响汽车企业经营与投资的预期。
展的制约因素,汽车节能和环保技术将为以后政策关注的焦点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由于受行业竞争加剧、燃油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汽车产销增速放缓,总计产销量为570.76 万辆和575.8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与2004年同期的14.11%和15.50%相比,保持了稳定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结束了高速增长,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成了世界上第三大汽车消费国。
2005 年,中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88.32 万辆,同比增长548.17%;进口小幅下降,出口量16.17 万辆,同比下降7.96%。从表面看,我国汽车出口市场非常好,但是,实际出口以高尔夫球车和沙滩车等附加值较低的车辆为主,它们约占80%,轿车实际只有3.11 万辆,货车为10.41万辆。中国进口车以中高档轿车和四驱越野车为主,这种局面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2006 年,随着相关贸易政策逐渐明朗化,进口市场将逐渐回升。2005 年,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乘用车和商用车所占市场份额为69%和31%,乘用车市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个百分点。在细分车型中,轿车所占市场份额为48.41
%,近乎接近一半;货车占20.21%;交叉型车占14.4%;客车仅有3.1%市场份额。以后变化趋势是乘用车比重继续增大,商用车比重继续缩小,轿车比重将会突破一半大关。由于油价不断上涨,小排量、低油耗以及综合使用成本更经济的乘用车成了消费者购车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型乘用车成了2005年市场的需求主流,其中轿车同比增长24.31%,1.6 升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扩大,占轿车总需求量的64%。2005 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2.76%,增速是所有细分车型最快的一个,主要是因为2005年生产企业不仅加大了营销投入,而且加强了品牌
宣传力度,使得消费者对于此品种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价格不断下降对于刺激市场的需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平稳发展,同比增长20.63%,其中,两轮驱动仅增长了3.98%,这主要是由于它油耗大,而真正的运动功能却不尽人意,实现不了真正的越野功能,在心消费者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四轮驱动由于运动功能较强,能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市场需求增加,同比增长44.29%,以后的发展趋势是消费者不仅关注SUV 的油耗,更注重它的功能。
2006 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汽车产业需求将继续增长。从发展前景看,微型轿车、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高档SUV、商务用MPV、高档客车、重型货车、微型货车等具体车型投资前景看好;柴油车、清洁能源车、汽车服务业投资价值大,前景广阔。汽车产业对于经营与投资者仍然存在着较多的机会,银行信贷风险较低,收益稳定。存在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2006年及未来几年,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表现在: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及宏观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产业调整面临新的调整,将影响汽车需求变化;持续增长的油价短时间内不会根本改变,对汽车运营成本的增加及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会日益显现,能源短缺,油价上涨将逐渐影响汽车行业消费总量及消费结构;已经或即将出台的汽车消费、环保、燃油等相关政策将给汽车市场及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先天不足的国内零部件行业面临着加快开放带来的巨大压力,零部件行业加速整合无疑将为整车原料供给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汽车市场开放水平提高及市场供需矛盾也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汽车企业竞争,从而带来市场格局的变化,影响汽车企业经营与投资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