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3see网首页  >>  能源石化  >>  电力电池  >>  2006-2007年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及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2006-2007年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及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08月
报告类型纸介版PDF Email版PDF 光盘版两种版本价格
价格750078008000
优惠价720075007600
English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
  一、电力需求形势
    (一)电力消费量及其增长
    (二)电力消费的产业结构
    (三)电力消费的区域结构
    (四)用电负荷与统调用电量
  二、电力供应状况
    (一)装机容量及其结构
    (二)发电量及其增长
    (三)电力供应的区域结构
    (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
    (五)供电煤耗、水耗及线损率
  三、电力供需平衡分析
    (一)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态势
    (二)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平衡
  四、电力供需矛盾趋缓的原因分析
    (一)电煤供应不足的矛盾趋于缓和
    (二)水库来水较好,水电发电量大增
    (三)需求侧管理减少了缺电损失
    (四)电网建设力度加大,提高了供电能力
    (五)跨区域电量调剂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
    (六)发电设备生产高速增长

第二章全国电力供需发展预测
  一、2006年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电力供需总体形势
    (二)华北区域电网
    (三)东北区域电网
    (四)华东区域电网
    (五)华中区域电网
    (六)西北区域电网
    (七)南方区域电网
  二、2007年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电力供需总体形势
    (二)主要区域电力供需形势
  三、2010~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
    (二)2010年电力需求预测
    (三)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

第三章"十一五"及2020年电力产业规划
  一、"十一五"电力规划目标
    (一)电源建设规划
    (二)电网建设规划
  二、2020年电力规划目标
    (一)电源建设规划
    (二)电网建设规划
  三、电力基本建设投资需求
    (一)电源建设资金需求
    (二)电网建设资金需求
  四、电力设备需求
    (一)发电设备需求
    (二)输配电设备需求

第四章"十五"期间重点城市电网运行状况
  一、重点城市电力需求情况
    (一)用电量及其结构
    (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三)单位GDP电耗水平
    (四)供电最高负荷和负荷密度
    (五)供电量和售电量水平
  二、重点城市电网设备发展水平
    (一)输电线路发展规模
    (二)变电设备发展规模
  三、重点城市电网装备技术水平
    (一)电网设备容载比水平
    (二)配网主干线手拉手比例
    (三)配电网供电半径
    (四)线路电缆化率
  四、重点城市电网设备投运年限
    (一)输电设备投运年限
    (二)变电设备投运年限
  五、重点城市电网运行水平
    (一)电网线损率
    (二)综合电压合格率
    (三)供电可靠率
  六、重点城市电网建设投资情况
    (一)电网建设投资概况
    (二)单位投资增售电量
    (三)单位投资增加供电负荷
    (四)电网造价水平
    (五)电网固定资产规模
  七、重点城市电力建设发展评价

第五章电力行业投资前景评价
  一、影响电力投资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发电方式及机组性能
    (二)区域间电价差异
    (三)水电与气电的互补关系
  二、电力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电力市场前景
    (二)行业效益前景
  三、电力行业投资风险提示
    (一)电源建设短期过快扩张
    (二)资源的可得性及其成本
    (三)环境保护及行业标准
    (四)同行业竞争的风险
    (五)电力体制和电力市场改革
  四、电力行业投资建议
    (一)对不同电源的选择
    (二)对投资区域的选择
    (三)对电力项目的选择

第六章电力企业经营情况及发展规划
  一、2005年主要电力企业经营情况
    (一)国家电网公司
    (二)南方电网公司
    (三)华能集团
    (四)大唐集团
    (五)华电集团
    (六)国电集团
    (七)中电投集团
  二、主要电力企业"十一五"经营规划
    (一)国家电网公司
    (二)南方电网公司
    (三)华能集团
    (四)大唐集团
    (五)华电集团
    (六)国电集团
    (七)中电投集团

第七章国际电力行业比较与借鉴
  一、主要国家(地区)电力体制改革及启示
    (一)欧盟电力体制改革
    (二)英国电力体制改革
    (三)美国电力体制改革
    (四)世界电力体制改革的启示
  二、加拿大、美国电力环保政策比较与借鉴
    (一)加拿大电力环保政策
    (二)美国电力环保政策
    (三)对我国电力环保政策的借鉴与建议


数据目录
  表1:1995~2005年各产业用电量
  表2:1995~2005年全社会用电部门结构
  表3: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各区域售电量
  表4:2004~2005年全国电网当月最高用电负荷与发受电量对比
  表5:至2005年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
  表6:1995~2005年全国发电量
  表7:2005年各月全国发电量及其增长
  表8:2005年全国各地区发电量结构
  表9:2005年全国各地区火电发电量结构
  表10:2005年全国各地区水电发电量结构
  表11:2004年全国各地区供电煤耗
  表12:2004年全国各地区线损率
  表13: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网、省间电量交换情况
  表14:"十一五"全国电源建设规模汇总
  表15:"十一五"全国电源建设分区布局情况
  表16:2010年全国及分区装机容量及构成
  表17:2020年全国及分区装机容量及构成
  表18:"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建设投资规模
  表19:2006~2010年全国电源建设投资情况
  表20:2006~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电源建设投资情况
  表21:2000年与2005年重点城市各产业用电量结构对比
  表22:2000年与2005年分地区人均用电量对比
  表23:十五"期间各年人均用电量增长率
  表24:2000年与2005年各区域电网重点城市人均生活用电量
  表25:"十五"期间分地区重点城市消费电力弹性系数表
  表26:2000~2005年各地区重点城市电网负荷密度发展情况对比
  表27:2000~2005年分地区重点城市供电量发展情况对比
  表28:2000年与2005年分电压等级的电缆线路长度发展情况对比
  表29:2000年与2005年分电压等级的变电容量和结构发展情况对比
  表30:2000年与2005年分电压等级的容性无功补偿发展情况对比
  表31:重点城市分电压等级的设备容载比情况
  表32:"十五"期间分地区的输电造价水平
  表33:"十五"期间分地区的变电造价水平
  表34:2003年全国各区域电网平均上网电价
  表35:2005年5月1日煤电价格联动后部分电厂上网电价
  表36:2006年6月30日煤电联动电价调整幅度
  表37:1999~2005年电力生产业效益指标
  表38:2005年各种能源电力生产业效益指标
  表39:1999~2005年电力供应业效益指标

  图1:1991~2005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图2:2004~2005年全社会用电月度累计增速
  图3:2005年1~11月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对比
  图4:2004~2005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月度累计增速对比
  图5:2005年全国各区域电网用电负荷和统调用电量增速对比
  图6:2001~2005年全国电力新增装机容量
  图7:2005年电力新增装机的区域分布
  图8:2004~2005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对比
  图9: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各月拉电地区数量和拉限损失电量
  图10:2005年各月直供电网电厂煤炭库存量
  图11:2005年全国区域电网电量交换图
  图12:全国装机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走势
  图13: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剪刀"示意图
  图14:"十五"期间全国及国网公司经营区域的全社会用电量
  图15:2005年31个重点城市的全社会用电量
  图16:2005年31个重点城市的人均用电量
  图17:2005年31个重点城市人均生活用电量
  图18:2005年31个重点城市电网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图19:2005年各地区电网平均的单位GDP电耗水平
  图20:2005年31个城网单位GDP电耗水平
  图21:2005年31个重点城市的最高供电负荷水平
  图22:2005年31个重点城市供电量水平
  图23:2000年与2005年分电压等级线路长度对比
  图24:"十五"期间31个重点城市电网分电压等级的线路长度增长速度
  图25:31个重点城市电网输电线路分电压等级结构
  图26:"十五"期间各重点城市输电线路增长占线路总长度增长的比重
  图27:"十五"期间各城市输电线路年均增长速度
  图28:2005年分电压等级的变电容量结构
  图29:"十五"期间分电压等级的变电容量增长率
  图30:2005年各城市变电容量占31个重点城市变电容量总额的比重
  图31:"十五"期间各城市变电容量年均增长速度
  图32:"十五"期间各电压等级容性无功补偿年均增长率
  图33:2005年31个重点城市110(66)kV设备容载比
  图34:2005年31个重点城市手拉手比例
  图35:2005年31个重点城市供电半径
  图36:2005年31个重点城市电缆化率
  图37:2005年31个重点城市10kV电压等级线路电缆化率
  图38:2005年重点城市架空线路的平均投运年限
  图39:2005年重点城市架空线路运行年限大于20年的线路长度比例
  图40:2005年重点城市电缆线路的平均投运年限
  图41:2005年重点城市电缆线路运行年限大于20年的线路比例
  图42:2005年重点城市变电设备的平均投运年限
  图43:2005年重点城市变电设备运行年限大于20年的设备比例
  图44:2000年与2005年各地区综合线损率比较
  图45:2005年31个重点城市综合线损率
  图46:2000年与2005年重点城市各电压等级线损率比较
  图47:2005年重点城市分地区综合电压合格率
  图48:2005年31个重点城网综合电压合格率
  图49:2005年重点城市分地区供电可靠率
  图50:2005年31个重点城网供电可靠率
  图51:"十五"期间重点城市逐年输变电投资总额
  图52:"十五"期间重点城市电网分电压等级输变电投资结构
  图53:"十五"期间重点城市电网输变电投资及比重
  图54:"十五"期间分地区城市电网单位投资增售电量
  图55:"十五"期间重点城市电网单位投资增售电量
  图56:"十五"期间分地区城市电网单位投资增加供电负荷
  图57:"十五"期间重点城市电网单位投资增加供电负荷
  图58:重点城市电网资产"十五"末比"九五"末增长倍数
  图59:"十五"期间重点城市电网资产及比重
  图60:2003年以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品月度出厂价格指数

报告简介

  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拉动,2005年全国电力消费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增速开始放缓。其中,第二、三产业用电增速下降,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加快。在供应层面,受上游来水情况较好的影响,水电增长显著,增速达19.4%。总体而言,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呈“前紧后松”、逐步缓和的趋势,并逐渐由2004年的持续性、全国性缺电转变为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缺电,缺电范围明显减少。
  2005年,全国电源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602万千瓦。新增装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南方等地区。与此同时,电网投资规模巨大,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投产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23372公里,变电容量12807万千伏安,西电东送输电能力有所提升,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从行业运行效率看,2005年电煤供应紧张形势得到缓解,电煤质量却普遍下降,而燃油价格偏高,油气供应紧张,燃油、燃气电厂面临困境。但由于电力生产环节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受煤电价格联动的的影响,电力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有明显好转。
  2006-2007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进一步缓解,但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缺电的情况将依然存在,煤电衔接、电价改革、电源与电网的协调等仍是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由于行业发展临近拐点,电源建设应选择符合国家政策支持范围的项目,电网领域的投资价值则逐渐显现。
  本报告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变化轨迹,探究其变化的深层次原因,重点研究2005年我国电力市场的供需形势、结构,电源、电网建设,投资,运营效率及效益以及主要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的经营情况等,并依据电力行业发展规划,对未来两年以及中长期内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和定性预测,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剖析主要风险因素。
返回】     【关闭
付费报告      
购买方式:    报告订购单下载
客服经理-段小姐
电 话:010-85863259
电 话:010-85860278
邮 箱:duanjy@3see.com
传 真:010-85863454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力电池最新报告
能源石化最新报告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