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6000 | 7000 | ||
优惠价 | 5700 | 0 | 6700 | |
English | ,500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 中国医药行业分析1.1 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1.1.1 发展现状分析
1.1.2 创新能力分析
1.1.3 进入壁垒分析
1.2 中国医药制造业投资分析
1.2.1 固定资产投资和收益情况分析
1.2.2 研发投资情况与规模分析
1.3 中国药品市场供需分析
1.3.1 供给能力
1.3.2 需求规模
1.3.3 中国医药进出口分析
1.4 中国医药制造业政策环境分析
1.4.1 宏观经济政策
1.4.2 医药产业政策
1.4.3 市场准入政策
第二章 中国制药业细分市场分析
2.1 化学制药业
2.1.1 化学制药业概况
2.1.2 中国化学制药业市场竞争分析
2.1.2 化学制药业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2.2 中药制药业
2.2.1 中药制药业概况
2.2.2 中药产业市场竞争分析
2.2.3 中药制药业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2.3 生物制药业
2.3.1 生物制药业概况及特点分析
2.3.2 生物制药业市场竞争分析
2.3.3 生物制药业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第三章 中国制药业兼并重组现状分析
3.1 制药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3.2 制药业兼并重组特点分析
3.3 制药业兼并重组的障碍分析
3.4 制药业兼并重组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 中国主要医药制造企业分析
4.1 北京同仁堂
4.1.1 生产销售能力
4.1.2 公司运营情况
4.2.3 公司发展战略
4.2 太极集团
4.2.1 生产销售能力
4.2.2 公司运营情况
4.2.3 公司发展战略
4.3 海王生物
4.3.1 生产销售能力
4.3.2 公司运营情况
4.3.3 公司发展战略
4.4 华北制药
4.4.1 生产销售能力
4.4.2 公司运营情况
4.4.3 公司发展战略
4.5 哈药集团
4.5.1 生产销售能力
4.5.2 公司运营情况
4.5.3 公司发展战略
4.6 东北制药
4.6.1 生产销售能力
4.6.2 公司运营情况
4.6.3 公司发展战略
4.7 鲁抗医药
4.7.1 生产销售能力
4.7.2 公司运营情况
4.7.3 公司发展战略
4.8 南京医药
4.8.1 生产销售能力
4.8.2 公司运营情况
4.8.3 公司发展战略
4.9 上海医药
4.9.1 生产销售能力
4.9.2 公司运营情况
4.9.3 公司发展战略
4.10 双鹤药业
4.10.1 生产销售能力
4.10.2 公司运营情况
4.10.3 公司发展战略
4.11 华东医药
4.11.1 生产销售能力
4.11.2 公司运营情况
4.11.3 公司发展战略
第五章 内资制药企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5.1 太极集团收购重庆中药
5.1.1 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5.1.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5.1.3 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5.2 双鹤药业兼并昆山制药总厂
5.2.1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5.2.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5.2.3 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5.3 东盛集团收购潜江制药
5.3.1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5.3.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5.3.3 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5.4 华润集团控股东阿阿胶
5.4.1 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5.4.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5.4.3 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5.5 上海医药集团收编山东新华制药集团
5.5.1 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5.5.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5.5.3 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5.6 哈药集团收购哈尔滨中药三厂
5.6.1 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5.6.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5.6.3 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5.7 国内其他医药制造业兼并重组案例
5.7.1 哈药集团成为三精控股股东
5.7.2 联想掘金医药业
5.7.3 vivo风险投资基金收购海正股权
第六章 外资制药企业在中国兼并重组分析
6.1 辉瑞投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6.1.1 辉瑞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6.1.2 辉瑞公司在中国的兼并重组
6.2 葛兰素史克公司投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6.2.1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投资情况
6.2.2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兼并重组
6.3 美国惠氏药厂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6.3.1 美国惠氏药厂在中国投资情况
6.3.2 美国惠氏药厂在中国的兼并重组
6.4 瑞士罗氏制药公司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6.4.1 瑞士罗氏制药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6.4.2 瑞士罗氏制药公司在中国的兼并重组
6.5 强生制药公司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6.5.1 强生制药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6.5.2 强生制药公司在中国的兼并重组
6.6 德国拜耳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6.6.1 德国拜耳在中国投资情况
6.6.2 德国拜耳在中国的兼并重组
6.7 博士伦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6.7.1 博士伦在中国投资情况
6.7.2 博士伦在中国的兼并重组
第七章 中国医药制造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7.1 制药企业之间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7.2 制药企业与上游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7.3 制药企业与下游企业(药店)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部分图表目录
图 2005年2月-2006年6月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利润增长
图 医药行业销售成本变动趋势
图 医药行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变动趋势
图 2004年、2005年医药产品进出口对比:
图 近期国家出台医药行业监管政策对医药行业产业链的影响
图 各制药子行业2005年销售额及所占比例
图 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的利润率对比
图 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利润率对比
图 打破疫苗流通市场垄断格局的影响
图 生物制药业利润率对比
图 同仁堂股份结构
图 2004-2005年同仁堂股份运营状况
图 2002-2005年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状况
图 2001-2005年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情况(单位:万元)
图 2001-2006年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股份
图 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状况
图 2004-2005年华北制药运营状况
图 2001-2005年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情况
图 2003-2005年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状况
图 2003-2005年山东鲁抗医药股份运营状况
图 2001-2005年南京医药运营情况
图 2001-2005年上海医药运营情况
图 2001-2005年双鹤药业运营情况
图 2001-2005年华东医药运营情况
图 潜江制药股改前后股东持股变化
图 药品委托生产工作流程图
表 2006年上半年药品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表 山东鲁抗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报告摘要
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整个医药行业各项指标大大超过“十五”规划数,与“九五”期末相比,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利润总额翻了一番以上。
2005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4508亿元,比2000年增加2637亿元,2000~2005年年均递增19.2%;实现工业增加值1606亿元,比2000年增加934亿元,年递增19.0%;实现销售收入4271亿元,比2000年增加2510亿元,年递增19.4%;实现利润361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18亿元,年递增20.4%。2006年上半年,整个医药行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并维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率。截止7月底,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569.8亿元,同比增长了18.91%,高于同期的GDP增速。
表 2006年上半年药品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内容 |
化学原料药工业 |
化学药品制剂 |
中成药工业 |
生物制剂 |
产销率(%) |
95.39 |
93.48 |
90.98 |
91.98 |
销售利润率(%) |
6 |
7.99 |
9.03 |
10.47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6.36 |
8.71 |
10.11 |
11.81 |
亏损面(%) |
21.69 |
31.96 |
31.07 |
21.23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
3.34 |
2.95 |
2.63 |
2.7 |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
1.06 |
1.22 |
1.65 |
1.41 |
总资产周转率(次) |
2.44 |
2.44 |
3.3 |
2.88 |
资产负债率(%) |
59.29 |
51.46 |
47.72 |
44.54 |
净资产利润率(%) |
6.02 |
6.99 |
5.52 |
6.79 |
来源:本公司
目前我国医药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加快了医药产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有将近130多家医药企业在沪深股市上市,股份制经济产值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35.6%上升到2005年的47.4%,国有经济比重从29.0%下降到7.48%,三资经济成份上升到27.2%。2004年全国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有9家,超过1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2家,另外有3家全国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门店数超过千家,有27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门店数逾百个。
医药行业自身对于技术、资本、研发等方面的高要求决定了我国医药企业的这种局面中小规模企业大量存在,研发费用低,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技术不过硬情况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医药技术、资本密集度高、行业利润相对较高的特点注定了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一段时间以来,国内非医药上市公司大量涉足医药领域;外资也伴着入世不断涌入,我国目前医药合资企业有1800多家,世界排名前25位的制药跨国公司有20多家进入了中国,我国医药高端市场基本上都被跨国企业及其在华投资企业所占据。致使我国国内的制药企业为了争强竞争力,与国外企业争夺市场份额而不断进行改革,整合,来提高企业集中度。因此,未来几年,行业内部或者跨行业的并购重组将会不断发生,多数中小企业到最后最终会被淘汰。中国制药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 GDP增长速度连续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医药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是,目前中国人健康保健消费投入并不高,这也正是市场潜力所在。外资由于产品、市场策略和资源限制重点在大城市发展,而中国企业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将占据优势。未来几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中国现有医药公司四千多家,集团规模企业很少,与一些发达国家大型医药公司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并且中国城乡医药市场差别很大,随着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进一步推广,农村市场将更加广阔。中国医药市场现状,为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创造了条件,国际许多制药企业已经看中在中国低成本拓展市场的机会,随着外资投入逐步加大,中国国内企业改革重组迅速壮大,面对新一轮的竞争,建立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是国内制药企业摆脱竞争危机,增强竞争力一个捷径。
经过几年的兼并重组,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强制推行GMP、GSP等认证活动之后,我国的医药企业已从原先的6700余家,大幅减少到目前的3600 余家。但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为了同国外医药巨头同台竞争,通过兼并重组建造若干医药航母成为必然选择,如太极集团收购重庆中药(桐君阁)、上海医药集团收编山东新华制药集团、东盛集团收购潜江制药等等。根据医药商业行业开放程序,我国已从2003年1月起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允许外国批发商和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
于扩大市场、增强实力、迅速进入生物医药产业等不同考虑,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其特点为:一是国际大型制药公司持续地联合兼并,多次重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重组中的交易额越来越高;传统制药公司或是生物医药公司兼并生物技术公司。获取新技术是跨国公司之间并购的主要动机,而并购和重组热潮,使大量资金投向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战略同盟成为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