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移动电话制造行业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10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5800 | 5800 | 6000 | |
优惠价 | 5500 | 5500 | 57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 移动电话行业简介第一节 全球通讯产业环境
(一)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现况
(二)全球移动通信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一)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二)走向3G--全球运营商的选择
(三)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第三节 日本移动电话制造业分析
(一)日本手机产品发展分析
(二)日本移动通讯服务市场发展概述
第四节 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事件说明
(二)事件分析
(三)事件影响
(四)IEK观点
(五)2006年上半年台湾行动服务市场发展分析
第五节2006年上半年全球手机产销分析
第二章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移动通信运营业
(二)移动通信制造业
第三节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的障碍
第四节 手机电视业务发展面临的障碍分析
(一)管制政策存在壁垒
(二)用户认知度较低
(三)需要更换终端
(四)操作较为繁琐
(五)内容有待于开发整合
(六)播放软件标准不统一
(七)网络速率有待于提高
(八)资费标准有待于调整
第三章 中国移动电话的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中国移动电话总体市场状况
(一)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发展状况
(二)市场规模
第二节 手机用户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手机产品市场深度分析
第四节 手机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手机市场广告策略分析
(二)手机市场销售渠道分析
第五节 手机市场产品策略分析
第六节中国水货手机市场整治方案的影响分析
第七节2006年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特点分析
第四章 我国移动电话产业结构
第一节 我国移动电话产业竞争格局
第二节 中国移动电话产业结构性分析
(一)新的竞争对手入侵
(二)现有的竞争者
(三)供应商的侃价能力
(四)客户的侃价能力
(五)替代品的威胁
第三节 中国移动电话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第四节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趋势分析
第五节 中国手机库存问题影响全球
第五章 主要手机厂商分析
第一节日本两大移动营运商FLAT-RATE竞争分析
第二节日本移动营运商NTT DOCOMO发展策略
(一)NTT DoCoMo发展策略
(二)新市场的开发策略
第三节台商在中国光通讯市场发展概况
第四节中国本土手机厂商发展模式分析
第五节中国固网营运商的3G布局策略
(一)中国固网营运商的3G技术标准
(二)小灵通经验的加持
(三)运用固网现有资源优势
(四)先从重点区域架设3G骨干网络
第六节 移动通讯大厂结合GPS厂商将成为趋势
第七节 移动电话领导厂商产品发展策略分析—三星
(一)一般手机产品
(二)整合型手持装置
第八节企业整合通讯市场成为多模手机发展焦点
第九节 国产手机类上市公司介绍
第十节 发展国产手机的策略探讨
第六章 手机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3G手机射频芯片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整合型手机重要发展趋势
第三节手机内建内存发展趋势
第四节 微型硬盘应用于手机中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影响移动电话运营商的未来因素
第六节 中国移动信息治理新政策对行动加值服务产业的影响分析
第七节 电信业务多样化,业务构成更加丰富
第八节 2004-2007年中国智慧手机销售预测
第九节 蓝芽移动电话解决方案
第十节电视手机发展现况与标准之争
(一)DVB-H
(二)DMB
(三)MBMS
第十一节手机迈入多模趋势下的市场现况
第十二节 极简功能手机发展趋势
第七章 手机配件市场分析
第一节 常见的手机配件及对消费者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中国手机配件市场形势
第三节 手机配件发展趋势
第四节低阶手机关键零组件发展趋势
第五节 手持终端的行动定位主流技术—A-GPS技术优势
(一)A-GPS运作模式
(二)A-GPS与其它行动定位技术之比较
第六节 2005年中国手机面板趋势分析
(一)中国手机面板分辨率分布
(二)手机面板分布
第七节 解决手机功率消耗的发展趋势
第八节 3G手机射频端变革分析
第八章我国手机厂商信用的基本评估及信贷建议
第一节 我国手机厂商信用的行业评估
(一) 国产手机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二) 国产手机行业微观环境分析
(三) 国产手机行业机会分析
(四) 国产手机行业分险分析
第二节 银行信贷建议
表目录
表1-1 全球移动通信终端(手机)产业规模
表1-2 2004-2008年全球电信服务成长率
表1-3第一代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参数
表1-4日本移动通讯服务市场
表2-1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表2-2我国手机产量规模
表3-1 2005年我国各地区手机普及率
表3-2 2005年各地区移动用户数
表3-3 2006-2008年中国3G用户数预测
表3-4 1997-2005年国内移动用户历史数据
表3-5 2006~2008年移动用户普及率的预测数据
表3-6 2006-2008年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趋势外推法)
表3-7 2006-2008年移动用户普及率预测
表3-8 2006-2008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预测
表3-9 日本NTT Docomo Foma用户发展情况
表3-10 2006-2008年中国移动用户3G迁移比例(类比分析法)
表3-11 2006-2008年预测3G用户迁移比例(市场细分法)
表3-12 2006-2008年3G用户迁移比例
表3-13 2006-2008年 沿海重点城市移动用户比例
表3-14 2006-2008年中国3G迁移比例
表3-15 2006-2008年中国3G用户数
表3-16手机市场的营销模式
表4-1 2004-2005年中国手机品牌占有率
表4-2 2005年中国手机内销核准制厂商名单
表5-1 日本移动数据Flat-rate比较表
表5-2生产手机的国内主要上市公司情况一览表
表5-3生产手机的国内主要上市公司控股集团情况一览表
表6-1手机用内存的发展趋势
表6-2国际电联采用的三种3G标准的对比
表6-3 移动梦网分级惩处汇整表
表6-4 移动电话蓝芽系统内建方式比较表
表7-1各手机配件市场知名度
表7-2低阶手机关键零组件发展趋势
表7-3 各种主要行动定位技术比较表
图目录
图1-1 通信产业链
图1-2 2000-2005年全球移动通讯用户发展状况
图1-3 2004-2008年全球电信服务营收统计
图1-4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
图1-5 移动通信的技术演进路径
图1-6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按制式的分布
图1-7 NTT DoCoMo与KDDI au手机发展重点
图1-8 2003-2006年台湾移动通讯业务营收
图1-9 2003-2006年台湾移动电话用户数
图1-10 05Q1-06Q2全球手机出货量与成长率
图1-11 2003~2007年手机出货量
图2-1 2001-2006年8月中国移动通讯用户发展
图2-2 1999-2005年中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变化示意图
图2-3 手机电视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障碍
图3-1 1997年-2006年(前8月)我国移动用户的用户数量及增长率情况
图3-2 1996-2006年8月我国手机普及率的变化趋势
图3-3 2002-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图3-4 2004-2006年同期东、中、西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
图3-5 2006年上半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排名前十名的省份
图3-6 生命曲线模型
图3-7 趋势外推法模型
图3-8 用户愿意接受的手机价格
图3-9 用户最感兴趣的功能
图3-10 手机消费群体更换频率
图3-11 手机的外观喜好
图3-12 手机外观颜色喜好
图3-13 用户希望的手机重量
图3-14 不用手机上网的理由
图3-15 上网手机用户的网络浏览量
图3-16 中国手机渠道体系构成情况
图3-17 中国市场GSM手机渠道的一般模式现状
图3-18 中国市场GDMA或GPRS手机渠道的一般模式现状
图4-1 2002-2008年中国多媒体手机发展趋势
图5-1 中国手机厂商发展模式分析
图5-2 A-GPS产业相对竞争位置
图5-3 Samsung的产品发展策略
图6-1 3G结合2.5G的射频端变革
图6-2 3G Wireless Function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图6-3 2000-2006(f)整合型手机市场预估
图6-4手机用多芯片封装技术蓝图
图6-5 2004-2009年硬盘手机的市场规模
图6-6 “十五”期间移动短消息业务量增长情况
图6-7 “十五”期间电信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图6-8 2004-2007年中国智慧手机销售预测
图6-9 国内外手机厂推出的多模手机
图6-10 极简功能手机发展趋势
图7-1 手机配件重要性百分比
图7-2 2005年中国手机面板分辨率分布
图7-3 2005年中国手机面板材质分布
本报告有如下观点:
2005年,诺基亚通过渠道改革继续强化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军地位;联想通过在中高端市场的发力,已经成为继波导之后的第二大国产手机厂商;大多数的国产手机厂商却陷入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困境。根据目前形势来看,中国政府将会于今年发放3G牌照,随后运营商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来搭建网络,真正的3G服务将不会在2006年大规模展开。当然不排除运营商今年会首先在一级城市展开试商用,但对整个手机市场来说,3G手机短期内不会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对国产厂商而言,3G手机将可能起到一个分水岭和转折点的作用:一些领先的国产厂商将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研发实力,从国外竞争对手手中夺回一些市场份额。对中小国产厂商而言,3G的到来将会让他们置于更加不利的竞争位置,一方面是他们本身的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很难在短期内推出3G产品,另一方面如何建立和运营商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和考验。
2006年我国手机产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据美国IDC测算,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增长5%,这将进一步拉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增长。
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形成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两家之和已经超过国内手机市场50%的份额;三星、波导、联想、索尼爱立信、夏新等5家企业则一直以4%~10%的份额稳定地形成了国内手机市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品牌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2%左右或以下。2006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内国际品牌的份额已经占到70.6%,国内品牌则已经跌破30%到达29.4%,国产品牌手机自占有率超过半壁江山后,在国际企业的反攻下一路回落,现在已经走到了历史最低点。
2006年我国手机产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据美国IDC测算,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增长5%,这将进一步拉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增长。
另一方面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为手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人们对手机的消费仍将保持旺盛需求。手机功能和设计的不断变化,将加快手机的更新换代周期,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同时,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将手机应用的内容不断丰富,会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无论是城市这个成熟市场还是农村这个新兴市场,都将有较快的增长。2006年国内新增移动用户将继续保持4800万户左右的水平,随着手机品种不断增多、功能进一步增强以及价格不断下降,手机更新率将继续提高,预计2006年国内手机更新率将由2005年的30-40%提高到40-50%。因此,我国手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预计2006年全国手机产量3.4亿部,其中出口2.5亿部。内销规模将在1亿部左右,很可能突破1亿部大关。
2005年,诺基亚通过渠道改革继续强化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军地位;联想通过在中高端市场的发力,已经成为继波导之后的第二大国产手机厂商;大多数的国产手机厂商却陷入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困境。根据目前形势来看,中国政府将会于今年发放3G牌照,随后运营商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来搭建网络,真正的3G服务将不会在2006年大规模展开。当然不排除运营商今年会首先在一级城市展开试商用,但对整个手机市场来说,3G手机短期内不会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对国产厂商而言,3G手机将可能起到一个分水岭和转折点的作用:一些领先的国产厂商将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研发实力,从国外竞争对手手中夺回一些市场份额。对中小国产厂商而言,3G的到来将会让他们置于更加不利的竞争位置,一方面是他们本身的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很难在短期内推出3G产品,另一方面如何建立和运营商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和考验。
2006年我国手机产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据美国IDC测算,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增长5%,这将进一步拉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增长。
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形成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两家之和已经超过国内手机市场50%的份额;三星、波导、联想、索尼爱立信、夏新等5家企业则一直以4%~10%的份额稳定地形成了国内手机市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品牌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2%左右或以下。2006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内国际品牌的份额已经占到70.6%,国内品牌则已经跌破30%到达29.4%,国产品牌手机自占有率超过半壁江山后,在国际企业的反攻下一路回落,现在已经走到了历史最低点。
2006年我国手机产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据美国IDC测算,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增长5%,这将进一步拉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增长。
另一方面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为手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人们对手机的消费仍将保持旺盛需求。手机功能和设计的不断变化,将加快手机的更新换代周期,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同时,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将手机应用的内容不断丰富,会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无论是城市这个成熟市场还是农村这个新兴市场,都将有较快的增长。2006年国内新增移动用户将继续保持4800万户左右的水平,随着手机品种不断增多、功能进一步增强以及价格不断下降,手机更新率将继续提高,预计2006年国内手机更新率将由2005年的30-40%提高到40-50%。因此,我国手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预计2006年全国手机产量3.4亿部,其中出口2.5亿部。内销规模将在1亿部左右,很可能突破1亿部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