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08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10800 | 11800 | 12800 | |
优惠价 | 10400 | 11300 | 12300 | |
English | 19800 | 21800 | 26800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1 研究概述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2 世界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2.1 全球煤炭行业发展特征
2.2 全球煤炭行业供求格局
2.2.1 全球煤炭行业生产格局分析
2.2.2 全球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发展分析
2.2.3 全球煤炭行业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2.3 全球煤炭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3.1 全球煤炭行业竞争集中度分析
2.3.2 全球煤炭行业地区竞争格局分析
2.3.2.1 欧洲
2.3.2.2 北美
2.3.2.3 南美洲
2.3.2.4 亚洲
2.3.3 全球煤炭行业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3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分析
3.1 2005年中国煤炭产业投资现状分析
3.1.1 中国煤炭行业投资情况及特点分析
3.1.2 中国煤炭行业投资和收益情况分析
3.2 中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3.2.1 总体供给情况
3.2.1.1 煤炭行业的地区结构
3.2.1.2 煤炭行业的集中度
3.2.1.3 潜在生产能力和供给预测
3.2.2 需求规模情况
3.2.2.1 中国煤炭市场规模与需求特性分析
3.2.2.2 中国煤炭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3.3 中国煤炭进出口情况分析
3.3.1.1 进口分析
3.3.1.2 出口分析
3.4 国内外资煤炭行业分析
3.4.1 外资进入中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和区域分布
3.4.2 外资进入中国煤炭行业的主要模式分析
3.4.3 外资煤炭行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分析
4 中国煤炭行业细分市场概况
4.1 原煤市场分析
4.2 动力煤市场分析
4.3 炼焦煤市场分析
4.4 无烟煤市场分析
4.5 煤层气市场分析
5 中国煤炭产业投资政策环境分析
5.1 宏观经济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5.2 煤炭产业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5.3 环保政策
6 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6.1 煤炭行业发展的竞争风险分析
6.1.1 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6.1.2 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6.1.3 煤炭行业市场竞争优劣势分析
6.2 煤炭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6.2.1 煤炭行业进入壁垒特性分析
6.2.2 煤炭行业退出壁垒分析
6.2.3 煤炭行业经济政策壁垒分析
6.3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 中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7.1 中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7.1.1 企业经营困境,一些企业亏损严重
7.1.2 电煤供应不足,市场需求上涨,价格上升
7.1.3 企业众多,竞争加剧
7.1.4 环保政策对煤炭行业的特殊要求
7.2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特点分析
7.2.1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国有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7.2.2 民营企业开始加速进入煤炭行业
7.2.3 外资并没有形成很大规模
7.2.4 煤炭行业小企业的混乱导致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7.3 中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障碍
7.3.1 政策障碍
7.3.1.1 煤炭产业政策
7.3.1.2 环保政策的影响
7.3.1.3 十一五计划中对煤炭行业的要求
7.3.2 资金障碍
7.3.2.1 煤炭信贷方面的限制
7.3.2.2 国际资本融资能力不足
7.3.2.3 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不被看好
7.3.3 技术障碍
7.3.3.1 先进的技术是否能在企业中融合
7.3.3.2 煤矿建设标准问题
7.3.4 组织结构障碍
8 国外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8.1 Peabody Coal(BTU) 收购RAG Coal International的“高品质”煤矿
8.1.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8.1.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8.1.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8.1.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8.2 澳洲Broken Hill Proprietary Co.和三菱开发收购澳洲煤矿厂QCT Resources Ltd
8.2.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8.2.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8.2.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8.2.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8.3 德国鲁尔煤炭集团公司收购美国二十里矿
8.3.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8.3.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8.3.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8.3.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8.4 韩国SK公司与同煤集团进行战略合作
8.4.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8.4.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8.4.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8.4.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8.5 美国商业银行第一储备公司,私营股份公司BLACKSTONE 集团和美国金属矿业国际公司联合收购RAG 美国煤业股份
8.5.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8.5.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8.5.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8.5.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9 外资煤炭企业在中国的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9.1 国内外资煤炭企业发展分析
9.1.1 投资趋势
9.1.2 投资区域
9.1.3 投资特点
9.1.4 投资产品结构
9.1.5 市场表现
9.2 亚美大陆煤炭公司
9.2.1 亚美大陆煤炭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9.2.2 亚美大陆煤炭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9.2.3 亚美大陆煤炭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9.3 美国肯塔基能源公司
9.3.1 肯塔基能源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9.3.2 肯塔基能源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9.3.3 肯塔基能源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9.4 美国博地能源公司
9.4.1 博地能源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9.4.2 博地能源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9.4.3 博地能源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9.5 阿齐煤炭公司
9.5.1 阿齐煤炭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9.5.2 阿齐煤炭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9.5.3 阿齐煤炭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9.6 皮博迪集团
9.6.1 皮博迪集团在中国投资情况
9.6.2 皮博迪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9.6.3 皮博迪集团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9.7 梅西能源公司
9.7.1 梅西能源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9.7.2 梅西能源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9.7.3 梅西能源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9.8 德国鲁尔能源集团
9.8.1 鲁尔能源集团在中国投资情况
9.8.2 鲁尔能源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9.8.3 鲁尔能源集团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9.9 韩国SK公司
9.9.1 SK公司在中国投资情况
9.9.2 SK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9.9.3 SK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0 国内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
10.1 沈阳煤业并购黑龙江青山煤矿
10.1.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1.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1.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1.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0.2 天津中迈集团、河南义煤集团并购河南英豪煤矿
10.2.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2.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2.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2.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0.3 邯郸矿业集团并购涿鹿煤矿
10.3.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3.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3.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3.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0.4 兖州煤业并购菏泽能化
10.4.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4.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4.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4.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0.5 西山煤电收购山西焦化
10.5.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5.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5.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5.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0.6 兰花科创收购亚美大宁
10.6.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6.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6.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6.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0.7 中盈控股收购新疆煤矿项目
10.7.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7.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7.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7.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0.8 神华能源收购陕西国华锦界能源70%权益
10.8.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8.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8.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8.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0.9 华能控股北方煤炭
10.9.1 兼并重组背景与动机分析
10.9.2 兼并重组过程分析
10.9.3 兼并重组方案与成败经验分析
10.9.4 兼并重组核心价值与整合战略分析
11 中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主体竞争力分析
11.1 神华集团
11.1.1 公司资本运营情况
11.1.2 公司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11.1.3 市场销售网络竞争力分析
11.1.4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1.1.5 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1.1.5.1 神华集团重组煤炭上市公司可行性分析
11.1.5.2 神华集团重组地方性小公司可行性分析
11.1.5.3 神华集团海外并购可行性分析
11.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11.2.1 公司资本运营情况
11.2.2 公司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11.2.3 市场销售网络竞争力分析
11.2.4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1.2.5 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1.2.5.1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重组煤炭上市公司可行性分析
11.2.5.2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重组地方性小公司可行性分析
11.2.5.3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海外并购可行性分析
11.3 中国华能集团
11.3.1 公司资本运营情况
11.3.2 公司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11.3.3 市场销售网络竞争力分析
11.3.4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1.3.5 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1.3.5.1 华能集团兼并重组长江煤炭可行性分析
11.3.5.2 华能集团兼并重组深能源可行性分析
11.3.5.3 华能集团兼并重组地方性中小煤炭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11.3.5.4 华能集团海外并购可行性分析
11.4 华电集团
11.4.1 公司资本运营情况
11.4.2 公司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11.4.3 市场销售网络竞争力分析
11.4.4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1.4.5 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1.4.5.1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并购煤炭上市公司可行性分析
11.4.5.2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并购地方性煤炭企业可行性分析
11.4.5.3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海外并购可行性分析
11.5 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11.5.1 公司资本运营情况
11.5.2 公司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11.5.3 市场销售网络竞争力分析
11.5.4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1.5.5 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1.5.5.1 神火股份并购煤炭上市公司可行性分析
11.5.5.2 神火股份并购地方性煤炭企业可行性分析
11.5.5.3 神火股份海外并购可行性分析
11.6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6.1 公司资本运营情况
11.6.2 公司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11.6.3 市场销售网络竞争力分析
11.6.4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1.6.5 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1.6.5.1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并购煤炭上市公司可行性分析
11.6.5.2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并购地方性煤炭企业可行性分析
11.6.5.3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海外并购可行性分析
11.7 西山煤电
11.7.1 公司资本运营情况
11.7.2 公司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11.7.3 市场销售网络竞争力分析
11.7.4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1.7.5 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1.7.5.1 西山煤电并购煤炭上市公司可行性分析
11.7.5.2 西山煤电并购地方性煤炭企业可行性分析
11.7.5.3 西山煤电海外并购可行性分析
11.8 沈阳煤业
11.8.1 公司资本运营情况
11.8.2 公司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11.8.3 市场销售网络竞争力分析
11.8.4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1.8.5 公司兼并重组趋势与可能性分析
11.8.5.1 沈阳煤业并购煤炭上市公司可行性分析
11.8.5.2 沈阳煤业并购地方性煤炭企业可行性分析
11.8.5.3 沈阳煤业海外并购可行性分析
12 中国煤炭产业区域性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2.1 东北地区
12.1.1 地区煤炭行业发展特征与竞争力分析
12.1.2 地区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可行性与趋势分析
12.1.2.1 并购阜新煤矿
12.1.2.1.1 企业产销情况
12.1.2.1.2 资本运营情况
12.1.2.1.3 企业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12.1.2.1.4 兼并重组障碍分析
12.1.2.2 并购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
12.1.2.2.1 企业产销情况
12.1.2.2.2 资本运营情况
12.1.2.2.3 企业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12.1.2.2.4 兼并重组障碍分析
12.2 中原地区
12.2.1 地区煤炭行业发展特征与竞争力分析
12.2.2 地区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可行性与趋势分析
12.2.2.1 并购安源股份
12.2.2.1.1 企业产销情况
12.2.2.1.2 资本运营情况
12.2.2.1.3 企业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12.2.2.1.4 兼并重组障碍分析
12.2.2.2 并购山西焦化
12.2.2.2.1 企业产销情况
12.2.2.2.2 资本运营情况
12.2.2.2.3 企业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12.2.2.2.4 兼并重组障碍分析
12.2.2.3 并购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12.2.2.3.1 企业产销情况
12.2.2.3.2 资本运营情况
12.2.2.3.3 企业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12.2.2.3.4 兼并重组障碍分析
12.2.2.4 并购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2.2.4.1 企业产销情况
12.2.2.4.2 资本运营情况
12.2.2.4.3 企业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12.2.2.4.4 兼并重组障碍分析
12.3 华南地区
12.3.1 地区煤炭行业发展特征与竞争力分析
12.3.2 地区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可行性与趋势分析
12.3.2.1 并购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12.3.2.1.1 企业产销情况
12.3.2.1.2 资本运营情况
12.3.2.1.3 企业兼并重组价值分析
12.3.2.1.4 兼并重组障碍分析
12.4 西北地区
12.4.1 地区煤炭行业发展特征与竞争力分析
12.4.2 地区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可行性与趋势分析
12.5 西南地区
12.5.1 地区煤炭行业发展特征与竞争力分析
12.5.2 地区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可行性与趋势分析
13 中国煤炭产业专业性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3.1 煤炭企业与上游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3.1.1 煤炭生产企业对矿山企业的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3.1.2 煤炭企业对煤炭机械设备企业的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3.2 煤炭企业与其他行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4 中国煤炭产业新进入者及潜在进入者对煤炭厂商的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4.1 新进入者的案例分析
14.2 潜在进入者的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4.2.1 大型钢铁厂通过并购煤炭生产企业进入煤炭行业
14.2.2 大型房地产集团通过并购煤炭生产企业进入煤炭行业
14.2.3 金融财团通过兼并重组煤炭生产企业进入煤炭行业可行性
14.2.4 其他行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煤炭生产进入煤炭行业的可行性分析
14.3 新进入者及潜在进入者对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14.3.1 对整个煤炭行业的影响
14.3.2 对煤炭产业布局的影响
15 中国煤炭产业兼并重组风险分析
15.1 技术方面带来的风险分析
15.2 资产重组情况分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最近几年来快速增长,产量和需求量不断加大。2003年—2005年煤炭行业总利润经历了60.65%、122.83%、79.6%的高增长之后,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应的进一步释放,目前全国煤炭市场已经由需求过旺开始转入平稳过渡期,煤炭消费需求增速逐渐趋缓。
下图为近八年来,我国煤炭的产量情况,由图可以看出,产量从2000年开始逐年稳步提升,但增长速度从2004年开始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煤炭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强劲,一些工业如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对较大,因此,也造成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利润相对很高。
2004年开始,我国的宏观调控影响下,经济增速放缓工业企业用煤机居民用煤逐渐减少,煤炭利用效率不断增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煤炭需求增速。2005年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化学原料五大行业用煤比重将达到78 %,2005年煤炭出口配额为8000万吨,焦炭为1400万吨。“十一五”计划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不会大幅回落,从而对钢铁、电力、石化等行业的拉动不会明显减弱,因此煤炭需求基础也比较稳固,加上一些燃煤发电工程,我国煤炭需求在2006年将有小幅回升。
我国目前有煤炭生产企业2.8万家,平均生产能力不到10万吨,目前的煤炭生产只是暂时的相对过剩,相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达到现代化的规模生产。而且散乱差现象严重,这两年我国加大了对煤炭生产的调控,通过关、停、并、转,在一定程度上使小煤窑的生产条件差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在政府及市场引导下,一些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一些煤矿、煤炭生产企业不但可以使散乱差现象得以改变,同时还可以争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动因
2004年以来,国有煤炭企业资产重组、并购整合、改革改制不断推进,调整结构、保护资源、开发新区、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这为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公司认为我国的煤矿资源的现状是导致企业兼并重组的原因之一,我国煤炭企业众多,产能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同时中小煤矿散乱差,而且安全设施不够完善,这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由于煤炭为不可再生资源,全国各地的小煤窑私挖滥采,掠夺性开采,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通过并购重组可以使我国的煤炭资源集中起来进行开采,解决了产能分散的问题,同时增加了企业对外资企业或国内大型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经营危机是企业之间进行兼并重组的另一个原因。一个煤炭生产企业如果局友好的资源却经营不善,那么一个很好的出路就是寻求被兼并重组,这样既可以盘活企业资产,使企业得以生存;同时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并获得资金、技术的支持,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企业之间近两年为了生存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寻求变革之路。其中,煤炭行业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和整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进一步进行,对煤炭企业宏观调控、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未来我国煤炭企业之间的并购甚至是不同行业对煤炭行业的并购重组事件将会更多。本公司分析认为,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具有以下几个大方向。
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我国煤炭企业一个发展方向。本公司分析,通过兼并重组,加大对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投入,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可以促进煤炭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从上游行业来看,骨干企业正迅速做大做强,这也将改善我国煤炭企业的高度分散的现状,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并购正日趋成熟。同时,为转变观念,加快产权改革,政府鼓励一些不同性质的乡镇煤矿实施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方式,加快其联合与改造,合理扩大生产规模。
不同区域之间的煤业集团的联盟、合作也将不断深入发展,例如,2004年,陕西、重庆、黑龙江三个不同区域大型煤业集团结盟。本公司认为这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模式,未来这种跨区域的大煤炭企业之间的联合,整合也将不断加快,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做到各地区煤炭品种的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做活大企业集团。
通过兼并重组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多元化的发展来分散、控制风险。煤炭企业对单一用户和单一业务的依赖度较高有很大风险,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了这一点,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煤炭新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同时参与铁路、水运、等运输产业;加快煤电联产,降低资源的消耗,变运煤为输电。这样将很好的分散了企业的风险。
整合国外煤炭资源得到政策扶持。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需立足于国内,同时应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性价比高的煤炭资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开发利用国内稀缺的煤炭资源,整合、并购国外的煤炭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减缓国内煤炭资源的紧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我国煤炭行业最近几年来快速增长,产量和需求量不断加大。2003年—2005年煤炭行业总利润经历了60.65%、122.83%、79.6%的高增长之后,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应的进一步释放,目前全国煤炭市场已经由需求过旺开始转入平稳过渡期,煤炭消费需求增速逐渐趋缓。
下图为近八年来,我国煤炭的产量情况,由图可以看出,产量从2000年开始逐年稳步提升,但增长速度从2004年开始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煤炭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强劲,一些工业如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对较大,因此,也造成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利润相对很高。
2004年开始,我国的宏观调控影响下,经济增速放缓工业企业用煤机居民用煤逐渐减少,煤炭利用效率不断增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煤炭需求增速。2005年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化学原料五大行业用煤比重将达到78 %,2005年煤炭出口配额为8000万吨,焦炭为1400万吨。“十一五”计划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不会大幅回落,从而对钢铁、电力、石化等行业的拉动不会明显减弱,因此煤炭需求基础也比较稳固,加上一些燃煤发电工程,我国煤炭需求在2006年将有小幅回升。
我国目前有煤炭生产企业2.8万家,平均生产能力不到10万吨,目前的煤炭生产只是暂时的相对过剩,相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达到现代化的规模生产。而且散乱差现象严重,这两年我国加大了对煤炭生产的调控,通过关、停、并、转,在一定程度上使小煤窑的生产条件差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在政府及市场引导下,一些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一些煤矿、煤炭生产企业不但可以使散乱差现象得以改变,同时还可以争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动因
2004年以来,国有煤炭企业资产重组、并购整合、改革改制不断推进,调整结构、保护资源、开发新区、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这为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公司认为我国的煤矿资源的现状是导致企业兼并重组的原因之一,我国煤炭企业众多,产能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同时中小煤矿散乱差,而且安全设施不够完善,这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由于煤炭为不可再生资源,全国各地的小煤窑私挖滥采,掠夺性开采,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通过并购重组可以使我国的煤炭资源集中起来进行开采,解决了产能分散的问题,同时增加了企业对外资企业或国内大型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经营危机是企业之间进行兼并重组的另一个原因。一个煤炭生产企业如果局友好的资源却经营不善,那么一个很好的出路就是寻求被兼并重组,这样既可以盘活企业资产,使企业得以生存;同时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并获得资金、技术的支持,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企业之间近两年为了生存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寻求变革之路。其中,煤炭行业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和整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进一步进行,对煤炭企业宏观调控、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未来我国煤炭企业之间的并购甚至是不同行业对煤炭行业的并购重组事件将会更多。本公司分析认为,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具有以下几个大方向。
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我国煤炭企业一个发展方向。本公司分析,通过兼并重组,加大对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投入,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可以促进煤炭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从上游行业来看,骨干企业正迅速做大做强,这也将改善我国煤炭企业的高度分散的现状,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并购正日趋成熟。同时,为转变观念,加快产权改革,政府鼓励一些不同性质的乡镇煤矿实施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方式,加快其联合与改造,合理扩大生产规模。
不同区域之间的煤业集团的联盟、合作也将不断深入发展,例如,2004年,陕西、重庆、黑龙江三个不同区域大型煤业集团结盟。本公司认为这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模式,未来这种跨区域的大煤炭企业之间的联合,整合也将不断加快,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做到各地区煤炭品种的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做活大企业集团。
通过兼并重组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多元化的发展来分散、控制风险。煤炭企业对单一用户和单一业务的依赖度较高有很大风险,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了这一点,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煤炭新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同时参与铁路、水运、等运输产业;加快煤电联产,降低资源的消耗,变运煤为输电。这样将很好的分散了企业的风险。
整合国外煤炭资源得到政策扶持。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需立足于国内,同时应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性价比高的煤炭资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开发利用国内稀缺的煤炭资源,整合、并购国外的煤炭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减缓国内煤炭资源的紧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