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及其预测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08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10000 | 10000 | 10500 | |
优惠价 | 9600 | 9600 | 101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一、全球平板电视市场概况1.1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状况
1.2全球平板电视市场规模
1.3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结构
1.3.1 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发展规模及预测
1.3.2 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发展特征
1.3.3全球主要液晶电视厂商
1.3.3.1 夏普
1.3.3.2 飞利浦
1.3.4全球等离子电视市场发展规模及预测
1.3.5全球等离子电视市场发展特征
1.3.6全球主要等离子电视厂商
1.3.6.1 松下
1.3.6.2 日立
二、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状况
2.1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概述
2.2中国平板电视市场规模及发展特征
2.2.1 液晶电视市场规模及特征
2.2.2 等离子电视市场规模及特征
2.3中国平板电视产品结构特征
2.3.1 按电视屏幕尺寸
2.3.1.1 液晶电视
2.3.1.2 等离子电视
2.3.2 按产品价格段
2.3.2.1 液晶电视
2.3.2.2 等离子电视
2.4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结构
2.4.1 品牌市场结构
2.4.1.1 液晶电视
2.4.1.2 等离子电视
2.4.2 区域市场结构
2.4.2.1 液晶电视
2.4.2.2 等离子电视
2.4.3 渠道市场结构
2.4.3.1 液晶电视
2.4.3.2 等离子电视
2.5 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特点
三、截至2006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主要生产厂商策略分析
3.1主要液晶电视生产厂商策略分析
3.1.1海信
3.1.1.1概述
3.1.1.2渠道策略
3.1.1.3品策略
3.1.2 厦华
3.1.2.1概述
3.1.2.2渠道策略
3.1.2.3产品策略
3.1.3 创维
3.1.3.1概述
3.1.3.2渠道策略
3.1.3.3产品策略
3.1.4 长虹
3.1.4.1概述
3.1.4.2渠道策略
3.1.4.3产品策略
3.1.5 康佳
3.1.5.1概述
3.1.5.2 渠道策略
3.1.5.3产品策略
3.2 主要等离子电视生产厂商策略
3.2.1 松下
3.2.1.1 概述
3.2.1.2渠道策略
3.2.1.3 产品策略
3.2.2 厦华
3.2.2.1 概述
3.2.2.2 渠道策略
3.2.2.3 产品策略
3.2.3 海信
3.2.3.1概述
3.2.3.2 渠道策略
3.2.3.3 产品策略
3.2.4 日立
3.2.4.1 概述
3.2.4.2 渠道策略
3.2.4.3 产品策略
3.2.5 三星
3.2.5.1 概述
3.2.5.2 渠道策略
3.2.5.3 产品策略
四、平板电视用户消费倾向分析
4.1品牌倾向
4.1.1 液晶电视
4.1.2 等离子电视
4.2屏幕尺寸倾向
4.2.1 液晶电视
4.2.2 等离子电视
4.3 价格倾向
4.3.1 液晶电视
4.3.2 等离子电视
五、2006-2010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分析及预测
5.1影响平板电视市场发展的因素
5.1.1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5.1.2国家政策
5.1.3产业链和技术
5.2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5.2.1 2006-2010平板电视技术发展趋势
5.2.2 2006-2010竞争格局的发展趋势
5.2.3 2006-2010平板电视价格发展趋势
5.2.3.1 液晶电视
5.2.3.2 等离子电视
5.3 2006-2010市场规模预测
5.3.1 2006-2010销量预测
5.3.1.1 液晶电视销量预测
5.3.1.2 等离子电视销量预测
5.3.2 2006-2010销售额预测
5.3.2.1 液晶电视销售额预测
5.3.2.2 等离子电视销售额预测
5.3.3 2006-2010市场结构预测
5.3.3.1 液晶电视市场结构预测
5.3.3.2 等离子电视市场结构预测
六、CMP建议
6.1 价格尺寸策略
6.2 销售渠道策略
6.3 产品品牌策略
6.4 服务标准策略
版权声明
图目录
图 1 2000-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销量规模及增长
图 2 2000-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销售额规模及增长
图 3 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市场销量份额结构
图 4 2000-2005年全球液晶电视销量规模及增长
图 5 2000-2005年全球液晶电视销售额规模及增长
图 6 2005年全球液晶电视销量季度变化情况
图 7 2005年全球液晶电视不同尺寸所占份额
图 8 2000-2005全球液晶电视平均价格变化情况
图 9 2000-2005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量及增长情况
图 10 2000-2005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售额变化情况
图 11 2005年全球等离子电视季度销售情况
图 12 2005年全球等离子电视不同尺寸市场份额情况
图 13 2000-2005年全球等离子电视平均价格变化情况
图 14 2001-2005中国平板电视销量变化及增长情况
图 15 2001-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销售额规模及增长情况
图 16 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结构
图 17 2001-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销量变化情况
图 18 2001-2005中国液晶电视销售额及增长情况
图 19 2005年液晶电视季度销售情况
图 20 2005年液晶电视销售额季度变化情况
图 21 2006年上半年液晶电视市场规模变化情况
图 22 2006年上半年液晶电视销售额变化情况
图 23 2006与2005上半年液晶电视市场季度销量对比
图 24 2006与2005上半年液晶电视季度销售额对比
图 25 2001-2005中国等离子电视销量变化情况
图 26 2001-2005中国等离子电视销售额变化情况
图 27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规模季度变化情况
图 28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销售额季度变化情况
图 29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图 30 2006年上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规模与增长
图 31 2006年上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销售额情况
图 32 2006与2005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季度销量对比情况
图 33 2006与2005上半年等离子电视销售额对比情况
图 34 2006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图 35 2005年不同尺寸液晶电视市场份额情况
图 36 2005年液晶电视不同尺寸电视销售额市场份额情况
图 37 2006年上半年不同尺寸液晶电视市场规模结构
图 38 2006上半年不同尺寸液晶电视销售额市场结构
图 39 2005年不同尺寸等离子电视市场规模
图 40 2005年不同尺寸等离子电视市场结构
图 41 2005年不同尺寸等离子电视市场销售额情况
图 42 2005年不同尺寸等离子电视市场销售额结构
图 43 2005年液晶电视不同价格段的市场规模情况
图 44 2005年液晶电视不同价格段的产品市场份额情况
图 45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不同价格段的产品销售额情况(K:千元)
图 46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不同价格段的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情况(K:千元)
图 47 2006上半年不同价格段液晶电视市场规模结构(K:千元)
图 48 2006上半年不同价格段液晶电视销售额市场结构(K:千元)
图 49 2005年不同价格段等离子电视市场规模(K:千元)
图 50 2005年不同价格段等离子电视市场结构(K:千元)
图 51 2005年不同价格段等离子电视销售额情况(K:千元)
图 52 2005年不同价格段等离子电视销售额结构(K:千元)
图 53 2006上半年不同价格段等离子电视市场结构(K:千元)
图 54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品牌市场规模
图 55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结构
图 56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销售额品牌市场情况
图 57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销售额品牌市场结构
图 58 2006上半年液晶电视品牌市场规模
图 59 2006上半年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结构
图 60 2006上半年液晶电视销售额品牌市场结构
图 61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品牌市场规模
图 62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品牌市场结构
图 63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品牌市场销售额情况
图 64 2005年等离子电视品牌市场销售额结构
图 65 2006上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品牌市场结构
图 66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区域市场结构
图 67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区域市场销售额结构
图 68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区域市场结构
图 69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区域市场销售额结构
图 70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渠道市场结构
图 71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渠道市场销售额结构
图 72 2006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渠道市场结构
图 73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渠道市场结构
图 74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渠道市场销售额结构
图 75 2006上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渠道市场结构
图 76 中国消费者对液晶电视的品牌倾向
图 77 中国消费者对等离子电视的品牌倾向
图 78 中国消费者对液晶电视尺寸倾向情况
图 79 中国消费者对等离子电视尺寸倾向情况
图 80 中国消费者对液晶电视价格倾向情况(K:千元)
图 81 中国消费者对液晶电视价格倾向情况(K:千元)
图 82 2006-2010液晶电视平均价格预测
图 83 2006-2010等离子电视平均价格预测
图 84 2006-2010年液晶电视规模预测
图 85 2006-2010年等离子电视市场规模预测
图 86 2006-2010液晶电视销售额预测
图 87 2006-2010等离子电视销售额预测
图 88 2006-2010年不同尺寸液晶电视市场结构预测
图 89 2006-2010年不同尺寸等离子电视市场结构预测
表目录
表 1 2006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规模与销售额情况
表 2 2006上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规模与销售额情况
表 3 2005年液晶电视区域市场结构
表 4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区域市场结构
表 5 2005年中国液晶电视渠道市场结构
表 6 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渠道市场结构
观点概要
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销售量超过2600万台,比2004年1140万台的销量增长了128%,销售额达到440亿美元。2005年全球的平板电视市场77.0%的份额是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占23.0%的市场份额。40英寸成为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的分水岭,40英寸以下的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主要是液晶电视,40英寸以上的占整个平板电视市场份额的20%,主要是等离子电视。
据本公司统计,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的销量不如传统的CRT电视,但是平板电视的销售额却超过CRT电视,达到全球电视市场份额的50%。本公司预计在2006-2010年期间,平板电视将全面超过传统CRT电视,到2010年将达到整体电视市场75%的份额,全球电视市场将进入“平板”时代。
2005年,中国的平板电视得到飞速发展,总销量达到188万台,与2004年同比增长了370%;销售额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了300%。
2005年的中国电视市场进行了一场重大变革。电视平板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大屏幕的平板电视销量不断上升。平板电视凭借其高清晰、屏幕宽、超薄、体积小等特点强烈吸引了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直观体现。2005年,据本公司调查了国内200个城市后发现,在90%以上城市的家电商场中有平板电视销售,表明平板电视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的重要产品。
2005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整体消费趋势向大屏幕发展。等离子电视市场90%以上是42英寸的;液晶电视90%以上是16-35英寸。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屏幕平板电视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追求高生活水准的一种直观体现。
2005年,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逐渐成熟,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国内品牌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与国外品牌拉开差距,而国外品牌则以品质略微胜出,但是价格偏高。因此,国产品牌的平板电视厂商凭借产品的高性价比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占到了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而国外品牌的平板电视则份额下降,压力增大。企业的创新力将是国内平板电视市场未来竞争的关键因素,通过技术整合,深度开发形成独特的技术才能在市场上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研究摘要
研究定义
平板电视:是就电视机的外型和显示技术而言。平板电视比传统CRT彩电轻薄,如同一片板材,因而被业内称为“平板电视”。主要包括PDP,就是等离子电视;LCD,液晶电视;还有投影电视。在本报告研究中,平板电视是指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
大尺寸液晶电视:本报告中所指的是屏幕尺寸3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
大尺寸等离子电视:本报告中所指的是屏幕尺寸45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
研究范围
区域范围:全球;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在进行地域研究时,中国大陆地区分为七个大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在进行区域研究时,一方面,我们进行了分区的数据采样,一方面,本报告也参考了IDC在“网络分省经济”的研究成果报告。
产品范围:全球主要几个平板电视生产厂家;中国全部生产平板电视的厂家。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我们一直以来对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研究的一部分。我们获取信息主要有一手资料研究和案头研究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并相互联系,相互验证,从而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手资料研究:主要通过对相关厂商的访谈与调查获得。另外,通过本公司及其各地市场监测合作伙伴来取得一手的市场数据。
案头研究: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网站、贸易期刊和报纸、我们先前的研究资料,以及我们专有的数据库等渠道进行研究。
独立产品开发商和销售商等的访问: 本公司专业的分析师通过对平板电视市场重要的提供商与销售商进行访问来确定平板电视产品的收入情况,以及其它相关信息。大部分的访问是通过面访的形式进行,也会根据需要采用其它的信息收集方式,如电话访问、电子邮件联系等。
厂商介绍、新闻稿和公开发布的信息:本公司的分析师每年会和大量的网络安全产品生产商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可以使本公司的分析师有机会了解网络安全产品提供商目前和今后的安全产品策略、收入状况、客户情况、目标市场,以及其它重要的市场信息。
最终用户研究:包括每年多次的最终用户访问。通过对最终用户的研究,分析厂商的竞争情况及业绩,进一步的验证来自其它渠道的信息。借助于本公司的行业用户策略数据库,可以对行业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连续性的观察研究。通过与用户的直接对话提供了对上述广泛的调查结果的极为重要的补充。最后,本公司在此研究报告中呈现的数据代表了本公司基于上述数据源、厂商介绍、主要市场活动,以及对数据的进一步的建模分析,从而形成的对市场的最为近似的估计。
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销售量超过2600万台,比2004年1140万台的销量增长了128%,销售额达到440亿美元。2005年全球的平板电视市场77.0%的份额是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占23.0%的市场份额。40英寸成为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的分水岭,40英寸以下的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主要是液晶电视,40英寸以上的占整个平板电视市场份额的20%,主要是等离子电视。
据本公司统计,2005年全球平板电视的销量不如传统的CRT电视,但是平板电视的销售额却超过CRT电视,达到全球电视市场份额的50%。本公司预计在2006-2010年期间,平板电视将全面超过传统CRT电视,到2010年将达到整体电视市场75%的份额,全球电视市场将进入“平板”时代。
2005年,中国的平板电视得到飞速发展,总销量达到188万台,与2004年同比增长了370%;销售额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了300%。
2005年的中国电视市场进行了一场重大变革。电视平板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大屏幕的平板电视销量不断上升。平板电视凭借其高清晰、屏幕宽、超薄、体积小等特点强烈吸引了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直观体现。2005年,据本公司调查了国内200个城市后发现,在90%以上城市的家电商场中有平板电视销售,表明平板电视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的重要产品。
2005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整体消费趋势向大屏幕发展。等离子电视市场90%以上是42英寸的;液晶电视90%以上是16-35英寸。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屏幕平板电视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追求高生活水准的一种直观体现。
2005年,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中,国产品牌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逐渐成熟,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国内品牌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与国外品牌拉开差距,而国外品牌则以品质略微胜出,但是价格偏高。因此,国产品牌的平板电视厂商凭借产品的高性价比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占到了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而国外品牌的平板电视则份额下降,压力增大。企业的创新力将是国内平板电视市场未来竞争的关键因素,通过技术整合,深度开发形成独特的技术才能在市场上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研究摘要
研究定义
平板电视:是就电视机的外型和显示技术而言。平板电视比传统CRT彩电轻薄,如同一片板材,因而被业内称为“平板电视”。主要包括PDP,就是等离子电视;LCD,液晶电视;还有投影电视。在本报告研究中,平板电视是指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
大尺寸液晶电视:本报告中所指的是屏幕尺寸3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
大尺寸等离子电视:本报告中所指的是屏幕尺寸45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
研究范围
区域范围:全球;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在进行地域研究时,中国大陆地区分为七个大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在进行区域研究时,一方面,我们进行了分区的数据采样,一方面,本报告也参考了IDC在“网络分省经济”的研究成果报告。
产品范围:全球主要几个平板电视生产厂家;中国全部生产平板电视的厂家。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我们一直以来对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研究的一部分。我们获取信息主要有一手资料研究和案头研究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并相互联系,相互验证,从而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手资料研究:主要通过对相关厂商的访谈与调查获得。另外,通过本公司及其各地市场监测合作伙伴来取得一手的市场数据。
案头研究: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网站、贸易期刊和报纸、我们先前的研究资料,以及我们专有的数据库等渠道进行研究。
独立产品开发商和销售商等的访问: 本公司专业的分析师通过对平板电视市场重要的提供商与销售商进行访问来确定平板电视产品的收入情况,以及其它相关信息。大部分的访问是通过面访的形式进行,也会根据需要采用其它的信息收集方式,如电话访问、电子邮件联系等。
厂商介绍、新闻稿和公开发布的信息:本公司的分析师每年会和大量的网络安全产品生产商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可以使本公司的分析师有机会了解网络安全产品提供商目前和今后的安全产品策略、收入状况、客户情况、目标市场,以及其它重要的市场信息。
最终用户研究:包括每年多次的最终用户访问。通过对最终用户的研究,分析厂商的竞争情况及业绩,进一步的验证来自其它渠道的信息。借助于本公司的行业用户策略数据库,可以对行业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连续性的观察研究。通过与用户的直接对话提供了对上述广泛的调查结果的极为重要的补充。最后,本公司在此研究报告中呈现的数据代表了本公司基于上述数据源、厂商介绍、主要市场活动,以及对数据的进一步的建模分析,从而形成的对市场的最为近似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