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润滑油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05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7000 | 7500 | 8000 | |
优惠价 | 6700 | 7200 | 7700 | |
English | 12000 | 13000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章 润滑油相关概念及投资特性分析
第一节 基本定义
一、润滑油基本定义
二、润滑油的地位
第二节 分类
一、基本分类
二、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
三、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
第三节 主要常用润滑油简介
一、内燃机油
二、齿轮油
三、液压油
四、全损耗系统用油
五、润滑脂
第四节 润滑油产业链分析
一、润滑油中的基础油业务
二、润滑油中的添加剂业务
三、润滑油的调合、罐装、包装
四、润滑油的分析及检测实验环节
五、润滑系统及润滑油更换设备制造商
六、润滑油的研发机构及认证组织
七、润滑油的销售与回收、利用
第五节 润滑油投资特性分析
一、行业壁垒及其效果
二、行业投资风险
第二章 国际润滑油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世界润滑油生产及供需分析
一、世界润滑油供需现状
二、世界润滑油需求将呈中速增长
三、润滑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和扩能新建
四、2008全球润滑油市场分析
第二节 世界各地区润滑油发展分析
一、美国润滑油发展分析
二、欧洲润滑油发展分析
三、日本润滑油发展分析
四、亚太地区润滑油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世界润滑油基础油市场发展
一、世界润滑油基础油发展史
二、润滑油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基础油的要求
三、世界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四、世界基础油产能分布
五、世界各石油大公司在基础油方面的动向
第三章 我国润滑油行业现状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润滑油行业现状
一、国内润滑油产业发展迅猛
二、国内润滑油市场现状分析
三、国内润滑油市场运行特点
四、国产品牌与洋品牌分庭抗礼
五、国产润滑油积极应对国外品牌
第二节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形势分析
一、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迈出"适时"的一步
二、石油化工行业:静待国内成品油定价放开
三、我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能的两个变革方向
四、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能的方案
五、成品油价改再进一步国内采油征收特别收益金
第三节 我国润滑油行业变革分析
第四章 2005-2006润滑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5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分析
一、1997-2005年润滑油市场变革与发展情况
二、2005年润滑油产量分析
三、2005年中国润滑油表观消费量
第二节 2006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分析
一、2006年1-4月润滑油产销分析
二、2006年4月份国内外润滑油市场综述
三、润滑油消费税调整的影响分析
四、国内三大润滑油巨头三月集体涨价
五、首个全合成润滑油生产基地奠基
第三节 中国润滑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一、2005年中国润滑油进口情况
二、2006年1-3月中国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第四节 国内润滑油市场调研分析
一、各公司战略分析
二、润滑油产品结构分析
三、统一成功分析
四、如何做强做大
第五节 影响润滑油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宏观环境
二、润滑油消费特点及偏好分析
三、润滑油消费市场认知度分析
第五章 主要产品分析
第一节 车用润滑油市场分析
一、低档润滑油有市场
二、过时标准仍在使用
三、行业标准亟待更新
四、世界各地车用润滑油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内燃机油市场分析
一、部分内燃机油的分类
二、中国内燃机油分类
三、润滑油生产技术对车用发动机润滑油发展影响
四、中国内燃机油市场竞争状况
第三节 齿轮油市场分析
一、中国齿轮油需求结构
二、齿轮油发展趋势
第四节 液压油市场发展状况
一、液压油发展结构
二、液压油发展趋势
第六章 润滑油上游产品分析
第一节 润滑油基础油市场分析
一、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现状
二、2005年基础油价格高涨
三、2006年1-5月国内外基础油市场综述
四、III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全球展望
五、润滑油基础油的新进展
第二节 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分析
一、我国润滑油添加剂生产现状
二、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竞争情况
三、2005年我国添加剂行情分析
四、2006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分析
五、世界润滑油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润滑油市场营销分析
第七章 润滑油市场营销分析
第一节 2005年润滑油营销分析
一、2005年润滑油巨头大做事件营销
二、2005年润滑油营销回顾
三、2005年润滑油广告分析
四、国产润滑油广告战降级背后
第二节 润滑油销售渠道分析
一、目前润滑油营销渠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润滑油市场营销渠道面临的环境与变革趋势
三、润滑油市场营销渠道的规范、优化与创新
第三节 润滑油营销的专业化模式分析
一、营销渠道模式选择
二、专业化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模式的比较
三、润滑油专业化营销模式创新探讨
第四节 润滑油营销的扁平化管理分析
一、润滑油营销的过程分析与组织设计
二、润滑油营销的扁平化管理的实现分析
第五节 润滑油行业的服务营销分析
一、服务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二、服务营销
三、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
第六节 润滑油营销渠道的规范、优化与创新分析
一、目前润滑油营销渠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润滑油市场营销渠道面临的环境与变革趋势
三、润滑油市场营销渠道的规范、优化与创新
第七节 中国润滑油市场的高端营销策略时代已经到来
一、国产品牌来势凶猛
二、国外润滑油纷至沓来
三、高端市场加速扩容
第三部分 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分析
第八章 国外润滑油进入中国的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节 洋品牌润滑油采取终端联盟方式进攻我国市场
第二节 解析国际润滑油公司的中国投资行动
一、国内润滑油市场运行特点
二、国际润滑油公司在华投资现状
三、国际润滑油公司在华投资策略
四、中国本土润滑油企业的应对策略
第三节 外资润滑油改变在华策略
一、欲包揽所有用油
二、凸显自身品牌
三、挑战异常艰难
第九章 中国润滑油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润滑油行业竞争格局
一、品牌竞争
二、润滑油业将告别"战国"时代
三、高端润滑油市场硝烟弥漫
第二节 中国润滑油行业竞争特点
一、高档油国际品牌一统天下
二、润滑油市场竞争机制
三、警惕高水平重复建设
四、润滑油行业引发新一轮环保革命
第三节 润滑油行业国民之争
第四节 长城润滑油品牌领先之道
一、产品创新锻造核心竞争优势
二、高端突破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强品牌优势
三、全程协销与经销商一起发展
四、客服中心服务品牌化
第十章 主要润滑油企业分析
第一节 壳牌润滑油
一、壳牌润滑油进入中国的发展情况
二、壳牌在华投资情况分析
三、壳牌在华最新动态
四、壳牌润滑油在中国的竞争策略
第二节 BP润滑油
一、BP润滑油进入中国的发展情况
二、BP公司中国的发展战略
三、BP可持续发展之道
四、BP在华最新动态
第三节 美孚润滑油
一、美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二、美孚润滑油在中国的竞争战略
三、美孚在华最新动态
第四节 中国长城润滑油
一、企业概况
二、借力"神六"长城润滑油销量飙升200%
三、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品牌战略
四、长城润滑油创新策略
五、拉低中高端产品价格
六、长城润滑油SWOT分析
七、长城润滑油最新动态
第五节 昆仑润滑油
一、2005年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整合旗下品牌
二、昆仑润滑油品牌整合成效显著
三、昆仑润滑油的品牌建设探究
四、昆仑润滑油终端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五、昆仑润滑油最新动态
第六节 统一润滑油
一、2005年-2006年2月统一润滑油产销量情况
二、统一润滑油业内领先的原因
三、统一润滑油体育营销策略
四、统一润滑油最新动态
第四部分 行业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第十一章 WTO对我国润滑油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 WTO对我国润滑油行业的影响
一、WTO对中国润滑油工业的直接影响
二、WTO对中国润滑油工业的间接影响
第二节 我国润滑油行业应对WTO的发展策略
一、尽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二、调整产业结构,组建专业润滑油集团
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四、重视研究开发,建立核心技术
五、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市场,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第五部分 发展趋势及企业战略分析
第十二章 润滑油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节 润滑油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润滑油技术现状
二、中国润滑油生产面临的大环境
三、加氢技术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四、生物技术在润滑油(脂)中的应用
五、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润滑油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 润滑油的产品发展趋势
一、环境友好润滑剂
二、绿色润滑油的发展趋势
三、纳米润滑油及最新研究成果
第三节 润滑油市场发展趋势
一、国内润滑油市场发展新趋势
二、高档润滑油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
三、2006年润滑油行业面临洗牌
四、"进化日"引发行业新一轮风暴革命
第十三章 润滑油企业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润滑油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一、行业扩张战略竞争
二、品牌竞争战略
三、国内销售渠道竞争战略
第二节 润滑油品牌规划与市场推广策略
一、国内润滑油品牌存在的缺陷
二、润滑油品牌策划
三、定位方法的一致性
四、润滑油品牌的融合与延伸
五、润滑油品牌市场推广与扩张摸式
第三节 本土润滑油突破高端市场的策略分析
一、理清品牌现状,提升品牌价值
二、对价值链的充分整合
三、终端的建设和开发力度
四、注重对顾客的体验营销
五、发挥本土优势,细分本土市场
六、整合营销传播
第四节 中小润滑油企业发展策略
一、选择好的经销商很重要
二、合理的价差空间不容轻视
三、渠道扩张策略
四、终端促销策略
图表目录
图表:润滑油种类及标准
图表:API基础油分类
图表:代表性的添加剂
图表:2003~2013年世界各地区润滑油需求年增长率预测
图表:2005年亚太地区基础油炼厂汇总
图表:2006-2008年亚太地区新增高质量基础油计划
图表:壳牌石油公司等对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全国产量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江苏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河南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广东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新疆区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北京市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黑龙江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天津市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辽宁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山东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甘肃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山西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上海市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浙江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安徽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福建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江西省合计
图表:2005年2-12月润滑油产品产量重庆市合计
图表:2005年1-8月中国润滑油消费量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全国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北京市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天津市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河北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山西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辽宁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黑龙江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上海市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江苏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浙江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福建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江西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山东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河南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广东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广西省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重庆市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新疆区合计
图表:2006年2-3月润滑油产品产量甘肃省合计
图表:2005年1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1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2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2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3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3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4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4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5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5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6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6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7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7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8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8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9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9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10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10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11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11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12月润滑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12月润滑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6年2月中国润滑油进出口情况表
图表:2006年2月中国润滑油主要进口品牌
图表:2006年2月中国润滑油进口结构
图表:2006年2月润滑油进口量按省市分布
图表:中国润滑油消费结构图
图表:消费者经常使用的润滑油品牌
图表:消费者最倾向使用的润滑油品牌
图表:在同级别产品中消费者选择润滑油的第一要素
图表:消费者更换汽车润滑油的里程数
图表:消费者通常使用润滑油的价格区间
图表:消费者通常选择购买润滑油的地点
图表:消费者了解润滑油相关信息的渠道
图表:消费者对汽车润滑油的选择一
图表:消费者对汽车润滑油的选择二
图表:消费者对汽车润滑油的选择标准
图表:粘度等级与使用温度范围
图表:中国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图表:中国汽油机油消费量、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
图表:汽油机油粘度分类
图表:柴油机油粘度分类
图表:美国柴油机油规格试验
图表:中国内燃机油需求结构及预测
图表:中国车辆齿轮油需求结构
图表:齿轮油需求变化趋势
图表:国外几种典型的车辆齿轮油复合剂
图表:国内车辆齿轮油复合剂
图表:中国液压油需求结构
图表:低锌油和无灰油对各类规格的适应性
图表:国内基础油分类标准及API和ATIEL的分类
图表:润滑油基础油系列标准
图表:2005年1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1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2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2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3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3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4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4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5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5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6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6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7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7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8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8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9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9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10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10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11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11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2005年12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情况
图表:2005年12月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总值
图表:中国内燃机油质量结构
图表:中国润滑油市场上的主要品牌
图表:在中国市场壳牌润滑油系列产品
图表:东莞润滑油市场调查表统计表
图表:2005-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每股指标
图表:2005-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构成
图表:2005-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图表:2005-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
图表:2005-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图表:2005-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润滑油行业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汽车、机械、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润滑油行业作为中国石化行业四大产品之一,在相关行业的需求带动下,润滑油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品牌整合、价格上涨、营销理念转变、国际品牌加快进军中国速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1-12月份中国润滑油表观消费量为644.6万吨,2005年1-12月中国润滑油产量541.5万吨,同比上升4.0%。2006年1-4月份共生产润滑油1995600吨,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7.7%。2006年润滑油市场可谓是涨声不断,国内三大润滑油巨头三月集体涨价。2006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基础油和润滑油价格全面上涨乃大势所趋,2006年将是润滑油的涨价之年。
相对于原油和其他成品油,润滑油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市场之一,也是一个技术壁垒较低的行业。据统计,最多的时候,仅国内中小润滑油厂家就达到3000多家。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市场逐步向规范化发展,形成了目前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一是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润滑油企业,以其资源、技术和品牌优势占据中国润滑油市场近60%的市场份额;二是以壳牌、埃克森美孚为代表的跨国润滑油企业,以其品牌的影响力占据了80%的高端润滑油市场份额;三是以统一、莱克为代表的地方民营润滑油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猛醒的品牌意识已在市场上形成了不可小视的竞争能力。国际润滑油企业以其品牌的绝对优势占据了国内高端润滑油市场,并保持着近80%的市场份额。然而,国内润滑油企业已不甘于停留在中低端市场,在以资源优势保持稳定的中低端市场份额的同时,它们开始着力打造品牌形象,并加强与OEM的沟通,取得合作机会,从而向高端市场进军。今后三五年,中国高端润滑油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5%,其市场份额将占到整个车用润滑油的50%以上。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国有望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和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世界经济的增长将继续提高润滑油消费量,最快速的增长将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会是高增长的区域。机动车、船只和制造业的迅速增长将会在工业化经济方面保持消费量的增加。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润滑油企业如何制定发展战略?润滑油品牌如何规划与市场推广?润滑油向高端市场发展,那么本土润滑油如何才能突破高端市场呢?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行业有关协会、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全国各省市相关统计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引用大量的基础信息和统计数据,运用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从宏观着眼、以微观入手,两方面对中国润滑油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行业供给与需求、各子行业发展状况、进出口形势、消费与市场、竞争与发展机会、行业整合状况、行业领先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独到的、深入详细的研究与分析,重点剖析了我国润滑油企业的发展策略和市场竞争态势,揭示了我国润滑油行业投资风险和投资建议,以及WTO给中国润滑油市场带来的变化等。本报告是润滑油生产、经营企业及相关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制定市场策略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相对于原油和其他成品油,润滑油是中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市场之一,也是一个技术壁垒较低的行业。据统计,最多的时候,仅国内中小润滑油厂家就达到3000多家。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市场逐步向规范化发展,形成了目前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一是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润滑油企业,以其资源、技术和品牌优势占据中国润滑油市场近60%的市场份额;二是以壳牌、埃克森美孚为代表的跨国润滑油企业,以其品牌的影响力占据了80%的高端润滑油市场份额;三是以统一、莱克为代表的地方民营润滑油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猛醒的品牌意识已在市场上形成了不可小视的竞争能力。国际润滑油企业以其品牌的绝对优势占据了国内高端润滑油市场,并保持着近80%的市场份额。然而,国内润滑油企业已不甘于停留在中低端市场,在以资源优势保持稳定的中低端市场份额的同时,它们开始着力打造品牌形象,并加强与OEM的沟通,取得合作机会,从而向高端市场进军。今后三五年,中国高端润滑油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5%,其市场份额将占到整个车用润滑油的50%以上。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国有望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和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世界经济的增长将继续提高润滑油消费量,最快速的增长将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会是高增长的区域。机动车、船只和制造业的迅速增长将会在工业化经济方面保持消费量的增加。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润滑油企业如何制定发展战略?润滑油品牌如何规划与市场推广?润滑油向高端市场发展,那么本土润滑油如何才能突破高端市场呢?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行业有关协会、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全国各省市相关统计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引用大量的基础信息和统计数据,运用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从宏观着眼、以微观入手,两方面对中国润滑油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行业供给与需求、各子行业发展状况、进出口形势、消费与市场、竞争与发展机会、行业整合状况、行业领先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独到的、深入详细的研究与分析,重点剖析了我国润滑油企业的发展策略和市场竞争态势,揭示了我国润滑油行业投资风险和投资建议,以及WTO给中国润滑油市场带来的变化等。本报告是润滑油生产、经营企业及相关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制定市场策略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