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兼并重组决策分析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04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PT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10800 | 11800 | 12800 | |
优惠价 | 10400 | 11300 | 12300 | |
English | 19800 | 21800 | 26800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1 研究概述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2 世界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2.1 世界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特征
2.1.1 2005年国际市场呈现复苏势头
2.1.2 全球宽带市场急速发展
2.1.3 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长
2.1.4 WiFi进入无线领域
2.1.5 电信企业私有化继续推进
2.1.6 厂商之间竞争不断加剧
2.2 世界通信设备制造业供求格局
2.3 世界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格局分析
3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的现状分析
3.1 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现状分析
3.1.1 通信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收益情况分析
3.1.2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
3.2 中国通信设备市场供求关系
3.2.1 中国通信设备供需关系分析
3.2.1.1 总体供给情况
3.2.1.2 需求规模情况
3.2.1.3 主要通信产品的供需结构分析
3.2.2 中国通信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3.2.2.1 进口分析
当月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进口平稳增长
计算机和通信类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
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
美国、欧盟和香港仍是主要出口市场
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增势强劲
3.2.2.2 出口分析
4 中国主要通信设备产品市场分析
4.1 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4.2 数据通信设备
4.3 光通信设备
4.4 其它通信设备
4.4.1 固定、移动电话
4.4.2 视讯市场
4.4.3 通信电源市场
4.4.4 智能网设备市场
5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政策环境分析
5.1 WTO政策
5.2 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政策
5.2.1 市场准入条件
5.2.2 政府专项投资
5.2.3 技术和产业导向
5.3 政策绩效
5.3.1 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国产设备份额不断提高
5.3.2 国内通信设备企业逐步掌握核心技术
5.3.3 全球三大3G标准的技术性比较分析
5.4 政策走向
5.4.1 国家直接投资支持逐渐减少
5.4.2 产业引导力度增加
5.4.3 关键产业领域依然扶持国企
5.4.4 电信监管将更有利于市场发展
5.4.5 企业将被推向市场
5.4.6 国有企业仍将从不对称管制中获益
6 影响通信设备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6.1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的竞争风险分析
6.1.1 通信设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6.1.1.1 通信设备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6.1.1.2 通信设备行业市场竞争优劣势分析
6.1.2 通信设备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6.1.2.1 通信设备行业进入壁垒特性分析
6.1.2.2 通信设备行业退出壁垒分析
6.1.3 国内通信制造厂商开展业务的SWOT分析
6.2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 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兼并重组现状分析
7.1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兼并重组背景分析
7.2 通信设备企业兼并重组特点分析及整体趋势分析
7.3 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兼并重组的障碍
7.3.1 政策障碍
7.3.2 资金障碍
7.3.3 技术障碍
7.3.4 管理障碍
8 中国主要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主体竞争力分析
8.1 中电集团
8.1.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1.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1.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1.4 市场销售网络
8.1.5 主要客户分析
8.1.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1.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1.7.1 并购背景分析
8.1.7.2 并购过程分析
8.1.7.3 并购特点分析
8.1.7.4 并购障碍分析
8.1.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2 普天集团
8.2.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2.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2.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2.4 市场销售网络
8.2.5 主要客户分析
8.2.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2.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2.7.1 并购背景分析
8.2.7.2 并购过程分析
8.2.7.3 并购特点分析
8.2.7.4 并购障碍分析
8.2.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3 深圳华为
8.3.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3.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3.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3.4 市场销售网络
8.3.5 主要客户分析
8.3.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3.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3.7.1 并购背景分析
8.3.7.2 并购过程分析
8.3.7.3 并购特点分析
8.3.7.4 并购障碍分析
8.3.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4 中兴通讯
8.4.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4.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4.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4.4 市场销售网络
8.4.5 主要客户分析
8.4.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4.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4.7.1 并购背景分析
8.4.7.2 并购过程分析
8.4.7.3 并购特点分析
8.4.7.4 并购障碍分析
8.4.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5 烽火通信
8.5.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5.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5.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5.4 市场销售网络
8.5.5 主要客户分析
8.5.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5.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5.7.1 并购背景分析
8.5.7.2 并购过程分析
8.5.7.3 并购特点分析
8.5.7.4 并购障碍分析
8.5.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6 大唐电信
8.6.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6.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6.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6.4 市场销售网络
8.6.5 主要客户分析
8.6.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6.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6.7.1 并购背景分析
8.6.7.2 并购过程分析
8.6.7.3 并购特点分析
8.6.7.4 并购障碍分析
8.6.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7 北电网络
8.7.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7.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7.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7.4 市场销售网络
8.7.5 主要客户分析
8.7.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7.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7.7.1 并购背景分析
8.7.7.2 并购过程分析
8.7.7.3 并购特点分析
8.7.7.4 并购障碍分析
8.7.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8 长江通信
8.8.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8.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8.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8.4 市场销售网络
8.8.5 主要客户分析
8.8.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8.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8.7.1 并购背景分析
8.8.7.2 并购过程分析
8.8.7.3 并购特点分析
8.8.7.4 并购障碍分析
8.8.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9 东方通信
8.9.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9.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9.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9.4 市场销售网络
8.9.5 主要客户分析
8.9.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9.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9.7.1 并购背景分析
8.9.7.2 并购过程分析
8.9.7.3 并购特点分析
8.9.7.4 并购障碍分析
8.9.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10 广州金鹏集团
8.10.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10.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10.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10.4 市场销售网络
8.10.5 主要客户分析
8.10.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10.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 10.7.1 并购背景分析
8.10.7.2 并购过程分析
8.10.7.3 并购特点分析
8.10.7.4 并购障碍分析
8.10.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8.11 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8.11.1 生产销售能力分析
8.11.2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
8.11.3 市场竞争力分析
8.11.4 市场销售网络
8.11.5 主要客户分析
8.11.6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8.11.7 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8.11.7.1 并购背景分析
8.11.7.2 并购过程分析
8.11.7.3 并购特点分析
8.11.7.4 并购障碍分析
8.11.7.5 企业未来兼并重组趋势
9 外资通信设备企业在中国的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9.1 国内外资通信设备企业发展分析
9.1.1 投资趋势
9.1.2 投资区域
9.1.3 投资特点
9.1.4 投资产品结构
9.1.5 市场表现
9.2 诺基亚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9.2.1 诺基亚在中国投资情况
9.2.2 诺基亚核心竞争力分析
9.2.3 诺基亚投资与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9.3 朗讯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9.3.1 朗讯在中国投资情况
9.3.2 朗讯核心竞争力分析
9.3.3 朗讯投资与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9.4 西门子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9.4.1 西门子在中国投资情况
9.4.2 西门子核心竞争力分析
9.4.3 西门子投资与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9.5 贝尔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9.5.1 贝尔在中国投资情况
9.5.2 贝尔核心竞争力分析
9.5.3 贝尔投资与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9.6 北电网络在中国投资及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9.6.1 北电网络在中国投资情况
9.6.2 北电网络核心竞争力分析
9.6.3 北电网络投资与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10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性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0.1 环渤海经济区
10.2 长三角经济区
10.3 珠三角经济区
11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性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1.1 通信设备企业与上游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1.2 通信设备企业与下游企业(终端市场)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2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规模性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2.1 大型规模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2.2 中型规模企业兼并重组机会分析
13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兼并重组风险分析
13.1 资产重组情况分析
13.2 人事变动情况分析
13.3 企业管理情况分析
13.4 企业文化情况分析
13.5 企业战略情况分析
14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兼并重组建议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与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面向市场的行业之一,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构建了一个技术先进、业务齐全、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通信网络。十年中,中国通信制造商们不断的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与国外的厂商进行技术交流与生产合作,率先在程控交换机领域实现群体突破,中国企业又陆续在接入网、光传输、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主要领域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2001年开始,世界电信业开始走向低迷,然而中国通讯制造业通过与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近几年,成长起来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强劲动力,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然而我们的通信制造业市场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要想走出去与国外厂商进行更广泛的 有力的竞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我国通讯制造业规模仍偏小。虽然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在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企业,如华为、中兴,年销售额也只有四五十亿美元左右,而国际一流的跨国企业年销售额都超过100亿美元,其中还有一些达到200亿或300亿美元以上。因此,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销售规模仍是摆在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前的基本课题。其次,我国通信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偏低。目前国内企业在中、低端技术和产品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但在高端产品、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等方面仍处于劣势。资源转化能力、技术投入和创新活力等方面的问题成为约束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2002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为1880件和766件,占当年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的48.6%和69.3%;IBM公司2003年获美国专利授权3415项,远超过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2002年的总数。另外,集成电路、软件等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采用国际化水准的技术和产品,立足于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才能放言逐步实现全球市场开拓。打造研发体系、制造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系,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期领先。第三,我国国内的一些大企业目前正处于整合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资源利用率不够高。在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政府或企业内部的阻力过大而导致改组过程进展缓慢。第四,外资企业在国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3G在中国未来的前景,它们在中国设立产品基地、研发中心,将全球战略的重点纷纷对准了中国。是国内厂商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并购重组动机及趋势
通信设备制造业之间的并购目的在于集中双方的优势资源,快速壮大公司的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与迎接同业之间的竞争,占领更广阔的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同时还可以实现多角化经营,直接利用目标公司得销售渠道,实现规模经营,以增加回报,降低风险。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推出,我国在该领域内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产品。我国移动通信设备随着3G市场的启动,通信制造业将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支持多业务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将是运营商实现业务扩张的有力杠杆;网络优化、服务等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品牌建设先行,是3G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产业链中,运营商和厂商的合作日益加深;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必将是厂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外海外市场虽然潜力诱人,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本土厂商的竞争力毕竟有限,再加上品牌竞争力方面的不足、营销模式缺乏创新,我国通信制造业将直面国际通信厂商的强大竞争。虽然近几年中国通信企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国际通信厂商比较,还相对弱小。因此,中国本土电信厂商要想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要尽快领悟国际市场和资本运作的精髓,采用国际化标准的技术、产品,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才能把目标投向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市场开拓。
基于以上两点,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通信制造业之间的整合、并购,企业内部的优化重组事件不断发生。先有普天内部改革重组,确定五大主业,成立三个事业本部。再有长城计算机集团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案例,接着有华为并购马可尼失败的事实。华为并购马可尼失败说明即使是中国的领袖级企业,也缺乏打赢大规模海外并购战的实力,因为整体实力的欠缺,无法斗过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买家。为了获得马可尼的技术,华为的报价是6亿英镑。但更慷慨的瑞典人粉碎了华为的计划,他们的出价是华为的一倍,12亿英镑。
中国运营商纷纷走出去,勇敢地进行国际化尝试是值得鼓励的。但在企业管理水平、国际化经验以及市场判断力等方面仍无法与国外大公司相比。中海油和海尔都吞下海外并购失败的苦果。这也进一步使我国政府下大决心来加大改革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产业资源。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都有政府的引导,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重要的一点是整合好企业的产业链,突出主业,做强做大,从而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同时,去努力占领国际市场。由于政策上国家的支持,拓展海外市场是摆在中国电信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实施海外拓展战略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权,造就公司自身对竞争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同时也为拉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目前,中国企业正站在并购重组的浪潮中,并购重组高峰已经开始出现,并有望持续几十年。而通信制造业的兼并重组可以说是其中的领跑者。发达国家为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寻找国外投资场所,把制造、服务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期降低成本。而发达国家自身则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创造性知识、技术产业。这些因素促成了新转移浪潮的形成。在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中,并购重组只占其中的5%~10%,而在国际上并购重组一般占国外投资的70%,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将为并购重组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企业之间的重组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也可以避免过度竞争,并且可以优化企业的优质资源。这就使一些企业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重组、整合的过程中来。一般来说,通信行业大国企的主动自愿重组的可能性比较小一些,主要是依靠政府有效引导这种企业在管理、经营上以市场为导向。当然重组是一件高成本、高风险的事情,重组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全面的评判,一旦认为重组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要尽快推进,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与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面向市场的行业之一,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构建了一个技术先进、业务齐全、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通信网络。十年中,中国通信制造商们不断的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与国外的厂商进行技术交流与生产合作,率先在程控交换机领域实现群体突破,中国企业又陆续在接入网、光传输、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主要领域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2001年开始,世界电信业开始走向低迷,然而中国通讯制造业通过与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近几年,成长起来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强劲动力,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然而我们的通信制造业市场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要想走出去与国外厂商进行更广泛的 有力的竞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我国通讯制造业规模仍偏小。虽然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在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企业,如华为、中兴,年销售额也只有四五十亿美元左右,而国际一流的跨国企业年销售额都超过100亿美元,其中还有一些达到200亿或300亿美元以上。因此,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销售规模仍是摆在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前的基本课题。其次,我国通信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偏低。目前国内企业在中、低端技术和产品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但在高端产品、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等方面仍处于劣势。资源转化能力、技术投入和创新活力等方面的问题成为约束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2002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为1880件和766件,占当年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的48.6%和69.3%;IBM公司2003年获美国专利授权3415项,远超过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2002年的总数。另外,集成电路、软件等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采用国际化水准的技术和产品,立足于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才能放言逐步实现全球市场开拓。打造研发体系、制造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系,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期领先。第三,我国国内的一些大企业目前正处于整合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资源利用率不够高。在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政府或企业内部的阻力过大而导致改组过程进展缓慢。第四,外资企业在国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3G在中国未来的前景,它们在中国设立产品基地、研发中心,将全球战略的重点纷纷对准了中国。是国内厂商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并购重组动机及趋势
通信设备制造业之间的并购目的在于集中双方的优势资源,快速壮大公司的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与迎接同业之间的竞争,占领更广阔的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同时还可以实现多角化经营,直接利用目标公司得销售渠道,实现规模经营,以增加回报,降低风险。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推出,我国在该领域内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产品。我国移动通信设备随着3G市场的启动,通信制造业将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支持多业务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将是运营商实现业务扩张的有力杠杆;网络优化、服务等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品牌建设先行,是3G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产业链中,运营商和厂商的合作日益加深;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必将是厂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外海外市场虽然潜力诱人,然而从长远来看,中国本土厂商的竞争力毕竟有限,再加上品牌竞争力方面的不足、营销模式缺乏创新,我国通信制造业将直面国际通信厂商的强大竞争。虽然近几年中国通信企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国际通信厂商比较,还相对弱小。因此,中国本土电信厂商要想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要尽快领悟国际市场和资本运作的精髓,采用国际化标准的技术、产品,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才能把目标投向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市场开拓。
基于以上两点,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通信制造业之间的整合、并购,企业内部的优化重组事件不断发生。先有普天内部改革重组,确定五大主业,成立三个事业本部。再有长城计算机集团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案例,接着有华为并购马可尼失败的事实。华为并购马可尼失败说明即使是中国的领袖级企业,也缺乏打赢大规模海外并购战的实力,因为整体实力的欠缺,无法斗过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买家。为了获得马可尼的技术,华为的报价是6亿英镑。但更慷慨的瑞典人粉碎了华为的计划,他们的出价是华为的一倍,12亿英镑。
中国运营商纷纷走出去,勇敢地进行国际化尝试是值得鼓励的。但在企业管理水平、国际化经验以及市场判断力等方面仍无法与国外大公司相比。中海油和海尔都吞下海外并购失败的苦果。这也进一步使我国政府下大决心来加大改革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产业资源。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都有政府的引导,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重要的一点是整合好企业的产业链,突出主业,做强做大,从而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同时,去努力占领国际市场。由于政策上国家的支持,拓展海外市场是摆在中国电信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实施海外拓展战略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权,造就公司自身对竞争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同时也为拉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目前,中国企业正站在并购重组的浪潮中,并购重组高峰已经开始出现,并有望持续几十年。而通信制造业的兼并重组可以说是其中的领跑者。发达国家为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寻找国外投资场所,把制造、服务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期降低成本。而发达国家自身则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创造性知识、技术产业。这些因素促成了新转移浪潮的形成。在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中,并购重组只占其中的5%~10%,而在国际上并购重组一般占国外投资的70%,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将为并购重组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企业之间的重组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也可以避免过度竞争,并且可以优化企业的优质资源。这就使一些企业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重组、整合的过程中来。一般来说,通信行业大国企的主动自愿重组的可能性比较小一些,主要是依靠政府有效引导这种企业在管理、经营上以市场为导向。当然重组是一件高成本、高风险的事情,重组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全面的评判,一旦认为重组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要尽快推进,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