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成品油市场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03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7000 | 8000 | 8200 | |
优惠价 | 6700 | 7700 | 78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 成品油市场发展政策环境分析第一节 油气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一、技术政策
二、油气市场准入与开发政策
三、环保政策
四、税收政策
五、对外合作政策
第二节 成品油市场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政府监管分析
1、价格上调
2、成品油批发管理及其影响
二、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变更对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影响
1、对汽油市场的影响
2、对柴油市场的影响
三、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1、开办加油站仍要符合规划
2、国内油市放开 竞争力要加强
四、成品油中准价有待再度上调
五、加入WTO我国成品油市场相关政策
1、成品油分销领域对外商开放承诺
2、外商投资成品油分销领域相关政策
第二章 2005年世界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世界原油市场分析
一、世界原油年产量
二、世界原油年消费量
三、世界原油平均日消费量
四、世界原油已探明储量
五、世界原油库存与油价的关系
六、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徘徊,欧美关联行业受严重影响
七、对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的原因分析
八、2005年国际原油市场回顾
九、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展望
第二节 世界成品油市场分析
一、2004-2005年1-7月国际市场成品油月平均价格
二、欧洲成品油零售市场发展的启示
三、新西兰成品油市场分析
四、2005-2015年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预测
第三节 世界原油期货市场分析
一、两次海湾战争对原油期货影响的比较
二、原油期货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三、2005年1-7月各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
四、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分析
第三章 2005年国内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分析及2006年预测
第一节 2005年我国原油市场分析
一、中国原油的供求情况及其分析
二、2005年天然原油生产量
三、2005年原油加工量
四、2006-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量预测
五、2020年原油供需及进口预测分析
(一)石油需求预测
(二)国内石油供应能力预测
(三)进口原油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05年我国成品油市场分析
一、2005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影响因素
二、2005年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分析
(一)2004年国内成品油市场回顾
(二)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
(三)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三、2005年12月中国成品油价格同比上涨17.6%
四、2005年1-8月中国成品油进出口情况
五、未来我国成品油使用量将继续增加
第三节 2006年我国成品油市场预测分析
一、2006年我国成品油价格上涨成定局
二、2006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预测
三、2006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同比增长5.5%-7.5%
四、2006年成品油行业前景综合分析
第四章 2005年国内汽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5年国内汽油市场运行分析
一、2005年汽油生产情况
二、汽油供应紧张局面已露苗头
三、乙醇汽油产业链日益成形
四、2006-2010年汽油消费量预测
第二节 2005年汽油价格分析
一、国家提高汽油价格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二、国内汽油价格下调各方反应不一
三、国内汽油价格上涨空间分析
第五章 2005年国内柴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5年国内柴油市场运行分析
一、2005年柴油生产情况
二、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面临两大障碍
三、我国生物柴油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四、天然气合成柴油发展现状及展望
五、2006-2010年柴油消费量预测
第二节 2005年柴油价格分析
一、2005年柴油价格上调原因
二、2005年柴油价格三涨对运输业的影响
第六章 2005年国内煤油市场分析
一、2005年煤油生产情况
二、2005年1-6月煤油销售与库存
第七章 2005年国际国内润滑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世界润滑油生产及供需分析
一、世界润滑油供需现状
二、世界润滑油需求将呈中速增长
三、润滑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和扩能新建
四、世界基础油产能分布和III类基础油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05年国内润滑油市场运行分析
一、2005年全国润滑油生产情况
二、2005年1-6月润滑油销售与库存
三、2006-2010年润滑油消费量预测
第三节 润滑油消费市场认知度调查分析
一、消费者经常使用的润滑油品牌
二、消费者最倾向使用的润滑油品牌
三、在同级别产品中,消费者选择润滑油的第一要素
四、消费者更换汽车润滑油的里程数
五、消费者通常使用润滑油的价格区间
六、汽车润滑油购买地点
七、消费者了解润滑油相关信息的渠道
第四节 本土润滑油突破高端市场的策略分析
一、理清品牌现状,提升品牌价值
二、对价值链的充分整合
三、终端的建设和开发力度
四、注重对顾客的体验营销
五、发挥本土优势,细分本土市场
六、整合营销传播
第五节 润滑油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市场格局
二、市场机会
三、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八章 2005年国内燃料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5年我国燃料油市场回顾
第二节 2005年国内燃料油市场运行分析
一、2005年燃料油生产情况
二、2005年1-6月燃料油销售与库存
三、2006-2010年燃料油消费量预测
四、 “十一五”我国燃料油进口量将逐年下降
第三节 LNG工程对燃料油市场影响暂时有限
第九章 2005年国内石化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2006年我国石油石化领域全面对外资开放的形势分析
第二节 2005年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与2006年展望
一、2005年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特点
二、2006年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展望
第三节 高油价时期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第十章 国际国内炼油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世界炼油业及油气产储量分析
一、全球炼油能力又攀新高
二、油气产量攀升、储量变化不大
第二节 炼油行业处于黄金时期
一、原油进入高油价时代
二、炼油黄金期来临
第三节 亚太炼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一、炼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二、当前炼油业处于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
三、应对炼油行业周期性变化的措施
第四节 美国炼油企业调研
第五节 2005年炼油工业发展与2006年展望
一、2005年炼油工业运行特征
(一)生产稳步增长
(二)产需基本平衡
(三)结构趋于合理
(四)经济效益急剧恶化
(五)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六)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二、2006年炼油工业展望
(一)需求预测
(二)供需平衡
(三)价格与效益
三、措施建议
第六节 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挑战及2015年需求预测
一、中国炼油业和石油产品市场的新环境
二、炼油工业调整发展的新动向
三、中国成品油供需平衡现状及预测
第七节 我国炼油、石化产业资源的整体集成和优化
一、炼油、石化工业发展背景
二、世界炼油、石化产业资源整体集成和优化
三、开发中国特色的石脑油资源总体集成和优化的发展道路
四、乙烯原料优化是石脑油资源整体集成和优化的主要部分
第八节 中国炼油与石化工业发展战略思考
第十一章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能的三种调整模式
第二节 高油价时代催生成品油定价新机制
第三节 成品油定价机制凸显五大弊端
一、油价“只涨不落”
二、误导消费行为
三、零售企业叫苦
四、助长投机行为
五、与现实开始脱节
第四节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取向
一、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形成及评价
二、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
三、如何认识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第五节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形势分析
一、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呼之欲出
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陷入僵局
三、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存三大悬念
四、2006年我国将着重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
第六节 成品油定价机制和购并重组预期支持石化板块走强
第七节 成品油定价机制助长囤油
第十二章 成品油销售策略分析
第一节 成品油零售
一、成品油零售市场仍是巨头天下
二、以新的观念应对成品油零售放开
三、两大集团成品油销售的价格博弈分析
四、成品油零售价格体系和流通体系有待改革
五、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外资圈地运动 BP再次抢购企业
第二节 成品油批发市场分析
一、批发成品油市场:新规之下的利益生态
二、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在即
三、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后的政企对策
第三节 成品油销售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分析
一、对成品油市场占有率的认识过程
二、未来市场占有率增长空间主要集中在小额用户
三、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提高市场占有率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顾客满意战略分析
一、成品油销售企业CS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成品油销售企业CS战略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 提高成品油终端销售能力的几点建议
第六节 当前成品油销售企业应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七节 成品油销售企业财会管理模式分析
一、现行成品油销售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在销售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尝试
三、成品油会计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的运行
第八节 中国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体制改革分析
一、现有成品油营销体制及弊端
二、成品油营销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办法
三、改革后的成品油营销体制及业务运行
四、结论
第十三章 成品油加油站终端销售及经营策略分析
第一节 中国加油站概述
第二节 加油站建设重要性分析
第三节 境外四国加油站的设置分析
一、瑞典
二、美国
三、阿根廷
四、意大利
第四节 境外四国加油站油品销售分析
一、瑞典
二、美国
三、阿根廷
四、南非
第五节 美国加油站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布局设计以方便车辆加油为原则,加油站外观突出视觉冲击力
二、注重应用新技术,使加油更快捷、安全和环保
三、积极开展非油品销售,拓宽常规业务领域
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规范
第六节 英国加油站建设运营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英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现状
二、科学合理的建设
三、规范高效的管理
四、游刃有余的营销策略
五、对我国加油站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七节 日本加油站TBA销售经验借鉴
一、日本加油站发展概况
二、日本加油站开展非油品销售的经验
三、国内开展TBA销售的初步分析和实践
第八节 国外的加油站便利店
一、美国:以人为本的特色服务
二、德国:安全至关重要
三、南非:“四位一体”服务
四、意大利:有趣的图标语言
第九节 国外加油站七大发展新趋势
一、加油站数量呈减少趋势
二、自有他营成为主流经营模式
三、自动化、信息化是加油站管理的发展方向
四、加油站多功能化,开设便利店成为潮流
五、油品销售业务与非油品销售业务并重
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
七、重视品牌形象和品牌管理
第十节 加油站连锁经营分析
一、连锁经营概述
二、连锁经营的优势
三、连锁经营的不足
四、加油站连锁经营模式条件
五、加油站连锁经营策略
第十一节 加油站特许经营分析
一、连锁经营的主要形式及特征
二、实施特许经营的条件
三、国外石油公司特许经营的主要做法
四、特许经营双方利害关系互动分析
五、加油站特许经营工作现状
六、加油站特许经营面临的问题
七、对加油站特许经营的四点建议
第十二节 加油站顾客满意战略分析
一、顾客满意战略起源
二、顾客满意战略内涵
三、加油站的产品属性与顾客满意
四、加油站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主要内容
五、实施顾客满意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三节 加油站顾客满意度测评分析
一、测评意义及目的
二、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测评方法
四、实践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十四节 GIS在成品油经营管理中的实践价值分析
一、SGIS是提高销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SGIS的功能及特征
第十四章 成品油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外资巨头华东突破,成品油市场生变局
第二节 品牌是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主旋律
第三节 中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战略分析
第十五章 成品油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炼油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炼油业盈利能力回升
二、炼油业面临投资改造
三、油品需求旺盛
四、炼油业产能利用率提高
第二节 成品油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一、成品油需求旺盛
二、世界乙醇汽油发展趋势
三、成品油物流信息投资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1 1965-2004年世界原油年产量(世界各国总计)
图表2 1965-2004年世界原油年消费量(世界总计)
图表3 1965-2004年世界原油平均日消费量(世界总计)
图表4 1980-2004年世界原油已探明储量(世界总计)
图表5 1995-2002年首行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与次行WTI价差与美国原油库存比较
图表6 顺价结构下库存交易实例
图表7 2003-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图
图表8 近年欧美商业石油库存变化情况
图表9 2004年欧佩克剩余产能及原油质量
图表10 2004-2005年1-7月国际市场成品油月平均价格表
图表11 新西兰部分年份加油站数量
图表12 新西兰主要公司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图表13 1970-2015年亚太地区成品油消费总量回顾及预测
图表14 1970-2015年亚太地区分品种的成品油消费和预测
图表15 1970-2015年中国(内地)成品油历史消费和未来预测
图表16 1998—2008年中印新泰四国高速柴油需求量占柴油总需求量的比例
图表17 1998-2008年中印新泰四国汽油中苯的体积含量
图表18 1998-2008年中印新泰四国柴油硫含量规格
图表19 1970-2015年原油价格回顾及预测
图表20 1997-2015年阿拉伯轻油和部分成品油差价回顾及预测
图表21 2005年1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
图表22 2005年2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
图表23 2005年3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
图表24 2005年4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
图表25 2005年5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
图表26 2005年6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
图表27 2005年7月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
图表28 2003年各合约月份的最后交易日期
图表29 2000-2004年中国石油需求和进口情况
图表30 2005年8月各国终端汽油(无铅汽油)价格
图表31 2005年全国原油生产量量
图表32 2005年全国原油加工量
图表33 2006-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量预测
图表34 原油消费弹性系数
图表35 2001-2020年原油消费量预测(低方案)
图表36 2001-2020年原油消费量预测(高方案)
图表37 2001-2020-年原油消费量预测(低方案)
图表38 2001-2020-年原油消费量预测(高方案)
图表39 2001-2020年原油消费量预测
图表40 2005-2020年原油供需缺口预测
图表41 2000-2020年小康社会目标需要的进口原油
图表42 2000-2004年全国成品油分月消费图
图表43 2000-2004年全国成品油分月库存图
图表44 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速度对比
图表45 2004年各行业用油及其对成品油消费增量的贡献
图表46 2005-2006年世界及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预测
图表47 2006年国内经济运行前景预测
图表48 2000-2005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走势
图表49 2005年全国汽油产量
图表50 2006-2010年汽油消费量预测
图表51 北京市汽油零售中准价格表及零售价格表
图表52 2005年全国柴油生产情况
图表53 几种GTL柴油同常规清洁柴油标准比较
图表54 Syntroleum 合成柴油同其他三种柴油的排放效果比较
图表55 常规炼厂与GTL装置生产的产品比例比较
图表56 FT产品产量与α的关系
图表57 GTL合成油与美国WTI原油合成产品比较
图表58 目前比较可行且极具发展前途的四大GTL公司的技术特点
图表59 2006-2010年柴油消费量预测
图表60 北京市柴油具体零售价格表
图表61 2005年全国煤油生产情况
图表62 2005年1-6月煤油销售与库存
图表63 2004年全球成品润滑油按地区的需求量分布
图表64 2004年全球成品润滑油按产品需求量的分布
图表65 2004年全球成品润滑油需求领先的国家所占的份额
图表66 2003-2013年世界各地区润滑油需求年增长率预测
图表67 亚太地区现有基础油炼厂汇总
图表68 2006-2008年亚太地区新增高质量基础油计划
图表69 2005年全国润滑油生产情况
图表70 2005年1-6月润滑油销售与库存
图表71 2006-2010年润滑油消费量预测
图表72 消费者经常使用的润滑油品牌
图表73 消费者最倾向使用的润滑油品牌
图表74 在同级别产品中,消费者选择润滑油的第一要素
图表75 消费者更换汽车润滑油的里程数
图表76 消费者通常使用润滑油的价格区间
图表77 消费者通常选择购买润滑油的地点
图表78 消费者了解润滑油相关信息的渠道
图表79 2005年全国燃料油生产情况
图表80 2005年1-6月燃料油销售与库存
图表81 2006-2010年燃料油消费量预测
图表82 2004年世界各地区及主要国家原油加工能力统计
图表83 2003-2004年世界25家主要石油公司原油加工能力
图表84 世界17家主要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
图表85 1995-2004年世界油气储量变化情况
图表86 2004年世界各地区主要国家石油产量、油气估算探明储量(按顺序排列)
图表87 2000-2015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预测
图表88 2005-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加工量和缺口情况预测
图表89 2000-2010我国油品产量和需求
图表90 2003-2013年世界乙烯供需预测
图表91 近几年我国乙烯供需情况
图表92 2003-2020年我国乙烯和乙烯原料需求预测
图表93 近年来芳烃—聚酯产业链产能、产量
图表94 1990-2010年世界炼油加工能力预测
图表95 石脑油整体集成的炼化一体化流程
图表96 不同操作方式对加氢裂化装置重石脑油收率和族组成的影响
图表97 中油型FRIPP系列催化剂重整料和中间馏分收率
图表98 加氢裂化尾油乙烯裂解工业试验
图表99 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CS战略
图表100 现有成品油营销体制及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表101 改革后成品油营销体制及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表102 加油站顾客满意度CSD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路线
图表103 加油站顾客需求结构
图表104 加油站CSD测评指标体系
图表105 加油站CSD测评等级内涵的界定及标准划分
图表106 加油站CSD测评因素及项目的权重
图表107 5级度法权数的确定
图表108 不同类型经营实体的地理分布关系
图表109 不同加油站的销售业绩示意图
2005年,对于中国成品油市场是油价高企、资源“前松后紧”的一年,也是油品行业倍受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年。中国成品油市场正经历着与世界市场并轨的阵痛,每一次国际原油价格的起落,都会刺激国内成品油市场敏感的神经。同时,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拉动下的成品油需求增长速度,已成为国内成品油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成品油需求,对于石油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确保国内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2006年经济增长高、中、低三种前景的预测,按照0.65 弹性系数测算,2006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在17600万-17700 万吨,比2005年预计增长约900万-1002万吨,同比增长5.3%-6%。
影响2006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成品油流通体制价格改革。如果改革到位,成品油价格上涨必成定局。但综合来看,一步到位的可能性很少。就在2005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出台了2006年继续限制成品油出口的措施,这是继9月份政策的延续。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国内供应,防止出现“油荒”,这可以被看作是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的辅助措施。由此来看,2006年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是否真的启动还并无肯定的答案。
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海关总署、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石化协会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发展环境、供给与需求状况、价格情况、销售策略、经营策略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国际成品油市场进行了深入剖析。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2006年经济增长高、中、低三种前景的预测,按照0.65 弹性系数测算,2006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在17600万-17700 万吨,比2005年预计增长约900万-1002万吨,同比增长5.3%-6%。
影响2006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成品油流通体制价格改革。如果改革到位,成品油价格上涨必成定局。但综合来看,一步到位的可能性很少。就在2005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出台了2006年继续限制成品油出口的措施,这是继9月份政策的延续。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国内供应,防止出现“油荒”,这可以被看作是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的辅助措施。由此来看,2006年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是否真的启动还并无肯定的答案。
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海关总署、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石化协会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发展环境、供给与需求状况、价格情况、销售策略、经营策略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国际成品油市场进行了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