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3see网首页  >>  能源石化  >>  能源产业  >>  2006年中国生物质能投资分析报告
2006年中国生物质能投资分析报告
完成日期:2006年03月
报告类型纸介版PDF Email版PDF 光盘版两种版本价格
价格580058006000
优惠价550055005700
English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欧洲秸秆直燃(供热)发电工艺技术发展概括
第三节 中国建设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存在的主要障碍
  3.1资源障碍
  3.2技术障碍
  3.3政策障碍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假设
第二章 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资源可供性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秸秆直燃(供热)发电工艺对秸秆资源的性能规格要求
第二节 秸秆资源可供性研究调研方案的设计
  2.1调研背景
  2.2调研目的
  2.3调研方案
第三节 秸秆资源可供性的初步研究(2个典型地点)
  3.1甘肃省金塔县秸秆资源可供性框架研究的结论
    3.1.1秸秆资源总量和可供量
    3.1.2秸秆到热电厂价格
    3.1.3秸秆收储系统
    3.1.4热电厂建设规模
  3.2湖北省宜城市秸秆资源可供性框架方案研究的结论
    3.2.1当地秸秆资源总量和实际可供数量
    3.2.2秸秆到热电厂价格
    3.2.3秸秆收储系统
    3.2.4热电厂建设规模
第四节 秸秆资源可供性研究的初步结论与建议
  4.1秸秆资源可供性研究的初步结论
  4.2关于秸秆资源可供性研究的建议
第三章 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本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甘肃金塔秸秆热电联产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
  2.1基础数据
    2.2.1热负荷及电力需求
    2.1.2秸秆资源供应
    2.1.3当地有关资源及能源价格
    2.2.1装机方案及主要工艺
  2.3投资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初步分析
    2.3.1投资概算
    2.3.2主要经济指标,见表3-1。
    2.3.3敏感性分析,见表3-2。
第三节 湖北宜城市秸秆热电联产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
  3.1 基础数据
    3.1.1热负荷及电力需求
    3.1.2秸秆资源供应
    3.1.3当地有关资源及能源价格
  3.2主要工艺路线与主要设备
    3.2.1装机方案及主要工艺
  3.3投资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初步分析
    3.3.1投资概算
    3.3.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3。
    3.3.3敏感性分析,见表3-4。
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的初步结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4.1初步结论
  4.2存在的主要问题
  4.3建议
第四章 生物质能供热/发电激烈政策初步研究
第一节 国外生物质能供热/发电激励政策概述
  1.1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得到了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政策支持
第二节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政策制定的目标
  1、英国
  2、德国
  3、丹麦
  4、政策驱动效果
第二节 我国生物质能供热/发电激烈政策概述
第三节 我国生物质能(供热)发电激励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法定的发展目标
  3.2缺乏系统的具体可操作的经济激励政策
  3.3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四节 政策行动框架
  4.1加强立法,明确目标
  4.2制定经济激励政策
  4.3政府搭台,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4.4企业是发展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的市场主体
  4.5公众参与舆论导向
第五章 研究初步结论、主要问题和开展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第一节 本研究的初步结论
  1.1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技术在中国推广应用基本可行
  1.2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项目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3按照现行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秸秆直燃热电厂无法商业化运行
第二节 在中国建设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源是建设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2.1.1秸秆资源实际可供量必须实地研究测算
    2.1.2秸秆到厂价格的构成、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需要进一步研究
    2.1.3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的区域差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2.2技术问题
  2.3政策问题
  2.4能力建设问题
  2.5关键设备问题
第三节 开展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3.1加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政策、法规的制定
  3.2制定具体的经济激励政策
    3.2.1确立收购生物质能电力法律责任
    3.2.2制定限期内的保护性价格政策
    3.2.3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生物质能开发和产业化
    3.2.4实行政策性融资纳入国家政策银行的扶持领域
  3.3开展中国秸秆资源可供性的研究
  3.4加强秸秆直燃(供热)发电信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5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不能一哄而上
第六章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第一节 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已为世界共识
第二节 国际社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动力
第三节 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第四节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
第五节 国际社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
第六节 中国已有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条件
第七节 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7.1总体目标
  7.2 2006-2010年发展目标:
  7.3 2011-2020年发展目标:
第九节 政策建议


表目录
  表1-1 以秸秆为燃料的(热)电厂主要技术参数对照表
  表2-1 丹麦打捆机性能参数
  表2-2 调研方案设计与调查样本数量分布
  表3-2 金塔秸秆热电联产项目敏感性分析结果表
  表3-3 宜城秸秆热电联产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3-4 宜城秸秆热电联产项目敏感性分析结果表
  表4-1 以欧分计算的补偿额一览表  欧分/kwh
  表6-1 成本与市场相互作用示意图

报告简介

  中国每年约有2亿t以上的剩余农作物秸秆,由于没有适宜的用途,不得不在田间直接焚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已成为中国北方产粮地区严重的生态问题,引起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秸秆直接燃烧(供热)电技术,可能是将中国大量剩余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可行的工艺技术路线。
  引进技术,在中国建设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尚存在资源可供性、技术的适应性和鼓励政策落实等障碍问题,需要关注、研究并提出解决思路。
  课题组首先对瑞典、丹麦、德国、西班牙四国秸秆直燃供热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进行考察,了解秸秆直燃供热发电在欧洲是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认识到中国与欧洲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市场和政策法律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课题组重点对中国甘肃金塔县和湖北省宜城市2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资源可供性调研和实际工程可行性研究。甘肃金塔县作为中围北方的典型,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气候干旱,一年只种植一季,拟建设6MW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湖北省宜城市(县级市),地处长江以北,属于中国中部偏北地区,气候较湿润,每年种植两季以上农作物,种植品种较多;气候、温度、湿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均适中,拟建设25MW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课题组对中国典型地区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秸秆资源可供性,收储运系统的运营模式、成本费用,秸秆到厂价格及变化趋势等作了详细的研究,摸索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秸秆资源可供性的一般性规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两个秸秆直燃热电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秸秆直燃热电厂的投资单位造价和上网电价,并与当地燃煤电厂单位造价和上网电价进行比较,研究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同时,对国内外生物质(供热)发电的激励政策,也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通过一年的国外考察、现场调研和秸秆直燃(供热)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我们对于引进技术在中国建设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形成以下初步结论:
  l、引进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技术,在中国推广应用基本可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剩余农作物秸秆的数量越来越多。中国县乡及农村的道路状况大大改善,运输行业基本实现市场化,平原地区的秸秆运输半径可以适当加大,秸秆资源可供应量有一定保证。中国可以借助原有的、遍布农村各个角落的粮、棉收储机构兼营秸秆收储业务,保证每年持续稳定地将数万、数十万吨能源密度较低的农作物秸秆供应到电厂。同时,中国长江以北广大地区,通过露天存放秸秆,可以简化存储设施,大大降低存储成本和秸秆的到厂价格。因此,从资源可供性分析,引进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技术,在中国推广是可行的。
  2、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是中国最大的支农和节能环保项目,一旦示范成功,将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如果2亿t剩余秸秆中有1/5被利用,就将有4000万t秸秆转化为清洁燃料,中国农民每年将由此增加收入100多亿元,每年可以节约标煤2000万t,减少约4000万t的温室气体排放。
  3、执行现行燃煤(热)电厂的上网电价,秸秆直燃(热)电厂无法维持商业化运行。由于部分设备需要引进,目前项目单位造价水平高于同规模燃煤(热)电厂,增加了投资成本;秸秆折合标煤的到厂价也均高于当地标煤价格,且秸秆直燃热电项目的运营费用也较燃煤(热)电厂高,这些都增加了运行成本。但是,如果参照欧洲对于生物质(供热)发电的激励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两个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是完全可以实现商业化运行。
  文章还指出,目前在中国建设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秸秆资源实际可供量必须实地研究测算。由于国内尚未规模化利用秸秆资源,秸秆资源总量、资源可供量缺乏科学准确的测算方法。而且,在实测秸秆资源总量基础上,还须充分考虑多种变化因素,如种植面积的增减量因素、农户自用数量因素、秸秆的可收集性及经济运输距离等等,由此才能测算出秸秆实际可供数量。
  ②秸秆到厂价格的构成、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秸秆到厂价格是由秸秆的收购价格和储运价格决定的。秸秆的收购价格则是由秸秆本身的价值和农民的收集成本决定的。目前,在中国,由于许多秸秆没有使用价值,因此秸秆的收购价格主要是由当地农民的收集成本,也就是由当地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决定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秸秆收购价格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秸秆的可收购数量,而且还是决定秸秆到厂价格的主要因素。
  ③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的区域差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国地域辽阔,气候、资源状况、种植习惯、农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千差万别,各地的秸秆资源状况及其可供性,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任何具体地区的秸秆资源量和秸秆到厂价格,不具有普遍性。
  ④国外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的设备与运行经验,一般是适合单一原料,引进技术的改造问题,也必须予以重视。
  报告还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有:加快与秸秆直燃(供热)发电项目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防止项目一哄而上等。
  该报告对于关注中国生物质能,特别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可再生能源(供热)发电的人士,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返回】     【关闭
付费报告      
购买方式:    报告订购单下载
客服经理-段小姐
电 话:010-85863259
电 话:010-85860278
邮 箱:duanjy@3see.com
传 真:010-85863454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能源产业最新报告
能源石化最新报告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