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完成日期:2005年11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6500 | 6800 | 6800 | |
优惠价 | 6200 | 6500 | 65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概况第一节 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行业界定及分类
二、有色金属行业地位及作用分析
三、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技术特征
第二节 行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矿基本情况介绍
二、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有色金属关联行业影响分析
一、电力行业
二、下游相关行业
第四节 有色金属行业政策分析
第二章 2004-2005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发展概述
第一节 发展现状与基本特点
一、联合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提高
二、初级产品向资源丰富国家转移
三、依靠科技进步,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四、国际贸易日趋活跃
五、有色金属价格增长迅速,达到高峰又有所回落,但仍然持增长势头
第二节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要
一、美国
二、日本
三、欧洲
四、亚太
第三章 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深度分析
第一节 产业政策
一、出口退税分析
二、我国矿业税目情况
三、我国矿业主要收费项目
四、主要涉外法规政策情况
五、进出口政策概述
六、国内外有色矿业政策对比
第二节 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一、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
(一)出口退税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出口的影响
(二)有色企业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措施
二、出口退税对我国铝业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对部分铝产品进出口税率的调整
(二)对国内铝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铝价的影响
三、对我国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一)有色金属行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二)有色金属行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三)我国有色金属政策壁垒调整的方向
第四节 产业集中度分析
第五节 产业赢利能力分析
第六节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绩效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历年销售收入及利润变化情况统计及发展趋势分析
(二)有色金属行业职工历年收入水平统计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 2004-2005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04-2005年行业运行概况
一、供求情况
二、库存情况
三、原材料供给
四、成本因素
五、政策影响
六、汇率变动
第二节 2004-2005年有色金属各品种发展分析
一、铜:短期强劲,长期回落
二、铝: 供给下降 铝价上升
三、铅:缺口加大 溢价上升
四、锌:消费增长 价格攀升
五、锡:价格坚挺 新高在即
六、镍:库存充足,镍价蹒跚
七、黄金:需求增长 金价逞强
第五章 中国金属铝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行业概况
一、中国铝产业概况
(一)行业特征
(二)我国铝产业链的分析
二、世界铝业状况发展趋势
三、我国铝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目前的铝业概况
(二)铝业的前景
四、中国铝工业与世界铝工业发展及差距
五、国际铝市场分析
第二节 我国铝行业整体运行分析
一、我国铝行业总体运行形势
二、中国铝工业经济效益状况
第三节 我国铝行业生产状况分析
一、我国铝生产与产量概况及我国历年铝产量变化趋势
(一)中国铝生产发展概况
(二)中国历年铝产量统计及变化趋势
二、中国铝生产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预测
(一)我国铝产业结构特征
1、企业结构
2、布局结构
(二)我国铝企业2004-2005生产结构现状及分析
(三)中国铝企业2004-2005年产量统计分析
第四节 中国铝市场供求与消费现状分析
一、铝业供给现状分析
(一)氧化铝供给现状
(二)原铝供给现状
1、电解铝供给现状
2、再生铝供给现状
3、铝进出口现状
(三)铝加工业供给现状
二、原材料供给现状
(一)我国铝土矿石的供需状况
1、我国铝土矿储量现状
2、我国铝土矿的地质分布特点
(二)氧化铝供需状况、市场形势及其走向及对策
1、氧化铝供需状况
2、市场形势及其走向
3、2005年氧化铝产量
(三)关注铝再生
三、我国铝业需求现状分析
(一)我国铝业需求总量
(二)我国铝业需求结构
(三)我国铝业需求变化原因分析
四、我国铝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一)消费结构现状及历年消费统计分析
(二)消费需求趋势展望
第五节 我国铝行业进出口形势分
一、中国铝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二、2004-2005我国铝进出口分析
三、2004-2005我国铝行业分品种出口统计
四、2004-2005我国铝行业分品种进口统计
第六节 我国铝业发展预测
一、未来五年铝业需求预测
二、未来五年我国主要用铝行业原铝消费预测
(一)影响原铝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1、国家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影响铝消费
2、美国经济负面影响铝消费
3、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望延续,并带动铝消费增长
(二)原铝消费预测
三、我国主要铝材产品需求预测
(一)铝箔
(二)挤压型材
五、未来五年铝业供给总量预测
(一)资源供给约束分析
(二)未来供给分析预测
六、未来五年影响铝业的重要因素分析
(一)电力供需平衡和电价
1、我国电力供应情况
2、我国电力消费情况
3、电价对电解铝业影响分析
(二)氧化铝供应及其价格
1、氧化铝价格波动分析
2、氧化铝价格走势预测
七、铝业经营策略建议
第七章 中国金属铜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铜行业概况
一、行业地位、特征与我国铜产业链的分析
二、世界铜及铜合金轧制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三、我国铜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2004-2005我国铜加工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2006年我国铜加工业展望
四、中国铜行业与世界主要生产国的对比
(一)当前国内外铜生产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分析
(二)国内外铜企业产铜成本比较分析
(三)国内外产铜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市场占有率分析
(四)国内外产铜企业主导产品的品质分析
(五)国内外产铜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分析
五、国际铜市场分析
(一)世界铜市场供需格局及铜进出口贸易量统计
(二)国际铜市场主要特点分析
(三)世界主要铜出口国介绍
(四)世界主要铜消费市场介绍
(五)世界铜市场分析预测
第二节 我国铜行业整体运行分析
一、中国铜业地区结构
二、中国铜工业经济效益状况
三、2004-2005我国铜行业运行状况统计数据分析
四、我国铜行业运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我国铜行业生产状况分析
一、我国铜生产与产量概况及我国历年铜产量变化趋势
(一)中国铜生产发展概况
(二)中国历年铜产量统计及变化趋势
二、中国铜加工企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铜加工企业现状
1、我国铜加工企业的数量及分布
2、铜加工业的产能统计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高,成本下降,竞争力有所提高
4、铜加工材产量
5、铜加工材进出口贸易情况
6、铜加工材消费量情况
(二)我国铜加工业面临的形势
1、企业规模小,规模效益差
2、产品结构进一步恶化
3、能耗高,金损大,环境污染严重
4、职工文化水平较低,技术素质不高
5、地区发展不平衡
6、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7、加入WTO后对我国铜加工业的影响
(三)我国铜加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1、开发我国短缺的高新产品生产技术
2、开发对提高加工产品质量、精度、表面、性能十分关键的设备及控制技术
第四节 中国铜市场供求与消费分析
一、铜业供给现状分析
二、我国铜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一)消费结构现状及历年消费统计分析
(二)消费需求趋势展望
三、电力、汽车、家用电器三大行业用铜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2004-2005年电力、汽车、家用电器三大行业需求及需求预测分析
(二)电网用铜对铜需求增长贡献分析
四、电缆工业对铜导体材料的需求分析
(一)对铜导体的性能要求分析
(二)铜杆加工能力分析
(三)铜杆生产能力的整合
(四)废铜处理技术的研究据统计
五、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六、原材料供给现状
(一)我国铜矿储量现状
1、中国铜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我国铜矿储量与分布
(二)、近年来我国铜矿勘查进展
(三)、我国铜资源勘查开发展望
1、我国铜资源的特点
2、综合利用情况
(四)世界铜矿的供需状况
(五)电解铜供需状况分析
(六)关注铜再生
1、铜再生行业近观
2、我国铜再生利用的发展及对策
第五节 我国铜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
一、2003-2004年我国铜出口形势回顾
二、我国历年铜进出口统计及变化趋势
三、近年来我国铜进出口总量变化原因分析及影响
(一)精铜进口显著下降
(二)出口异乎寻常地增加
(三)精铜净进口的下降,加剧了国内铜市的紧张
(四)我国将对锌、铜、镍课征出口税
四、中国铜的进出口对全球铜市场的影响
五、2004年我国铜出口政策调整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涉及铜生产企业的相关退税政策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铜生产企业的影响
(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铜生产企业的应对措施
六、我国铜出口政策三次变化回顾及影响分析
(一)加入WTO后的关税减让
(二)边贸优惠政策的取消
(三)出口退税率的下调
七、2005-2006年国内铜市场分析预测
(一)生产方面
(二)进出口方面
(三)消费方面
第六节 我国铜业发展预测
一、未来五年铜业需求总量预测
二、未来五年我国主要用铜行业原铜消费预测
三、我国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四、我国铜原料市场分析对策
第七章 中国铅锌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我国铅锌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2004年我国铅锌加工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2005年我国铅锌加工业展望
第二节我国铅锌行业整体运营状况分析
一、2004年我国铅锌行业运行形势回顾以及主要指标统计分析
二、2005年上半年形势分析
三、2005年下半年和2006全年铅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分析
四、2006年驱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三节 我国铅锌行业生产状况分析
一、我国铅锌生产与产量概况及我国历年铅锌产量变化趋势
二、中国铅锌生产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预测
第四节 我国铅锌需求与消费分析
一、我国铅锌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一)消费结构现状及历年消费统计分析
(二)消费需求趋势展望
(三)建筑、汽车电池、电网建设、三大行业耗铅锌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二、建筑、汽车电池、电网建设三大行业用铅锌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05-06年建筑、汽车电池、电网建设、陶瓷三大行业用铅锌需求预测分 析
(二)建筑需求对铅锌需求增长贡献分析
(三)从汽车电池需求看铅锌市场淡旺期走势
(四)电网用铅锌对铅锌需求增长贡献分析
三、建筑行业对铅锌的需求现状及发展预测
(一)、建筑对铅锌的需求现状
(二)、未来建筑行业对铅锌需求预测
四、铅锌材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二)铅锌材在汽车中的使用方向
(三)汽车用铅锌材前景展望
五、铅锌业新的需求趋势
(一)活性纳米氧化锌成为陶瓷产业新原料
(二)国内压铸锌合金需求旺盛
(三)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量大增
(四)2005年各类铅酸蓄电池对铅的需求分析
第五节 铅锌产业技术新趋势分析
一、提高沸腾炉床能率的探讨
二、我国炼铅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红狗锌精矿生产电锌净化工艺探索
四、使用电积工艺直接萃锌第一家
第六节2006年铅锌市场及影响因素
一、供给形势的变化
二、生产成本的变化
三、销售市场的变化
四、产业结构的变化
五、消费趋势的变化
第八章 其他子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锡
一、锡矿情况分析
二、精锡产量分析
二、锡市场分析
第二节 镍
一、镍资源发展分析
二、合理利用海外镍矿资源
三、出口征税对镍市影响
四、镍市供应短缺将持续至2006年
五、国际镍价演变趋势分析
六、国际镍市2005年走势展望
第三节 钨
一、钨资源开发与发分析
二、2004年钨市场回顾
三、我国钨铁生产和消费
四、我国钨品进出口分析
五、钨精矿价暴涨原因和对策
六、我国钨行业危机
第四节 镓行业
一、需求与生产状况
二、市场状况
三、供求趋势
第五节 钴行业
一、需求与生产状况
二、市场状况
三、供求趋势
第六节 钼行业
一、需求与生产状况
二、市场状况
三、供求趋势
第七节 金矿行业
一、需求与生产状况
二、市场状况
三、供求趋势
第八节 银矿行业
一、需求与生产状况
二、市场状况
三、供求趋势
第九节 铂族金属行业
一、铂族矿情
二、铂
三、钯
第十节 稀土金属行业
一、矿产情况
二、供求分析
第九章 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2004年有色金属价格分析
一、有色金属价格跌宕起伏
二、供需基本面是推动价格走高的决定因素
三、美元贬值是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
四、投机资金的涌入增加了有色金属价格波动风险
第二节 有色金属资源主导的格局分析
第三节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分析
一、中国有色行业景气度表现明显弱于国外
二、行业景气时间将会延长
第四节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SWOT分析
一、强势
二、弱势
三、机会
四、风险
第五节 铜业投资分析
一、铜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总体投资机会的把握
(二)不同产品的投资机会
(三)各地区铜业投资机会
二、铜业投资风险
(一)原材料供应风险
(二)产能扩大和价格风险
(三)政策风险
三、当前投资增长中的基本问题及2006政策展望
(一)目前投资基本状况
(二)投资增长方式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关系
(三)未来投资政策措施
第六节 铝行业投资分析
一、铝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铝业供需平衡分析及产业总体投资机会的把握
(二)铝业政策调整及相关投资机会
二、铝业投资风险
三、中国铝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第七节 铅行业投资的前景
一、有关铅产品投资政策分析
二、铅产业投资的前景
第八节 锌行业投资的前景
一、投资氧化锌品种参考分析
二、有关锌产品投资政策分析
三、锌产业投资的前景
第十章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有色金属的发展
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有色金属工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取得积极成果
三、有色金属工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四、有色金属工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前景
第二节 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影响分析
一、有色金属工业与电力供应分析
二、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影响
三、有色金属工业应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措施
第三节 期货市场对有色金属工业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 有色金属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人民币升值对铜市影响分析
第十一章 行业著名企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节 金川集团公司
第三节 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 江西铜业
第五节 株洲硬质合金厂
第六节 美国铝业
第十二章 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06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品发展趋势
(一)有色金属基本品种大体保持不变,高科技产品将影响
(二)品牌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
(三)废旧产品回收量将提高
二、价格变化趋势
(一)促使有色金属价格上扬的原因
(二)国内有色金属价格走势
三、渠道发展趋势
(一)大厂商将增强自营销售能力
(二)在国际市场中,代理商将会更受欢迎
(三)电子商务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
四、用户需求趋势
(一)铜的消费趋势
(二)铝的消费趋势
(三)铅和锌需求趋势
第三节 2006中国有色金属市场发展预测
(一) 市场规模预测
1、生产总量预测
2、产品需求预测
(二) 市场结构预测
第四节 我国有色金属市场竞争趋势
一、竞争内容:由占有市场转向占有资源
二、竞争对象:由大有色企业与小有色企业转向大型有色企业之间
三、竞争方式:由单打独斗转向联合竞争
四、竞争结果:由有色金属利益向下游转移转向互利双赢
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最常用的10种有色金属:铝、铜、铅、锌、镍、镁、锡、钛、汞、锑,其中铝、铜、铅、锌四种常用金属的产量占全国有色金属产量的90%以上。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汽车、冶金、包装、国防和高科技等重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5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量大幅度增长,1~6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累计达到738.32万吨,同比增长14.8%;市场需求强劲,产销率保持着较高水平,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利润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5月份有色金属采选业利润同比增长149.7%,整个行业景气指数在不断提高,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景气指数从第一季度的143.3点上升到150.7点,上升了7.4点;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景气指数从第一季度的136.8点上升到145.2点,上升了8.4点。
从流通环节看,2005年上半年有色金属价格在2004年高价位的基础上继续高位运行,但涨幅要比2004年有所下降,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是铜和锌,铜价屡创历史新高。1~6月,有色金属流通环节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增长了10.94%,比年初增长3.85%。从不同的品种看,价格涨幅最大的是铜、锌、铅。铜价1~6月累计同比增长了27.03%;锌和铅的价格同比分别增长了13.49%和14.32%;但铝价1~6月累计同比下降了1.98%。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有色金属产量不断增加,2006年市场需求将由快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由供求偏紧向供求平衡转变,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从高位小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本研究报告依据据国家统计局、国资委、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等权威渠道数据,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编写而成。报告全面总结了2004-2005全球与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情况,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充分的论述,从产业层面上剖析产业现状特点,针对产业的供需矛盾阐述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多个角度揭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与竞争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及捕捉投资机会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依据。
2005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量大幅度增长,1~6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累计达到738.32万吨,同比增长14.8%;市场需求强劲,产销率保持着较高水平,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利润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5月份有色金属采选业利润同比增长149.7%,整个行业景气指数在不断提高,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景气指数从第一季度的143.3点上升到150.7点,上升了7.4点;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景气指数从第一季度的136.8点上升到145.2点,上升了8.4点。
从流通环节看,2005年上半年有色金属价格在2004年高价位的基础上继续高位运行,但涨幅要比2004年有所下降,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是铜和锌,铜价屡创历史新高。1~6月,有色金属流通环节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增长了10.94%,比年初增长3.85%。从不同的品种看,价格涨幅最大的是铜、锌、铅。铜价1~6月累计同比增长了27.03%;锌和铅的价格同比分别增长了13.49%和14.32%;但铝价1~6月累计同比下降了1.98%。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有色金属产量不断增加,2006年市场需求将由快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由供求偏紧向供求平衡转变,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从高位小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本研究报告依据据国家统计局、国资委、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等权威渠道数据,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编写而成。报告全面总结了2004-2005全球与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情况,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充分的论述,从产业层面上剖析产业现状特点,针对产业的供需矛盾阐述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多个角度揭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与竞争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及捕捉投资机会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