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中国电梯行业市场分析及预测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5年8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6800 | 7000 | 7200 | |
优惠价 | 6500 | 6700 | 69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部分 产业概述及产业发展环境第一章产业概述
第一节 产业概述
第二节 行业特征分析
一、电梯生产能力增长迅速
二、技术发展紧跟世界潮流,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三、行业的发展与外资及民间投资密不可分
四、电梯行业的“双高”产品具有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双重壁垒
五、市场潜力很大,供过于求动态变化
六、整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经营重心有转移的迹象
七、国际行业标准正在实行中
第三节产业上下游分析
第四节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2005年国外电梯发展及中外比较分析
第一节国际电梯市场状况分析
一、世界电梯行业的发展状况
1、第一、二代:无机房电梯(主机下置式无机房电梯)
2、第三代:无机房电梯(主机置于导轨或轿厢顶上)
3、第四代:无机房电梯(主机与导轨和轿厢分离)
二、世界电梯行业的发展特点
三、世界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中外电梯技术比较分析
第三章电梯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及战略取向
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七大趋势
三、中国区域发展趋势十大预测
第二节 上下游对电梯产业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电梯产业受房地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二、电梯产业受钢材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对信贷政策的解析
第四节 面向国际市场制定我国电梯产业政策
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四章2005-2006年电梯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和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产业自身经济周期分析
第二节产业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我国电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一、永磁同步技术
二、乘客识别系统
三、指纹识别系统
四、别墅家用电梯技术
第四节 电梯的弹性发展方向—绿色电梯
第五节 从用电紧张看电梯节能的趋势
第五章2006年电梯需求预测和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需求回顾
第二节 中国电梯需求预测
一、宏观法(数学模型法)预测中国2006年、2010年电梯消费总量
二、微观法(市场调研法)预测2006年、2010年电梯消费总量
(分住宅电梯、别墅电梯、人口老龄化用梯、在用电梯更新、自动扶梯、医用电梯的分析与预测)
三、市场调研法预测中国2006年、2010年电梯需求
第三节 电梯行业发展新趋势
一、开发商电梯选择与综合成本的考虑
二、小机房电梯将全面替代普通电梯
三、扩大迷你真空电梯美国靓丽上市
四、停电电梯也能自动开门
五、边等电梯边看电视
第六章产业的替代和威胁
第一节 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国内的机电、电气等相关企业、外电梯厂商、电梯部件厂)
第二节 行业替代品分析
第三部分 2005-2006年产业市场格局分析
第七章 电梯资本状况分析
第一节 资本结构及变化
第二节产业国有资本状况
第三节产业外资进入状况
第四节 产业民营资本投资状况
一、民营资本投资的三大反差
二、民营资本应避免的八大误区
第五节产业资本融资和2005年资本运作状况
第八章 电梯产品供给结构
第一节 电梯生产规模及区域分布
第二节 电梯产品的结构合理性
第三节 2005下半年和2006年高层住宅电梯发展分析
第四节 2005下半年和2006年别墅电梯发展分析
第五节 2005下半年和2006年自动扶梯发展分析
第九章 2005-2006年电梯价格变动及预测
第一节 价格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2005年上半年电梯价格波动回顾
第三节 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电梯价格预测
第十章 电梯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电梯企业的经营策略分析
一、电梯市场营销发展方向
二、以广州日立电梯公司为例研究电梯企业价值链增值模式
三、中国电梯企业生态环保营销的发展研究
四、某医院医用电梯招标案例分析
五、电梯改造失误案例分析
第二节 电梯产业公司概况
一、我国电梯产业公司概况
二、电梯产业公司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电梯企业新的竞争态势分析
一、企业竞争的新焦点:电梯技术和品种
二、企业的竞争品牌由国外品牌变为国外与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
三、企业的竞争价格由以前的趋高变为稍微下降并进一步趋于合理
四、企业的竞争采购由招标采购向竞争性采购过渡
第十一章 2005年电梯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一节产品进出口分析(总量、品种、价格、进出口国分析)
第二节进出口依存度分析
第三节进出口预测
第十二章 2005年电梯区域分析
第一节产业区域分布状况
第二节分区域电梯产业发展状况(华东、中南、东北、华北)
第三节我国在用电梯需更新数量地域统计分析
第四部分 2005年电梯行业经营状况和竞争力分析
第十三章 2005年电梯核心竞争力分析及构建
第一节三菱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中国奥的斯电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迅达中国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第十四章 2005年竞争格局预测
第一节影响电梯行业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行业供给变化趋势
第三节未来供给能力预测
第四节未来行业竞争格局预测
第五节国外产业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第六节产业科技进步分析
第五部分 2006年电梯行业发展分析和投资建议
第十五章 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需求增长的投资机会
第二节细分产品投资方向
第三节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第十六章 投资风险
第一节产业进退入风险
第二节行业投资风险评估
图表目录:
图表:我国电梯产量的增长轨迹
图表:我国2004年销量过千台以上厂家地区分布统计
图表:2004年我国电梯生产量和主要生产厂家的区域分布情况统计图表
图表:200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统计数字(未含港台澳)
图表:中国电梯行业外资引进发展历程
图表:中国历年电梯产量汇总统计图表
图表:1994年-2006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统计图表
图表:1994年-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图表
图表:1994年-2004年我国电梯产品进出口情况统计图表
图表:我国历年人均电梯拥有量与城市化率统计图表
图表:1994年-2005年我国电梯市场绝对集中度变化情况统计图表
图表:1994年-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与电梯行业销售收入统计数据
图表:近10年来我国各类电梯产量占总产量比例统计图表
图表:1994年-2005年上半年各类电梯产量变化统计图表
图表:2004-2005年上半年我国电梯产量区域分布图表
图表:我国在用电梯数量区域分布图表
图表:我国历年电梯产量增长趋势折线图表
图表: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主要进口产品比例图表
图表: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主要出口产品
图表:1994年-2005年上半年我国电梯产品进出口数量对比图表
图表:1994年-2005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电梯占全国产量的比例变化图表
图表:1994年-200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电梯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表
图表:1994年-2004年我国电梯进出口金额的对比图表
图表:1994年-2005年我国电梯市场绝对集中度变化趋势图表
图表:上海三菱电梯历年销售收入柱状图表
图表:上海三菱电梯平均单价走势图表
图表:国际市场上产品的生命周期转换图表
图表:2005年上半年我国各类电梯产量比例图表
图表:我国四大城市电梯品牌首选率对比图表
图表:2005年主要行业电梯需求预测
图表:我国电梯产量增长走势
图表: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住宅电梯比重
图表: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别墅电梯产量
图表:2005年上半年各主要地区电梯消费占全国的比例
图表:2006年各主要行业对电梯需求预测
图表:2005年上半年国内电梯市场主要钢材价格指数
图表:略………..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电梯需求量越来越大。总趋势是上升的,但20多年来有起有落,目前进入了“第三次浪潮”,2004年总产量超过了8万台,而且目前还没有减速的迹象。从1949年建国以来全国共生产安装了61万多台电梯。尽管如此,我国的电梯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全世界平均1000人有1台电梯,我国如果要达到这个水准,还需要增加70万台。到那时候,全国在用电梯将达到130万台,每年仅报废更新就需要6万台。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电梯行业创造了广阔的舞台!
我国电梯行业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产能力。兴旺的电梯市场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的知名电梯公司,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日本三菱、日立、东芝、富士达等13家大型外商投资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4%。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的引进对国内电梯企业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苏州江南、山东百斯特、浙江巨人、上海华立、昌华、东莞飞鹏、宁波宏大、苏州申龙和东南液压电梯等一批优秀的电梯品牌有被外资企业挤出市场的可能。相反,现代企业的示范作用使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定位与出路。目前国内市场需要的电梯产品,我国电梯行业几乎全部可以生产,不但大量替代了进口,而且有一定的出口。
电梯行业产业结构正在改善。在国外各大电梯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的同时,德国威特、西班牙塞维拉等一些优秀的电梯配件公司也在我国建立了合资企业,一批内资配件生产企业如宁波欣达、宁波申菱、张家港润发、上海新时达、老港申菱、沈阳蓝光、常熟曳引机、河北东方等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越来越多的电梯企业注意到了安装和维修保养的重要性,单纯扩大制造能力的重复建设减少了,尽量贴近使用现场的服务网点增加了,这样不但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可靠性,缩短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服务距离,而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产电梯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正在稳步提高。自1985年我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8以来,先后等同或等效采用了一批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的标准。标准的高起点使我国电梯行业在技术上居于有利地位。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如无机房电梯、无齿轮曳引机、永磁同步拖动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国际上也是刚刚出现,我国就有许多企业可以生产了。国产电梯以其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为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入WTO,意味着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成员国之间要消除歧视性贸易壁垒,遵守相同的游戏规则,要给客户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我们应该看到它给电梯的进口提供了便利,也应给电梯的出口提供便利。由于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基本上全都在我国建设了生产基地,所以电梯的进口量不会迅猛地增长,而扩大出口是很有前途的。
为了全面了解2005年电梯行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解读国家"房地产过热"的产业政策对电梯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电梯行业在2006发展预测,北京华经视点研究中心组织了十多位业内专家,编写了《2005-2006年中国电梯行业市场分析及预测研究报告》。本报告全文约12万字,尽七十张数据图表,共分为五部分分别对2004年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2005和2006年电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是电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战略投资者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电梯行业竞争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优势特点:
数据翔实、准确、内容全面、分析具体。关注行业焦点,探讨问题背后的对策,尤其是对产业政策的解读、电梯投资状况分析、电梯行业重点企业的报道、在建拟建工程统计等问题的研究及分析,是我们精心策划、详实研究、统计分析后奉献给您的精品。
数据来源于:
国家统计局、中国电梯工业协会、中国海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以及华经视点的实地调查。
我国电梯行业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生产能力。兴旺的电梯市场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的知名电梯公司,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日本三菱、日立、东芝、富士达等13家大型外商投资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4%。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的引进对国内电梯企业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苏州江南、山东百斯特、浙江巨人、上海华立、昌华、东莞飞鹏、宁波宏大、苏州申龙和东南液压电梯等一批优秀的电梯品牌有被外资企业挤出市场的可能。相反,现代企业的示范作用使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定位与出路。目前国内市场需要的电梯产品,我国电梯行业几乎全部可以生产,不但大量替代了进口,而且有一定的出口。
电梯行业产业结构正在改善。在国外各大电梯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的同时,德国威特、西班牙塞维拉等一些优秀的电梯配件公司也在我国建立了合资企业,一批内资配件生产企业如宁波欣达、宁波申菱、张家港润发、上海新时达、老港申菱、沈阳蓝光、常熟曳引机、河北东方等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越来越多的电梯企业注意到了安装和维修保养的重要性,单纯扩大制造能力的重复建设减少了,尽量贴近使用现场的服务网点增加了,这样不但提高了电梯的使用可靠性,缩短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服务距离,而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产电梯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正在稳步提高。自1985年我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8以来,先后等同或等效采用了一批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的标准。标准的高起点使我国电梯行业在技术上居于有利地位。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如无机房电梯、无齿轮曳引机、永磁同步拖动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国际上也是刚刚出现,我国就有许多企业可以生产了。国产电梯以其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为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入WTO,意味着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成员国之间要消除歧视性贸易壁垒,遵守相同的游戏规则,要给客户提供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我们应该看到它给电梯的进口提供了便利,也应给电梯的出口提供便利。由于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基本上全都在我国建设了生产基地,所以电梯的进口量不会迅猛地增长,而扩大出口是很有前途的。
为了全面了解2005年电梯行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解读国家"房地产过热"的产业政策对电梯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电梯行业在2006发展预测,北京华经视点研究中心组织了十多位业内专家,编写了《2005-2006年中国电梯行业市场分析及预测研究报告》。本报告全文约12万字,尽七十张数据图表,共分为五部分分别对2004年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2005和2006年电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是电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战略投资者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电梯行业竞争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优势特点:
数据翔实、准确、内容全面、分析具体。关注行业焦点,探讨问题背后的对策,尤其是对产业政策的解读、电梯投资状况分析、电梯行业重点企业的报道、在建拟建工程统计等问题的研究及分析,是我们精心策划、详实研究、统计分析后奉献给您的精品。
数据来源于:
国家统计局、中国电梯工业协会、中国海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以及华经视点的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