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房地产业分析报告
完成日期:2005年8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3000 | 4000 | ||
优惠价 | 2800 | 38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一.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特点1.1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1.2 房地产业的一般特点
1.3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特点
二.2004年房地产业发展状况
2.1 市场供求状况
(一)投资开发状况
(二)市场需求状况
(三)供求失衡状况
2.2 房地产企业效益状况
(一)负债
(二)盈利
2.3 房地产市场价格状况
(一)价格上涨情况
(二)价格影响因素
(三)房地产“泡沫”辨析
三.2004年房地产业政策环境
3.1 控制土地供给
3.2 调整信贷政策
3.3 规范城市拆迁
四.2005年发展预测与政策建议
4.1 发展趋势。
4.2 2005年1季度情况
(一)供给
(二)需求
(三)价格
4.3 政策建议
(一)防止住宅用地的“饥饿性”供应
(二)控制“被动需求”
(三)发挥金融税收杠杆作用
(四)实质性启动廉租房工程
(五)以经济适用房为核心增加有效供给
(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
2004年以来,国家针对局部地区和局部市场上出现的房价波动较大、投资过热的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宏观调控的效果在2005年开始显现。
2004年我国房地产业延续了2003年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房地产供求总量和结构上的矛盾导致房价全面上涨。
本报告考察了影响房价的长期和短期因素。1998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以后,居民对住房的“自住性需求”逐步释放,改善居住水平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市拆迁引发的“被动需求”和城市新增人口、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也迅速增加。个人储蓄逐年增长,个人资产迅速增加引发了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以上因素构成了支撑房地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热点的形成、外资和投资性、投机性资金的流入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都产生了冲击。土地取得方式的改革、建材价格、开发成本以及房地产品存量状况则对供给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局部地区和局部市场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泡沫”成分。
2005年我国的房地产业将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国家强化宏观调控的背景发展。在国家控制投资规模,紧缩地根、银根的调控政策影响下,一方面,房地产供给增长速度小于需求增长速度的状况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土地供应减少将推动土地价格继续上涨,提高了房屋建筑成本。总体上讲,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的局面仍将延续。
最佳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必须把短期的投资与投机性需求和长期投资者以及普通购房者对房地产的实际需求有效地区分开来。对于投资性购房比例过高这类局部性的风险的防范和抑制,应以不对行业和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利益造成损害为尺度。短期内,为平抑局部地区和局部市场的房价,政府可以采取限制供给与需求的双紧措施。但是从长期来看,一切控制需求的手段,如加息、征收不动产税等,都将加重购房者的负担。政策在重点遏制投机者恶性炒作的同时,还应鼓励投资者和普通购房者的正常需求,因此,政策的长期重点仍在于增加有效供给。报告提出防止土地的“饥饿性”供给、在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实质性启动廉租房工程等政策建议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报告对于短期需求冲击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充分利用利率、税收等调控杠杆,减少被动需求,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
2004年我国房地产业延续了2003年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房地产供求总量和结构上的矛盾导致房价全面上涨。
本报告考察了影响房价的长期和短期因素。1998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以后,居民对住房的“自住性需求”逐步释放,改善居住水平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市拆迁引发的“被动需求”和城市新增人口、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也迅速增加。个人储蓄逐年增长,个人资产迅速增加引发了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以上因素构成了支撑房地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热点的形成、外资和投资性、投机性资金的流入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都产生了冲击。土地取得方式的改革、建材价格、开发成本以及房地产品存量状况则对供给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局部地区和局部市场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泡沫”成分。
2005年我国的房地产业将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国家强化宏观调控的背景发展。在国家控制投资规模,紧缩地根、银根的调控政策影响下,一方面,房地产供给增长速度小于需求增长速度的状况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土地供应减少将推动土地价格继续上涨,提高了房屋建筑成本。总体上讲,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的局面仍将延续。
最佳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必须把短期的投资与投机性需求和长期投资者以及普通购房者对房地产的实际需求有效地区分开来。对于投资性购房比例过高这类局部性的风险的防范和抑制,应以不对行业和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利益造成损害为尺度。短期内,为平抑局部地区和局部市场的房价,政府可以采取限制供给与需求的双紧措施。但是从长期来看,一切控制需求的手段,如加息、征收不动产税等,都将加重购房者的负担。政策在重点遏制投机者恶性炒作的同时,还应鼓励投资者和普通购房者的正常需求,因此,政策的长期重点仍在于增加有效供给。报告提出防止土地的“饥饿性”供给、在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实质性启动廉租房工程等政策建议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报告对于短期需求冲击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充分利用利率、税收等调控杠杆,减少被动需求,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