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3see网首页  >>  其他行业  >>  其他  >>  2005年福田指数――中国居民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
2005年福田指数――中国居民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5年9月
报告类型纸介版PDF Email版PDF 光盘版两种版本价格
价格26000
优惠价25500
English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部分 机动性指数研究背景
  一、机动性指数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际机动性相关指数的研究经验
       附图:国外著名指数体系举例1: 1996年--2005年美国三月份运输服务指数变化
       附图:举例2 1994-2000年ACSI 与美国500强公司利润成长率的关系
  三、福田指数定义和内容
    (一)、福田指数界定
       附图:中国居民机动性指数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
    (二)、 指数包含的内容
  四、 福田指数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定性方法—德尔斐法
       附图:德尔非研究方法的流程
    (二)问卷调查与实地质量控制
       附图:访问地点和样本分布

第二部分 2005机动性指数结果和发现
  发现一、中国城乡居民机动性发展空间大
    (一)、指数总得分较低,增长空间大。
       附图 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结果
    (二)、居民机动生活呈现“拥有机动工具的程度高,借助机动工具的出行程度低”的特点。
       附图:机动性指数一级指标得分
       附图 :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二级指标得分
       附图:中国居民过去一年人均出行半径
       附图:中国农村居民过去一年人均出行半径
  发现二、出行的增加是提高机动指数水平关键
       附图:二级指标重要性推导模型
  发现三、中国居民机动鸿沟明显
    (一)、不同机动水平的群体呈“碟”形分布,低指数群体数量大。
       附图:不同机动性水平的人群分布
    (二)、农民群体和城市离退休人员是低机动性水平的主要群体
       附图:中国居民(四个)不同机动性水平群体划分和主要特点
       附图:四个主要群体机动性指数得分
       附图:四个主要群体机动性二级指标的比较
    (三)、不同群体机动性水平差异大, 机动鸿沟明显。
    (四)、城市、城镇和农村三群体之间机动鸿沟明显,机动指数水平差异较大、特点突出。
      1、城市、城镇和农村指数水平差异较大。
       附图:城市、城镇和农村的机动性指数得分
       附图:城市、城镇和农村二级指标的差异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私人的机动车每月的使用频率
       附图:城镇乡三个群体生活中对机动性的依赖程度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人均最远出行半径(公里)
      2、城镇乡三群体典型代表的机动生活特点
       附图:城镇乡三个群体典型代表拥有的私人机动工具和使用特点
       附图: 城镇乡三个群体典型代表对私人机动工具使用条件的评价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典型代表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的情况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典型代表乘坐公交车的频次和每次出行公里数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典型代表乘坐公交工具出行条件的评价
    (五)、东西部地区的机动指数水平差异较大
       附图:中国六大区的机动性指数得分
       附图:本次访问的六大区域二级指标得分
    (六)、经济因素和职业因素对影响居民机动性水平影响较大
       附图:不同年龄段机动指数得分
       附图:不同收入水平群体机动性指数得分
       附图:不同行业机动指数得分
       附图:不同职业机动指数得分
  发现四、公共交通贡献大 城乡公共交通特点突出
    (一)、公共交通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附图:各种交通工具对中国居民的贡献度排序
    (二)、“档次低,使用少”是农村公共交通的显著特点。
       附图:城乡各种公共交通的使用频次比例
  发现五:私人交通工具发展城乡差异大,农村具有“拥有量大质量差”的特点
       附图:城乡拥有私人机动车辆的比例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不同私人车辆的使用频次比例
       附图:私人车辆的每月使用频率和每次的出行里程
  发现六:城乡居民生活出行特点突出,传统出行方式依然重要
    (一)、自行车和步行依然是城镇居民上下班最主要的通勤方式,公交车则是城市居民上下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附图:中国居民上下班/上下学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频次比例
       附图:城市居民上下班/上下学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频次比例
       附图:城镇居民上下班/上下学乘坐的主要交通工具的频次比例
    (二)、城镇乡三群体外地出行的特点显著。
       附图:城镇乡三个群体因私去往附近郊县/区出行的目的比例
       附图:城镇乡三个群体因私去往附近郊县/区出行的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频次
       附图:过去一年城市居民因私去本省其他城市的目的比例
       附图:过去一年城市居民因私去本省其他城市的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频次比例
       附图:过去一年因私去往外省的不同目的比例
       附图:过去一年因私去往外省的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频次比例
  发现七:机动工具使用条件制约了大城市机动效率
       附图: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不畅通报告率比较
       附图:七大城市交通工具拥有得分和上下班机动效率
       附图:七个受访城市上下班路程和时间
       附图:北京和上海日常生活出行乘坐次数和里程
  发现八:机动性带来丰富的收益
    (一)机动性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附图:不同的生活满意度群体与最远出行半径的关系
    (二)驾驶车辆的感受和机动性带来的收益对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影响大
       附图:不同私车一族的生活满意度
       附图:私车一族的出行的因素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程度
       附图:不同的出行活动频次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度
    (三)机动性动性带来了财富的增加
       附图:机动性指数和人均GDP的相关关系
       附图:不同收入水平过去一年的最远的出行的距离
    (四)机动性带来的丰富的隐形收益。
       附图:各种机动工具带来的不同隐形收益
       附图:无购买力限制条件下居民在不同场合机动工具及其品牌和色彩选择
    (五)私人机动车带来的收益在城市、农村、城镇有差异。
       附图:使用不同的私人机动工具带给城镇乡三个群体的主要收益
       附图:公共交通带给城镇乡不同群体的收益
  发现九:居民提高机动性的预期高
    (一)、城镇乡三群体提高机动性的预期普遍较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提高机动性意愿更为强烈。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机动性未来预期得分
    (二)、经济性车辆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附图:城乡三地的未来购车比例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预期购车价位分布
       附图:来购买不同车型的比例
       附图:购买原因
       附图:不同车辆类型的购买原因分析
    (三)、人们未来乘坐机动车的出行呈现高预期的特点,城镇和农村私人机动车用户的使用预期高于城市。
       附图:未来一年不同私人交通工具使用频次预期人数比例
       附图:未来一年不同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频次预期人数比例
       附图:未来一年私人机动车出行频次和每次出行公里数变化预期均值
       附图:未来一年公共机动工具的出行频次和每次出行公里数变化预期均值
      1、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预期
       附图:典型私人车辆未来一年每月使用频次变化
       附图:典型私人车辆未来一年每次的出行里程变化
      2、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预期
       附图: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频率预期变化
       附图:乘坐公交车辆的频次和每次出行距离的变化预期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每月使用频率预期变化
       附图:城镇乡三群体每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距离的预期变化
  发现十: 三个因素限制居民机动性的提高
    (一)、经济因素是限制人们的机动性的提高的首要因素。
       附图:增加乘坐公交工具与增加乘坐距离的主要原因
       附图:减少乘坐公交车辆与减短出行距离的主因
    (二)、行条件差也是影响人们的机动性提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附图:代表私人车辆用户对道路条件好坏的评价
       附图:代表私人车辆用户对道路畅通性评价
       附图:代表私人车辆用户加油的方便性评价
       附图:代表私人车辆用户维修的方便性评价
    (三)、环境保护因素是影响人们的机动性提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附图:精英人士和普通市民关注环境治理各种问题的比例
       附图:机动因素和环保因素与总的满意度的相关程度
研究总结:机动性一个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社会经济话题

报告简介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的汽车市场、铁路和航空运输、道路基础设施等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出继续高速发展的势头,这使中国居民借助机动工具的出行的机动能力提高较大,本项研究旨在以指数的形式对包括城市、城镇和农村在内的中国居民机动性水平的发展程度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科学的“中国居民机动指数”概念定义、指标体系和权数体系,并进行量化的研究和计算。2、中国居民机动性的发展特点、不同机动性水平的人群分布特点和不同群体之间机动鸿沟的测量和特点研究。3、城市、城镇和乡村三群体的机动生活形态研究。4、各种机动工具的购买使用、收益和未来预期的特点和趋势研究,其中包括机动性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和简介收益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5、中国居民机动性水平提高的限制因素研究。
返回】     【关闭
付费报告      
购买方式:    报告订购单下载
客服经理-段小姐
电 话:010-85863259
电 话:010-85860278
邮 箱:duanjy@3see.com
传 真:010-85863454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其他最新报告
其他行业最新报告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