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005年度中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产业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5年8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7000 | 7500 | 8000 | |
优惠价 | 6700 | 7200 | 77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1. 行业综述1.1 行业定义
1.2 其他行业参考
1.2.1.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
1.2.2. 铁路运输业
1.2.3. 钢铁工业
1.2.4. 弹簧行业
1.3 行业统计标准
1.3.1. 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1.3.2. 统计方法
1.3.3. 数据种类
1.4 2004年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综述
1.5 2004年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产业综述
1.6 近年来中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产业发展综述
2. 市场环境分析
2.1 政策环境分析
2.2 经济环境分析
2.3 社会环境分析
2.3.1. 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2.3.2. 环境保护的问题
2.4 技术环境分析
3. 市场竞争分析
3.1 国际市场分析
3.1.1. 世界铁路发展情况
3.1.2. 世界铁路机车车辆的应用情况
3.1.3. 世界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市场竞争格局
3.1.3.1. 庞巴迪(Bombardier)运输公司
3.1.3.2. 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
3.1.3.3. 德国西门子(Siemens)交通技术集团
3.1.3.4. GE运输系统集团
3.1.3.5. 德国弗莱德尔公司
3.2 中国市场分析
3.2.1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3.2.1.1. 中国客货车转向架发展历史
3.2.2.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市场竞争格局
3.2.2.1. 市场规模
3.2.2.2. 市场竞争格局
3.2.2.3. 国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布局
3.2.3. 产业区域分析
3.2.4. 经济类型企业分析
4. 产品分析
4.1产品结构
4.2主要产品分析(生产厂商)
4.2.1 转向架
4.2.2 车轴、车轮及其零件
4.2.3 铁路机车车辆制动器及零件
4.2.4 货车和机车钢结构、车体、连接通道
4.3主要产品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4.3.1 技术差距
4.3.2 造成与国外产品差距的主要原因
4.4 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4.4.1 国外新技术发展趋势
4.4.2 国内新技术发展趋势
5. 进出口分析
5.1 进出口概述
5.2 出口分析
5.2.1. 出口产品结构特征
5.2.2. 出口企业类型特征
5.2.3. 出口地区特征
5.2.4. 出口贸易方式特征
5.2.5. 出口国别特征
5.3 进口分析
5.3.1. 进口产品结构特征
5.3.2. 进口企业类型特征
5.3.3. 进口贸易方式特征
5.3.4. 进口国别特征
5.3.5. 进口地区特征
5.4 进出口前景分析
5.4.1. 出口前景分析
5.4.2. 进口前景分析
6. 主要企业财务分析
6.1 行业整体分析
6.1.1. 企业规模
6.1.2. 工业总产值
6.1.3. 销售收入和利润
6.1.4. 就业人数
6.1.5. 创新能力
6.2 主要企业分析
6.2.1. 四方机车车辆厂
6.2.1.1. 企业基本情况
6.2.1.2. 主要产品
6.2.1.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1.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1.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1.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1.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1.8. 企业联系方式
6.2.2.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
6.2.2.1. 企业基本情况
6.2.2.2. 主要产品
6.2.2.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2.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2.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2.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2.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2.8. 企业联系方式
6.2.3. 铜陵车辆厂
6.2.3.1. 企业基本情况
6.2.3.2. 主要产品
6.2.3.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3.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3.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3.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3.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3.8. 企业联系方式
6.2.4. 大同爱碧玺铸造有限公司
6.2.4.1. 企业基本情况
6.2.4.2. 主要产品
6.2.4.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4.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4.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4.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4.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4.8. 企业联系方式
6.2.5. 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
6.2.5.1. 企业基本情况
6.2.5.2. 主要产品
6.2.5.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5.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5.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5.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5.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5.8. 企业联系方式
6.2.6. 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2.6.1. 企业基本情况
6.2.6.2. 主要产品
6.2.6.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6.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6.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6.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6.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6.8. 企业联系方式
6.2.7. 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厂工业公司
6.2.7.1. 企业基本情况
6.2.7.2. 主要产品
6.2.7.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7.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7.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7.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7.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7.8. 企业联系方式
6.2.8. 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2.8.1. 企业基本情况
6.2.8.2. 主要产品
6.2.8.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8.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8.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8.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8.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8.8. 企业联系方式
6.2.9. 株洲九方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6.2.9.1. 企业基本情况
6.2.9.2. 主要产品
6.2.9.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9.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9.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9.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9.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9.8. 企业联系方式
6.2.10. 中国北车集团天津机车车辆机械厂
6.2.10.1. 企业基本情况
6.2.10.2. 主要产品
6.2.10.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10.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10.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10.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10.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10.8. 企业联系方式
7. 产业发展分析
7.1 发展趋势
7.2 行业预测
附录1 2004年企业注册类型、规模及资产情况
附录2 2004年工业总产值(现价)
附录3 2004年销售收入和利润
附录4 2004年企业出口交货值
附录A 行业主要信息资源
附录B 行业组织和相关管理部门
行业组织
相关管理部门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在我国五大交通运输方式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进步,三次历史性的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19万km,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其中复线铁路2.38万km,电气化铁路1.83万km,均居亚洲第一。我国铁路以7万多km线路完成换算周转量2万亿km,已成为世界上铁路运输强度最大、运输效率最高的国家。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为铁路运载设备提供了必要的零件和支持,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正处于技术升级换代的时期。从2000年起,10年内要完成内燃、电力机车的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的过渡,要从准高速发展到高速。“先锋号”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之星”先后创造了292km/h和321.5km/h的时速记录,同时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时速330km动力分散型高速动车组和接触网系统的研究。
随着中国加入WTO,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健康的发展,铁路运输对机车车辆装备的需求将快速增加。目前我国的机车转向架制造能力是1300台/年,数量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出口量尚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性能、制造工艺、质量及品种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我国机车车辆配件工业在行业结构方面未臻合理,全行业的元器件、部件、组件专业化分工不够细。因此,工艺落后,精度不高,制造水平低,良好的设计难以在产品中体现出来。
入世后国际知名的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企业或以政府贷款为优惠条件,或以租赁经营为手段,或以合资合作为跳板,将联手把产品、资金、技术推入国内市场,这对中国的机车车辆配件工业势力将带来严峻的挑战。
只有推进专业化,才能广泛、迅速地采用相关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形成各种生产原配件的专业化厂商,为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企业提供招标择优采购的平台。此外,“产学研”结合是我国机车车辆配件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在现时的知识经济时代,唯有通过三者的结合才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求得整个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一方面我们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本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的统计,对2005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的生产、销售、市场情况、行业结构、产品以及进出口情况等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参考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今后我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预测。
目前,我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正处于技术升级换代的时期。从2000年起,10年内要完成内燃、电力机车的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的过渡,要从准高速发展到高速。“先锋号”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之星”先后创造了292km/h和321.5km/h的时速记录,同时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时速330km动力分散型高速动车组和接触网系统的研究。
随着中国加入WTO,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健康的发展,铁路运输对机车车辆装备的需求将快速增加。目前我国的机车转向架制造能力是1300台/年,数量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出口量尚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性能、制造工艺、质量及品种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我国机车车辆配件工业在行业结构方面未臻合理,全行业的元器件、部件、组件专业化分工不够细。因此,工艺落后,精度不高,制造水平低,良好的设计难以在产品中体现出来。
入世后国际知名的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企业或以政府贷款为优惠条件,或以租赁经营为手段,或以合资合作为跳板,将联手把产品、资金、技术推入国内市场,这对中国的机车车辆配件工业势力将带来严峻的挑战。
只有推进专业化,才能广泛、迅速地采用相关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形成各种生产原配件的专业化厂商,为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企业提供招标择优采购的平台。此外,“产学研”结合是我国机车车辆配件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在现时的知识经济时代,唯有通过三者的结合才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求得整个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一方面我们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本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的统计,对2005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的生产、销售、市场情况、行业结构、产品以及进出口情况等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参考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今后我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