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005年度中国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产业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5年8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7000 | 7500 | 8000 | |
优惠价 | 6700 | 7200 | 77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1. 行业综述1.1 行业定义
1.2 相关行业分析
1.2.1.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业
1.2.2.电力工业
1.2.3. 钢铁工业
1.3 行业统计标准
1.3.1. 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1.3.2. 统计方法
1.3.3. 数据种类
1.4 2004年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综述
1.5 2004年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产业综述
1.6 近年来中国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产业发展综述
2. 市场环境分析
2.1 政策环境分析
2.1.1. 电力“十一五”规划
2.1.2.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2.1.3. 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的意见
2.1.4. 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
2.1.5. 中国电工行业调整、改造和发展导向性意见
2.1.6.《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2.1.7.《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2.1.8.《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1.9.《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
2.1.10.《工业行业近期发展导向》
2.2 经济环境分析
2.3 社会环境分析
2.3.1. 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2.3.2. 环境保护的问题
2.4 技术环境分析
3. 市场竞争分析
3.1 国际市场分析
3.1.1.世界电力发展情况
3.1.2.世界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
3.1.3.世界发电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3.1.3.1.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
3.1.3.2. 美国通用电气(GE)动力系统集团
3.1.3.3. 德国西门子公司
3.1.3.4. 日本三菱重工
3.2 中国市场分析
3.2.1 中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分析
3.2.1.1. 发展历史
3.2.2. 中国发电机制造市场竞争格局
3.2.2.1. 市场规模
3.2.2.2. 市场竞争格局
3.2.2.3. 国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布局
3.2.3. 产业区域分析
3.2.4. 经济类型企业分析
4. 产品分析
4.1 产品结构
4.2 主要产品分析
4.2.1. 火力发电
4.2.2. 水力发电
4.2.3. 核力发电
4.3 主要产品技术于国外的差距
4.3.1. 技术差距
4.3.2. 造成与国外产品差距的主要原因
4.4 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4.4.1. 国外新技术发展趋势
4.4.2. 国内新技术发展趋势
5. 进出口分析
5.1 进出口概述
5.2 出口分析
5.2.1. 出口产品结构特征
5.2.2. 出口企业类型特征
5.2.3. 出口地区特征
5.2.4. 出口贸易方式特征
5.2.5. 出口国别特征
5.3 进口分析
5.3.1. 进口产品结构特征
5.3.2. 进口企业类型特征
5.3.3. 进口贸易方式特征
5.3.4. 进口国别特征
5.3.5. 进口地区特征
5.4 进出口前景分析
5.4.1. 出口前景分析
5.4.2. 进口前景分析
6. 主要企业财务分析
6.1 行业整体分析
6.1.1. 企业规模
6.1.2. 工业总产值
6.1.3. 销售收入和利润
6.1.4. 就业人数
6.1.5. 创新能力
6.2 主要企业分析
6.2.1.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6.2.1.1. 企业基本情况
6.2.1.2. 主要产品
6.2.1.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1.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1.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1.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1.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1.8. 企业联系方式
6.2.2.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6.2.2.1. 企业基本情况
6.2.2.2. 主要产品
6.2.2.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2.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2.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2.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2.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2.8. 企业联系方式
6.2.3. 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
6.2.3.1. 企业基本情况
6.2.3.2. 主要产品
6.2.3.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3.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3.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3.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3.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3.8. 企业联系方式
6.2.4.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6.2.4.1. 企业基本情况
6.2.4.2. 主要产品
6.2.4.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4.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4.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4.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4.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4.8. 企业联系方式
6.2.5. 武汉汽轮发电机厂
6.2.5.1. 企业基本情况
6.2.5.2. 主要产品
6.2.5.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5.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5.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5.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5.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5.8. 企业联系方式
6.2.6. 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6.2.6.1. 企业基本情况
6.2.6.2. 主要产品
6.2.6.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6.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6.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6.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6.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6.8. 企业联系方式
6.2.7.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2.7.1. 企业基本情况
6.2.7.2. 主要产品
6.2.7.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7.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7.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7.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7.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7.8. 企业联系方式
6.2.8. 江苏海峰电力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2.8.1. 企业基本情况
6.2.8.2. 主要产品
6.2.8.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8.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8.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8.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8.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8.8. 企业联系方式
6.2.9. 兰州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2.9.1. 企业基本情况
6.2.9.2. 主要产品
6.2.9.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9.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9.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9.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9.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9.8. 企业联系方式
6.2.10. 无锡新时代交流发电机有限公司
6.2.10.1. 企业基本情况
6.2.10.2. 主要产品
6.2.10.3. 企业产销能力分析
6.2.10.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2.10.5.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6.2.10.6.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6.2.10.7.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6.2.10.8. 企业联系方式
7. 产业发展分析
7.1 产业发展趋势
7.2 产业发展预测
附录1 2004年企业注册类型、规模及资产情况
附录2 2004年工业总产值(现价)
附录3 2004年销售收入和利润
附录4 2004年企业出口交货值
附录A 行业主要信息资源
附录B 行业组织和相关管理部门
行业组织
相关管理部门
由于电能便于长距离输送和分配,又容易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加之又是信息的最重要载体,因而从它一经得到工业规模的生产,就由最初用于电照明、电报,迅速扩展到电动力以致整个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包括现代的电信和计算机领域。电力工业的规模从最初几千瓦、几十千瓦的电厂发展到今天几百万千瓦的电站和装机容量达几亿千瓦的大型电力系统。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的50年间,世界电力工业提供的发电量增加了240倍,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工业部门的发展速度。
在宏观调控环境下,2004年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用电量达21735亿千瓦时,增长14.9%;发电量达21870亿千瓦时,增长14.6%,其中水电发电量3280亿千瓦时,增长16.6%;火电发电量18073亿千瓦时,增长14.5%;核电发电量501亿千瓦时,增长14.1%。
电力工业要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其他行业的支持,同时也带动国内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基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仅曾零星仿造过少量小容量发电设备的零部件。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已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电设备制造大国之一,基本满足了我国电力工业的要求,但同国外先进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在资金实力、规模、管理及产品性能,质量上仍有差距,综合竞争能力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满足节能降耗低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产品上差距十分明显。如抽水蓄能水电机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洁净煤燃烧技术,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大型空冷电站技术、核电技术等。国外技术已经发展成熟,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业绩。提高500KV交直流成套变电设备国产化水平、750KV及以上特高压输变电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等,仍是我国电力制造业面临的严峻任务。
经济全球化对电力工业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电力工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所需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会有所增加,既可弥补国内某些设备品种和数量的不足,又可通过消化、吸收,逐步增强国内制造先进设备的能力,推动国内电力设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电力行业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外商在我国电力领域的投资将会进一步扩大。
本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协会的统计,对2005年我国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业的生产、销售、市场情况、行业结构、产品以及进出口情况等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参考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今后我国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业的发展做出预测
在宏观调控环境下,2004年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用电量达21735亿千瓦时,增长14.9%;发电量达21870亿千瓦时,增长14.6%,其中水电发电量3280亿千瓦时,增长16.6%;火电发电量18073亿千瓦时,增长14.5%;核电发电量501亿千瓦时,增长14.1%。
电力工业要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其他行业的支持,同时也带动国内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基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仅曾零星仿造过少量小容量发电设备的零部件。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已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电设备制造大国之一,基本满足了我国电力工业的要求,但同国外先进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在资金实力、规模、管理及产品性能,质量上仍有差距,综合竞争能力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满足节能降耗低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产品上差距十分明显。如抽水蓄能水电机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洁净煤燃烧技术,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大型空冷电站技术、核电技术等。国外技术已经发展成熟,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业绩。提高500KV交直流成套变电设备国产化水平、750KV及以上特高压输变电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等,仍是我国电力制造业面临的严峻任务。
经济全球化对电力工业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电力工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所需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会有所增加,既可弥补国内某些设备品种和数量的不足,又可通过消化、吸收,逐步增强国内制造先进设备的能力,推动国内电力设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电力行业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外商在我国电力领域的投资将会进一步扩大。
本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协会的统计,对2005年我国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业的生产、销售、市场情况、行业结构、产品以及进出口情况等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参考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今后我国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业的发展做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