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机场业投资与发展分析报告
完成日期:2005年5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6500 | 6800 | 6800 | |
优惠价 | 6200 | 6500 | 65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 机场业概述及发展环境第一节 行业相关定义
一、机场业与民航运输业
二、机场的功能区及服务对象
三、机场的分类
(一)枢纽机场
(二)干线机场
(三)支线机场
四、经济特性
五、行业特点
第二节 我国机场业建设发展历程
一、民用机场建设历程概述
二、在机场建设方面的对外交流和合作
三、对我国民用机场建设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全球行业背景
一、全球航空业正在强劲复苏
二、2004全球航空机场发展迅速
三、2004年国际航空客运量大幅攀升
四、全球2004年机场货量4780万吨
第四节 中国机场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旅游与商务出行增加
(三)中国民航运输业
(四)航空货运需求增加
二、产业政策现状分析
(一)当前基本产业政策
(二)机场属地化改革
(三)机场联盟重组
(四)机场收费标准的调整
第二章 中国机场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机场业市场整体分析
一、中国机场现状分析
二、机场业的区域布局
三、我国机场的经营效益
四、我国机场业市场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机场业生产统计
一、2004中国民航机场运营状况
二、2004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第三节 机场业竞争分析
一、机场业区位优势决定竞争地位
二、外航成群结队淘金中国机场资本大战一触即发
三、地方机场并购风起云涌
第三章 机场业客运市场分析
第一节 国内客运概况
一、国民经济发展推动民航客运量长期增长
二、2004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
三、2004年香港航空客运量
四、民航基础建设快速发展
五、民航与铁路的竞争关系
第二节 航空客运市场结构
一、民航旅客构成总体情况分析
二、主要航空公司载运旅客构成情况分析
三、国内主要城市到达与离港旅客构成情况分析
四、国内主要航线旅客构成情况分析
第三节 民航客运的前景展望
一、新南航集团有望成为世界客运十强
二、中国航空客运周转量中长期增长预测
第四章 机场业货运市场分析
第一节 国际市场
一、全球航空货运概况
二、2004年全球机场货运量
三、世界航空货运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内市场
一、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
二、价格战萦绕航空货运市场
三、民航货运平民化趋向
第三节 货运市场竞争激烈
一、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新动向
二、航空货运市场竞争白热化
三、航空货运开放对国内企业挑战
四、长江三角洲货运大战升级
第四节 发展航空货运的措施
一、用现代物流理念提升航空货运业
二、机场物流园区建设对航空货运的促进
三、优化整合,促进航空货运物流发展
第五节 航空货运市场趋势预测
一、中国航空货运业迎来开放大势
二、货运将是航空业新增长点
三、发展航空物流的机遇和挑战
四、未来20年中国航空货运市场增长预测
第五章 我国机场规划建设分析
第一节 我国机场的总体建设现状
第二节 中国主要地区机场建设规划
一、总体规划
二、对未来首都机场建设的分析
三、长三角上演机场建设大战
第三节 中国民用机场建设
一、民用机场建设概况
二、三大机场建设概况
(一)首都机场的建设现状
(二)上海机场的建设现状
(三)广州白云机场的建设现状
三、机场布局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第四节 干线机场建设情况
一、改扩建规模和完成情况
二、两个重要干线机场的建设
第五节 支线机场建设情况
一、支线机场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
二、国内支线机场的经营效益分析
三、支线机场建设的规模与时机
四、提高支线机场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第六节 机场建设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一、机场建设的问题
二、机场发展战略
三、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
四、中国民用机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机场行业投资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我国机场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分析
一、我国机场建设投融资体制现状分析
二、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对我国机场建设影响
三、机场属地化管理对投资体制的影响
四、“十一五”期间投资多元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第二节 投资机会分析
一、机场业供需平衡分析及产业总体投资机会的把握
二、机场业政策调整及相关投资机会
三、上市机场企业的投资机会
四、各地区机场业投资机会
第三节 机场业投资风险
一、周期性和波动性风险
二、市场竞争风险
三、经营风险
第四节 投资价值分析与前景
一、机场业:以比较眼光看待投资价值
二、枢纽机场投资价值高
三、中国民航机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前景
第七章 机场业竞争态势分析
第一节 替代风险分析
一、旅客运输方面
(一)社会旅客运输方式的构成分析
(二)铁路提速航空旅客运输的影响。
(三)公路、水路对航空运输的影响
二、货物运输方面(公路、铁路、水运)
(一)社会货物运输方式构成分析
(二)铁路货物运输对航空货物运输的替代分析
第二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国内枢纽机场的竞争
二、港澳机场与珠三角地区机场竞争与合作
三、亚太枢纽机场的竞争
四、航权开放后的国际竞争
第八章 国内主要机场企业概况
第一节 首都机场
一、首都机场概况
二、2004年旅客吞吐量
三、投资与发展状况
四、2005年首都机场经营预测
第二节 上海机场
一、上海机场的分工
二、2004年上海机场收益情况
三、2004年旅客吞吐量
四、投资与发展状况
第三节 白云机场
一、2004年旅客吞吐量
二、发展战略
三、发展规划
第四节 深圳机场
一、主营业务
二、2004年旅客流量
第五节 厦门机场
一、基本情况
二、2004年旅客吞吐量
三、发展规划
第六节 美兰机场
一、基本情况
二、2004年旅客吞吐量
三、2005年美兰机场发展趋势
第九章 机场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民用机场经营管理模式
一、主要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未来机场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三、机场业市场定位与运营模式
第二节 我国机场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机场现状和与航空发达国家的比较
二、我国机场的经营管理现状
三、推进我国机场管理从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对策
四、推行机场向管理型转变的配套条件
第三节 国外机场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借鉴
一、国外机场实现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做法
二、美国机场管理模式
三、英国机场管理公司全球管理透视
四、欧洲机场经营服务启示
第四节 民用机场发展战略与措施
一、美国机场管理方式对我国机场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二、对西部机场经营发展战略的思考
三、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促进机场经营管理
四、走专业化机场管理公司之路
第十章 中国机场行业的变革
第一节 机场属地化改革
一、民航机场属地化改革的历史回放
二、机场业上市公司改制重组特点和模式
三、民航机场属地化改革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深化民航机场管理体制改革思考与对策
五、属地化后我国机场的发展方向
六、投资新主体促进机场企业化运作
七、专业化经营———机场管理发展的趋势
八、机场专业化管理的多样性
第二节 垄断打破,投资开放
一、鼓励外资营建机场
二、国际资本首次介入国内机场管理
三、民营资本将被允许购买和经营机场
第十一章 机场业预测及发展前景
第一节 未来5-10年机场业发展预测
一、机场业拥有持续增长空间
二、2005年机场行业效益将稳定上升
三、2015年:支线机场40个民航力助西部起飞
四、国际机场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前景预测
一、中国民航业:压力与机遇并存
二、中国民航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第三节 未来5-10年我国机场建设供给预测
一、我国机场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民用机场的总体布局影响因素
(二)各地方在建项目及规划
(三)主要建设运营商的发展规划
(四)市场需求约束
(五)产业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
二、我国机场建设业供给能力预测
(一)目前我国机场总体供给能力现状及预测
(二)对现有布局的优化和调整
(三)机场软环境的建设
三、各地区机场建设业供给能力预测
(一)北京机场建设规划
(二)长三角地区机场建设规划
(三)珠江地区机场建设规划
(四)西部地区机场建设规划
第四节 未来5-10年机场行业需求预测
一、我国机场旅客吞吐总量预测
二、我国机场货邮吞吐总量预测
三、我国主要机场吞吐量需求预测
(一)我国枢纽机场吞吐总量预测
(二)西部地区主要机场吞吐量需求预测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1、机场业务量的情况
图表2、2020年世界10大旅游目的地
图表3、2020年世界10大客源国
图表4、我国各航空公司完成运输情况及其比重
图表5、我国机场数量增长图
图表6、我国通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情况
图表7、三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旅客吞吐量比重
图表8、我国属地化机场占全部机场的比重
图表9、2004全球机场前20名中各地区数量
图表10、2004全球机场前50名中各地区数量
图表11、2004年机场旅客吞吐量比重
图表12、2004年机场货邮吞吐量比重
图表13、2004民航机场吞吐量(前10位排序)
图表14、2004年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图表15、2004年旅客吞吐量分布图
图表16、2004年货邮吞吐量分布图
图表17、我国地区间机场发展不平衡对比
图表18、西部地区机场生产指标对比
图表19、前20位机场旅客吞吐量占总量的比重
图表20、前20位机场货邮吞吐量占总量的比重
图表21、平均每天两个以下航班的机场在总机场中占的比重
图表22、平均每天进出旅客200人以下的机场所占比重
图表23、近年民航旅客运输市场构成情况
图表24、2004年1-12月客运量总计累计同比
图表25、近10年民航建设发展概况
图表26、机票下浮与铁路票价比较
图表27、旅客出行目的构成
图表28、机票费用的构成
图表29、旅客行业分布
图表30、旅客乘机次数在民航旅客群的比例
图表31、旅客来源地构成
图表32、中转与直达旅客比例
图表33、团体与个人旅客比例
图表34、对机票价格的意见所占比例
图表35、旅客选择航班考虑的因素所占比重
图表36、航空旅行中的不便之处的比重
图表37、旅客年龄构成
图表38、民航旅客文化程度构成
图表39、机票下浮与铁路票价比较
图表40、2004年1-12月民用航空货运量总计累计同比
图表41、我国东西部机场数据对比表
图表42、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开发水平指标对比表
图表43、2004民航客运市场构成情况
图表44、不同职能城市航空客流比重份额的变化
图表45、不同城市规模统计的航空客运量比重
图表46、2004年旅游收入构成
图表47、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数量
图表48、5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在机场总数中的比重
图表49、支线机场非主营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图表50、国内大型机场非主营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图表51、干线机场非主营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图表52、支线机场投资与业务量的关系
图表53、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的机场数量
图表54、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在总量中的比重
图表55、年旅客吞吐量10万人次以下的小机场在总量中的比重
图表56、英国机场管理公司下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在英国机场中的比重
图表57、英国机场管理公司下的机场货邮吞吐量在英国机场中的比重
图表58、2004年民航机场吞吐量
图表59、2004年上海浦东机场生产指标情况
图表60、2004年广州白云机场生产指标情况
图表61、新机场和旧机场运营技术指标比较
图表62、深圳机场物流园区建筑规划指标
图表63、海南美兰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统计数据
图表64、海南美兰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月统计数据
图表65、三大机场的上市资产和收入种类一览表
图表66、南航欲购飞机型号与数量
图表67、东航拟购飞机型号与数量
图表68、海航欲购飞机型号与数量
图表69、上航欲购机数量
图表70、2004年与2005年中国航空运输情况
图表71、四大机场2001-2004旅客吞吐量情况
图表72、四大机场2001-2004飞机起降架次
图表73、四大机场2001-2004度货邮吞吐量
略……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机场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机场吞吐量在20多年来发展迅速,1981~2004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为22.1%,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为22.0%。2004年,全国通航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419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8%。飞机起降架次为266.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25.8%。2005年我国机场业发展形势喜人,拥有持续增长空间,预计机场行业效益将稳定上升。
中国机场业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有望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航空运输所占比重亦会相应上升;同时,我国航空业仍属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航空量还相对较小(仅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均水平的1/25、美国人均水平的1/49)。因此,我国机场客货吞吐量的发展空间还相当大。
近年来我国机场业改革不断,机场属地化管理、鼓励外资营建机场、航权的不断放开、民营资本的介入,投资体制改革给机场业带来了生机。我国机场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民航总局、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渠道数据,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编写而成。报告全面总结了2004机场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机场规划、建设, 从多个角度揭示了我国机场业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投资环境等重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机场行业的投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及捕捉投资机会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依据。
中国机场业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有望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航空运输所占比重亦会相应上升;同时,我国航空业仍属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航空量还相对较小(仅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均水平的1/25、美国人均水平的1/49)。因此,我国机场客货吞吐量的发展空间还相当大。
近年来我国机场业改革不断,机场属地化管理、鼓励外资营建机场、航权的不断放开、民营资本的介入,投资体制改革给机场业带来了生机。我国机场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民航总局、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渠道数据,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编写而成。报告全面总结了2004机场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机场规划、建设, 从多个角度揭示了我国机场业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投资环境等重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机场行业的投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以及捕捉投资机会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