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4年11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5500 | 5500 | 5500 | 5500 |
优惠价 | 5200 | 5200 | 5200 | 5200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一、 研究目的
附图: XX居民生活指数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报告摘要
附图: 综合指标研究
附图: 城市居民热点问题
附图: 宏观环境各分项指标满意度及影响度研究
附图: 微观环境各分项指标满意度及影响度研究
第三部分 研究主要发现
一、综合指标研究
1.1 总体生活满意度:高于历年水平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的生活满意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生活满意度分布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生活满意度分布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生活满意度分布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生活满意度分布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生活满意度分布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生活满意度分布
1.2 近八成城市居民生活幸福
附表: 市民的生活幸福感的分布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分布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分布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分布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分布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分布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分布
1.3 “平静满足”是城市居民的主流心态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的主要情绪的比例分布
附表: 不同地域市民的主要情绪的比例分布
附表: 不同性别市民的主要情绪的比例分布
附表: 不同年龄市民的主要情绪的比例分布
附表: 不同学历市民的主要情绪的比例分布
附表: 不同收入市民的主要情绪的比例分布
附表: 不同职业市民的主要情绪的比例分布
1.4 超过七成市民乐观期待未来生活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附表: 不同地域市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附表: 不同性别市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附表: 不同年龄市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附表: 不同学历市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附表: 不同收入市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附表: 不同职业市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1.5 最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个人经济状况评价
附表: 2004年影响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各项指标的影响力排名
附表: 2000-2004年城市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各项指标的影响力排名比较
附表: 2004年城市居民对影响其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各项指标的评价
附表: 2000年-2004年城市居民对影响其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的比较
附表: 2004年对城市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力居前五位的指标的满意度排名
附表: 2004年城市居民满意度评价分值居前五位的指标对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力排名
附表: 2001-2004年城市居民对于影响整体生活感受的主要因素的不确定性
二、 分项指标讨论
(一)宏观环境满意度指标(Index of Macro Environment)
附表: 2004年城市居民对宏观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2.1.1 超过六成居民乐观评价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我国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市民对我国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市民对我国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市民对我国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市民对我国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市民对我国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市民对我国经济状况的评价
2.1.2 近七成市民肯定我国国际地位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我国国际地位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市民对我国国际地位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市民对我国国际地位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市民对我国国际地位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市民对我国国际地位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市民对我国国际地位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市民对我国国际地位状况的评价
2.1.3 超六成市民持肯定态度评价社会治安安全感
附表: 不同年度的市民对社会治安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社会治安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社会治安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社会治安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社会治安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社会治安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社会治安的评价
2.1.4 流动人口满意度评价最低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流动人口的影响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市民对流动人口的影响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市民对流动人口的影响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市民对流动人口的影响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市民对流动人口的影响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市民对流动人口的影响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市民对流动人口的影响的评价
2.1.5 六成市民能承受物价波动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
附表: 不同地域市民对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
附表: 不同性别市民对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
附表: 不同年龄市民对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
附表: 不同学历市民对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
附表: 不同收入市民对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
附表: 不同职业市民对物价变动的承受能力
2.1.6 城市居民对深化改革的预期,“好处”多于“损失”
附表: 不同年度的市民对深化改革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深化改革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深化改革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深化改革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深化改革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深化改革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深化改革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2.1.7 贸易国际化将带来什么:乐观预期者过五成
附表: 不同年度的市民对贸易国际化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贸易国际化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贸易国际化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贸易国际化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贸易国际化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贸易国际化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贸易国际化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2.1.8 近六成市民乐观预期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变革
附表: 不同年度的市民对科技发展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科技发展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科技发展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科技发展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科技发展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科技发展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科技发展的获益预期的评价
2.1.9 整体政府管理信心度提升,社会事务管理信心相对不足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政府管理各项事务的信心
附表: 2004年城市居民对于政府管理各项事务的信心的比例分布
2.1.9.1 政府管理经济信心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
2.1.9.2 政府管理国际事务信心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国家国际地位提升的信心度
2.1.9.3 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信心度
2.1.9.3.1政府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度
2.1.9.3.2 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信心度
2.1.9.3 政府廉政建设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廉政建设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廉政建设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廉政建设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廉政建设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廉政建设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廉政建设的信心度
2.1.9.4 政府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度
2.1.10 近八成市民赞同国家总体发展方向
附表: 市民对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的分布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的分布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的分布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的分布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的分布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的分布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的分布
(二)微观因素满意度指标(Index of Micro Factors)
附表: 2004年城市居民在微观生活各因素上的满意度评价得分
2.2.1 七成以上居民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评价良好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一个月来的健康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一个月来的健康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一个月来的健康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一个月来的健康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一个月来的健康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一个月来的健康状况的评价
2.2.2 过半数市民对自己的业余娱乐生活感到满意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自己的业余生活的满意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业余生活的满意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业余生活的满意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业余生活的满意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业余生活的满意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业余生活的满意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业余生活的满意度
2.2.3 生活便利性评价较高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的生活便利性满意度评价
附表: 2004年城市居民对生活便利性各子指标的满意度评价
2.2.3.1 社区服务满意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2.2.3.2 交通便利性满意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居住地的交通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居住地的交通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居住地的交通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居住地的交通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居住地的交通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居住地的交通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2.2.3.3 购物便利性满意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居住地区购物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居住地区购物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居住地区购物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居住地区购物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居住地区购物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居住地区购物便利性的满意度评价
2.2.4 人际关系满意度持续上升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的人际关系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评价
2.2.5 个人经济状况评价涨幅明显
附表: 不同年度城市居民对个人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的评价
2.2.6 城市居民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偏向于“比较好”
附表: 不同年度城市居民的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及其分项指标得分
2.2.6.1 对职业的满意度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满意度评价
2.2.6.2 对职业的喜欢程度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的职业喜欢程度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喜欢程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喜欢程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喜欢程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喜欢程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喜欢程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的喜欢程度
2.2.6.3 工作报酬的合理性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工作报酬合理性的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合理性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合理性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合理性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合理性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合理性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合理性的评价
2.2.7 社会保障满意度较低
附表: 不同年度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
2.2.8 居住环境满意度逐年上升
附表: 不同年度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居住地区的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居住地区的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居住地区的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居住地区的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居住地区的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居住地区的环境的满意度评价
2.2.9 市民的自我认知偏向于“一般”水平
附表: 不同年度城市居民的自我认知度评价及其分项指标得分
2.2.9.1 自我阶层认知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的自我阶层认知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的阶层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的阶层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的阶层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的阶层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的阶层状况的评价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的阶层状况的评价
2.2.9.2 被尊重感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自身被尊重感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自身被尊重感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自身被尊重感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自身被尊重感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自身被尊重感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自身被尊重感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自身被尊重感
2.2.10 六成以上市民乐观预期个人未来收入变化
附表: 不同年度城市居民未来收入变化预期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自己未来收入变化的预期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自己未来收入变化的预期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自己未来收入变化的预期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自己未来收入变化的预期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自己未来收入变化的预期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自己未来收入变化的预期
2.2.11 对个人未来竞争力持乐观预期的城市居民不到一半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个人未来竞争力的预期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个人未来竞争力的预期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个人未来竞争力的预期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个人未来竞争力的预期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个人未来竞争力的预期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个人未来竞争力的预期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个人未来竞争力的预期
2.2.12 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度得分较低
附表: 不同年度城市居民对“消费信心度”各分项指标的评价
2.2.12.1 消费时机认同度
附表: 不同年度市民对目前是最好的消费时机的认同度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于消费时机的认同度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于消费时机的认同度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于消费时机的认同度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于消费时机的认同度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于消费时机的认同度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于消费时机的认同度
三、热点问题探讨
3.1 下岗及就业是市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
附表: 2001-2004年城市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
3.2 收入问题是市民最为关心的生活问题
附表: 2001-2004年城市居民关注的生活问题
3.3 主要社会支持来源:家人
附表: 2001-2004年城市居民“目前对自己帮助最大”和“将来最应依靠”的人
3.3.1 当前社会支持的来源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于谁给自己帮助最大的看法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于谁给自己帮助最大的看法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于谁给自己帮助最大的看法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于谁给自己帮助最大的看法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于谁给自己帮助最大的看法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于谁给自己帮助最大的看法
3.3.2 未来社会支持来源
附表: 不同地域的市民对于将来最依靠谁的看法
附表: 不同性别的市民对于将来最依靠谁的看法
附表: 不同年龄的市民对于将来最依靠谁的看法
附表: 不同学历的市民对于将来最依靠谁的看法
附表: 不同收入的市民对于将来最依靠谁的看法
附表: 不同职业的市民对于将来最依靠谁的看法
第四部分 结论和建议
附图: 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的工作象限介绍
附图: 2004年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重要推导模型
第五部分 实地执行情况
一、执行时间
二、各地执行样本分布情况
附表: 调查执行城市
三、复核情况
四、受访对象背景情况
附表: 受访对象性别
附表: 受访对象年龄
附表: 受访对象学历
附表: 受访对象个人月均收入
附表: 受访对象职业
调查区域: 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和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四个二线城市。
样本量: 1876个
抽样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调查对象: 18-60岁的当地常住居民
调查方法:入户问卷调查
XX研究集团利用2004年度最新形成且更为完善的“XX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指标体系(包括四项综合指标和二十二项分项指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未来预期,为民意研究学者和社会学者搭建了一座通往人们内心深处、多角度了解民意的桥梁。
“XX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指标体系中的四项综合指标包括目前个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当前个人的情绪感受、个人总体生活幸福感、对5年后个人生活的变化预期。描述宏观环境的十项分类指标分别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国家的国际地位感、社会治安安全感、流动人口对生活的影响度、物价变动承受能力、深化改革获益预期、贸易国际化获益预期、科技发展获益预期、政府管理信心度和国家总体发展方向正确性评价;描述微观因素的十二项分类指标分别为个人身体健康状况评价、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生活便利性评价、人际关系满意度、个人经济状况评价、个人职业状况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自我认知、个人未来收入变化预期、个人未来竞争力预期和消费信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