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箱/论坛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3see网首页  >>  医药保健  >>  中西药品  >>  中国中药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中药行业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2005年5月
报告类型纸介版PDF Email版PDF 光盘版两种版本价格
价格49005200
优惠价47004900
English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1.行业特质分析
 1.1 行业定
 1.2 行业的发展性与产业位
 1.3 行业基本特点
 1.4 行业技术周期分析
 1.5 产业链结构及关键上下游环节
  1.5.1 产业链结构
  1.5.2 关键上下游环节

2.行业供给分析
 2.1 行业供给主体结构分析
  2.1.1 企业数量及规模结构
  2.1.2 所有制结构
  2.1.3 布局结构
 2.2 生产能力分析
  2.2.1 产量、产值
  2.2.2 产品分类、产品结构、标准化程度
  2.2.3 行业研发
  2.2.4 生产集中度与产能力用率
 2.3 行业供给主体绩效分组分析
  2.3.1 按销售收入的企业分组分析
  2.3.2 按所有制结构的企业分组分析
  2.3.3 以上市公司群体为例的企业经营分析
  2.3.4 企业分组分析结论
  2.3.5 上市公司季度同比看“非典”对中药行业的影响

3.市场状况分析
 3.1 市场表观需求额
 3.2 市场份额
  3.2.1 所有制结构划分
  3.2.2 地域划分
 3.3 市场主需产品
 3.4 市场竞争特点
 3.5 市场需求趋势与潜力
  3.5.1 从十年间各类疾病住院情况演变、现状,看中药市场产品的需求趋势
  3.5.2 市场潜力估测

4.行业对外贸易
 4.1 行业进出口量、额
 4.2 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
 4.3 对外贸易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5.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5.1 监管体系及政策导向
  5.1.1 中成药行业的监管体系
  5.1.2 政策导向
 5.2 国际贸易环境

6.行业进入壁垒
 6.1 政策壁垒
  6.1.1 中药保护规范化、法制化
  6.1.2 行业监管日益规范
 6.2 研究开发壁垒
 6.3 技术壁垒
 6.4 资金壁垒

7.行业动态
 7.1 中药现代化
 7.2 药品降价
 7.3 购并扩展
 7.4 建制与整合后向资源

8.行业投入价值分析

9.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10.行业进入风险及规避

11.附录:世界主要中药与天然药制造国家简介

附表
  表 1.1 目前我国药品销售主渠道、分类构成及预计增长情况
  表 2.1 1999 年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按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效益及对照组数据
  表 2.2 中药类上市公司 2002 年度经营规模和股本规模
  表 2.3 知名中药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点评
  表 2.4 知名中药上市公司拳头产品竞争力
  表 3.1 2001 年市场  表观需求额细分
  表 3.2 2002 年 10 月份药品零售市场各类中成药销售金额排序
  表 3.3 1999 年全国前十位畅销中成药产品
  表 3.4 全国卫生部城市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表 3.5 全国卫生部县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表 4.1 2001 年中成药进出口情况
  表 8.1 中药材与中成药加工业近年主要指标

附图
  图 1.1 行业的发展
  图 1.2 行业的产业地位
  图 1.3 技术周期定位
  图 1.4 产业链构成
  图 1.5 流通环节结构图

  图 2.1 1995-2001 年中成药企业数量及在医药制造业中的比重变化
  图 2.2 2001 年中成药行业企业规模结构图
  图 2.3 中成药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数量变化
  图 2.4 中成药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比重变化
  图 2.5 2001 年企业地域分布
  图 2.6 1995-2001 年中成药工业产量及增长率
  图 2.7 1995-2001 年中成药工业产值及在医药制造业中的比重
  图 2.8 产值地域分布图
  图 2.9 产品结构
  图 2.10 我国中医药科研资源结构
  图 2.11 新产品发展比较
  图 2.12 生产集中度
  图 2.13 产能利用率
  图 2.14 分组企业构成
  图 2.15 分组企业数量构成
  图 2.16 分组企业销售收入、销售利润数值
  图 2.17 按销售收入分组的各组别分析指标对照
  图 2.18 各组企业亏损面
  图 2.19 各组别收入与利润对照
  图 2.20 销售利润率与变化后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变化率
  图 2.21 人均利润对比
  图 2.22 资产利润率比较
  图 2.23 企业亏损面比较
  图 2.24 人均利润比较
  图 2.25 人均销售额比较
  图 2.26 竞争力与主营业务利润率
  图 2.27 2002、2003 年第一季度比较分析
  图 3.1 地域份额分布
  图 8.1 行业资本保值增值比较
  图 8.2 企业亏损面趋势
  图 10.1 行业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定位图

报告简介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中药领域内的人才的培养、课题的研究、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药工业生产已达500亿元左右,占全国制药产业近30%。
  以1999年一组数字来分析。当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976亿元,创税209亿元,而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的664家中药企业生产总值为367.3亿元,利税却达83.6亿元,分别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和总利税的18.6%和40.%。到2000年554家中药企业,产值达449.7亿元, 利 税95.25亿元,比1999年更有明显增加。
  1999年中药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有28个,其中2亿元以上的品种有9个:地奥心血康4.7亿元,急支糖浆3.5亿元,复方丹参滴丸3亿元,银杏叶片2.5亿元,西瓜霜润喉片2.4亿元,脉络宁注射液2.3亿元,洁尔阴洗液2.3亿元,消渴丸2.3亿元,龙牡壮骨冲剂2.2亿元。
  利税超亿元的有:脉络宁注射液1.4亿元,复方丹参滴丸1亿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快,优势明显。但我国的中药产业的厂家多、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尽管一些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可与国外企业媲美,但药品质量有待提高(突出问题是质量控制水平)。面对入世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我国中药产业要进一步发展,立于世 界之林,必须认清形势,深化改革,规范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一、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指产业内企业集中的程度。市场绝对集中度一般用产业内前n 家企业的经营成果占产业总成果的比重Cn表示,目前,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共有1300多家,但市场集中度偏低,且呈现下降趋势。见表一: 
造成中药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西药产业相比,由于中药产业生产工艺水平不高,加之品种繁多,因此,生产的规模经济性不很显著,但经营的规模经济性却与西药产业一样的高。 
  2.中药产业的进入壁垒低(在后面将展开论述); 
  3.中药产业市场发育程度低,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少,尽管近两年出现由业内外资本支撑的大规模兼并重组,但却方兴未艾。 
  4.中药产业是的行业平均收益率,高于许多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且有很好的成长性,因此,近几年吸引大量业外资本进入,短期内也导致产业集中度下降; 
  5.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国内医药市场不断扩大,中药产业处于高成长阶段,市场容量的扩大为企业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产业内的弱势企业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使市场集中度提高较慢。但随着中药生产GMP最后期限的到来,情况将有很大的改观。 
  由此可以看出,中药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不仅没有实现中药企业的规模经营,而且其市场竞争程度也不很激烈,竞争活力没有充分发挥。 
 
二、中药产业的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指某产业内各企业的产品对顾客而言的不完全替代性。与其他产业相比,中药产业是高差别化的产业,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 
  1.由药品的疗效差异而导致的产品差别化这主要与中药产业的技术特征有关。中医药治疗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不仅不同病种不同方,甚至可能同病不同方,导致中药方剂繁多。 
  我国现有中成药品种就多达5000多种,而化学药品种只有500多种。一个中药制药企业大都生产多个品种,例如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就拥有800多个中药品种,常年生产的品种30多个。各个中药品种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较大差异,即使是治疗同种疾病的中药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由消费者主观偏好而导致的产品差别化由于药品是典型的经验品,消费者与制药企业之间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因此消费者对医药企业的声誉及品牌十分关注,进而产生对某企业或品牌药品的主观偏好。 
  传统中药古已有之,传统中药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主要靠当地老百姓的口碑,因此老字号的中药企业的声誉和品牌曾经有很强的地域性,如北京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杭州的胡庆堂、上海的雷允上、重庆的桐君阁等。随着中药企业现代营销的开展,不仅这些老字号的中药企业全国闻名,甚至走向世界,还出现了一批新的全国知名企业及品牌,如成都地奥、天津天士力、广州白云山等。随着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和品牌脱颖而出,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 
  3.由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的产品差别化 
  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药品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之药品属于经验品,药品的广告宣传就成为一般消费者获取有关药品信息的重要的差别化手段之一。 
  企业由于产品差别化而获得一定的市场势力,从而提高了竞争力,但就整个产业而言,产品的差别化程度越高,市场的竞争程度越低。由此可见,中药产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要低于产品差别化较低的西药产业。  

三、中药产业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新进入企业相对于产业内原有企业的劣势。中药产品的进入壁垒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1.资金壁垒 
  中药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小,新建一个中药生产企业所需的资本量不很大,导致低资金壁垒。但从发展趋势看,随着中药生产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全行业实现GMP生产,中药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大幅度增加新企业进入中药产业所需资本必要量,从而提高资金壁垒。 
2.技术壁垒 
  1999年以前中药生产的传统工艺为主,企业按的方剂生产传统的,缺乏完善的质量标准,对新进入企业的技术要求不高,导致低技术壁垒。1999年之后,国家规定新建中药制药企业必须持有一个国内未生产的国家二类以上(含二类)的新药证书或持有两个以上(含两个)三类新药证书,而且必须达到GMP标准,这就使中药产业的技术壁垒明显提高。使新建中药企业在技术上有了较高的起点。 
3.成本壁垒 
  新进入的中药企业因购买新药的知识产权,并且需要大量的广告费及其他市场开发费用,从而比原有中药企业承担更高的成本。但由于中药产业的平均利润率较高,中药产品的差异化较大,加上我国现行不合理的医药管理体制,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没有达到成本竞争的程度,企业的成本压力小,使得成本壁垒较低。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医药管理体制的改革,药品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日趋饱和,产业内竞争程度不断加剧,隐藏在价格战背后的成本竞争将日益激烈,从而提高成本壁垒。 
4.行政壁垒 
  由于中药产业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性产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新进入的中药企业进行审批管理。我国制药企业实行的是许可经营制,在1999年之前,新建中药企业的审批权在地方(省药监局),对新建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因此,建一个新的中药厂的行政壁垒较低。这也是我国目前中药企业数量多、素质差的重要原因。1999年之后,国家不仅对新建中药企业在新药证书和GMP生产方面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审批权也从省级药品食品监督局收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药产业行政壁垒。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结构特点是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差别化较大,进入壁垒较低,因此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  
返回】     【关闭
付费报告      
购买方式:    报告订购单下载
客服经理-段小姐
电 话:010-85863259
电 话:010-85860278
邮 箱:duanjy@3see.com
传 真:010-85863454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中西药品最新报告
医药保健最新报告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