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内外即时通信(IM)市场及运营模式研究
完成日期:2005年5月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8000 | 8500 | 9000 | |
优惠价 | 7700 | 8100 | 86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 研究发现和建议1.1 业务描述
1.1.1 本次研究的业务定义
1.1.2 即时通信的功能
1.2 研究发现
1.2.1 全球即时通信服务商发展模式
1.2.2 中国即时通信产业发展
1.2.3 中国即时通信行业的驱动和制约因素
1.2.4 中国即时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1.2.5 即时通信产品发展趋势
1.2.6 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威胁
1.2.7 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竞争格局
1.3 我们的建议
1.3.1 对电信运营商的建议:努力打造产业链
1.3.2 对即时通信服务商的建议
第二章 全球即时通信市场分析
2.1 全球市场概况
2.1.1 即时通信的主要特点
2.1.2 即时通信现存的问题
2.2 市场规模
2.3 全球细分市场分析
2.3.1 个人用户市场
2.3.2 企业用户市场
2.4 全球市场驱动和制约因素
2.5 全球市场发展预测
第三章 全球市场区域结构分析
3.1 美国
3.2 英国
3.3 日本
3.4 韩国
第四章 全球主要运营商运营模式分析
4.1 美国在线
4.1.1 公司简介
4.1.2 ICQ和AIM的产品功能特点
4.1.3 用户数量:全球第二
4.1.4 产业链合作
4.1.5 资费模式
4.1.6 发展策略:以营销策略见长
4.1.7 竞争地位分析
4.2 微软
4.2.1 MSN MESSENGER的功能
4.2.2 在中国的定位:商务用户
4.2.3 资费:和其他的MSN服务捆绑
4.2.4 用户数量发展迅猛
4.2.5 盈利模式:捆绑战略的延续
4.2.6 在中国的竞争策略
4.2.7 未来发展预测
4.3 雅虎
4.3.1 雅虎通——1G邮箱吸引用户
4.3.2 产品定位:从企业转向个人
4.3.3 资费状况
4.3.4 用户数量
4.3.5 战略合作:着重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4.4 国外即时通信服务商关键成功因素剖析
第五章 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发展概况
5.1 行业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5.1.1 互联网与移动电话的增长推动行业前进
5.1.2 技术:标准不统一成为阻碍
5.2 行业发展概况
5.2.1 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
5.2.2 主要运营商及其市场份额
5.3 行业驱动和制约因素
5.3.1 驱动因素
5.3.2 制约因素
5.4 即时通信未来发展预测
5.4.1 即时通信产品功能的发展趋势
5.4.2 市场发展趋势
5.4.3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趋势
5.4.4 行业生命周期
第六章 行业产业链分析
6.1 产业链构成及分析
6.2 电信运营商分析
6.2.1 移动运营商的角色和盈利模式
6.2.2 固网运营商的角色和盈利模式
6.2.3 电信运营商的讨价能力分析
6.3 行业的替代者和潜在进入者
6.3.1 替代产品分析
6.3.2 潜在进入者
6.4 即时通信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6.4.1 对移动和固定通信行业的影响
6.4.2 对互联网上其他业务的拉动
第七章 消费者需求分析
7.1 个人消费者分析
7.1.1 消费者结构分析
7.1.2 消费者的使用偏好
7.1.3 消费者对即时通信功能的期望
7.1.4 消费者的付费意愿
7.2 企业用户分析
7.1.1 用户结构分析
7.1.2 企业用户的使用偏好
7.3 消费者的讨价能力分析
第八章 即时通信服务商竞争分析
8.1 行业集中度与竞争态势
8.1.1 行业集中度
8.1.2 利润来源
8.1.3 进入/退出壁垒
8.2 行业大运营商盈利模式与竞争优势
8.2.1 典型运营模式
8.2.2 典型营销方式
8.2.3 竞争状况
8.3 行业小运营商的盈利模式与竞争优势
8.3.1 运营模式
8.3.2 案例——阿里巴巴贸易通
8.4 即时通信行业关键成功因子分析
第九章 即时通信服务商行为分析
9.1 腾讯
9.1.1 公司基本状况
9.1.2 发展历程:火箭般的增长速度
9.1.3 完整的业务体系
9.1.4 产品定位、功能与定价
9.1.5 用户数全球第一
9.1.6 财务状况与盈利模式
9.1.7 发展战略与前景分析
9.1.8 战略合作伙伴
9.2 新浪
9.2.1 公司基本情况
9.2.2 产品功能特点
9.2.3 资费情况
9.2.4 用户数量
9.2.5 新浪并购UC分析
9.2.6 盈利模式分析
9.3 网易
9.3.1 公司简介
9.3.2 产品功能
9.3.3 用户数:领先其他门户网站
9.3.4 资费情况
9.3.5 盈利模式和营销策略
9.4 IMU
9.4.1 公司背景
9.4.2 产品功能:兼容性是其做大的特点
9.4.3 用户数量
9.4.4 业务发展:后发优势
9.4.5 独特的运营模式
9.4.6 前景光明
9.5 搜狐
9.5.1 公司简介
9.5.2 搜Q的产品功能
9.5.3 搜Q的资费标准
图表目录
表1-1 即时通信的功能列表
表 2-1 全球一些即时通信工具列表
表2-2 全球开通移动即时通信的运营商列表
表2-3 国外主要即时通信服务商EIM推出时间表
表2-4 目前国外主流EIM产品列表
表6-1 固网运营商SWOT分析
表7-1 个人受访者最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
表7-2 个人受访者改进即时通信工具的几个方面
表7-3 实际用户使用企业即时通信工具的主要目的
表7-4 实际用户最感兴趣的企业即时通信功能
表8-1 主要即时通信竞争对手优劣势分析
表8-2 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短信资费标准比较
图2-1:1998-2007年全球即时通信用户发展趋势预测
图2-2:2002-2007年全球企业即时通信用户发展预测
图3-1 美国各即时通信服务商市场份额
图3-2:韩国各即时通信服务商市场份额
图5—1:2002~2004年宽带接入用户增长趋势
图5—2:2002~2004年移动用户增长趋势
图5—3 1998—2006年中国固话、移动及互联网用户发展趋势
图5—4 2002-2008年即时通信行业收入规模增长趋势
图5—5 2004年中国即时通信服务商市场份额比较
图5—6 即时通信行业生命周期
图6-1 即时通信产业链示意图
图6-2 个人用户IM使用即时通信之后电话使用时间的变化
图6-3 2004年各个SP在SMS增值业务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
图6-4 2004年各个SP在WAP增值业务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
图6-5 2001-2004年腾讯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趋势
图6-6 2003年12月-2004年6月QQ游戏最高在线用户数发展趋势
图7-1 个人网上聊天的历史时间统计
图7-2 即时通信用户的性别比例
图7-3 即时通信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比例 数据来源:博通智信
图7-4 个人受访者使用即时通信的动机
图7-5 没有网上聊天经历的网民不使用这个网络功能的原因(前5位)
图7-6 即时通信工具需要改进的方面
图7-7 希望成为付费用户的即时通信消费者比例
图7-8 即时通信潜在用户的付费意愿程度
图7-9 潜在用户对现有即时通信工具的接受程度
图7-10 实际用户目前使用的IM主要功能的计费方式
图7-11 即时通信企业用户的行业结构
图9-1 腾讯的最高在线用户增长趋势图
2005年5月,我们继续推出了中国即时通信产业和运营模式研究报告。在过去的2004年,行业的主导服务商腾讯在香港成功上市,并在当年取得55%的收入增长的佳绩。新浪斥资近两亿元收购UC即时通讯技术平台,微软的MSN加大了中国市场的攻势,TOM-SKYPE高调推出……。即时通信行业连续多年高速增长。
为了帮助即时通信的服务商和潜在进入者以及其他投资机构了解中国即时通信行业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即时通信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和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中外文资料,撰写出了6万多字的分析报告。本报告不同于其他产业研究报告的特点在于文中比较深入的对比研究了不同的即时通信商业模式,并对于未来即时通信的商业模式作出了预测。
本报告共分9章,报告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 2004年全球即时通信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
◇ 2005年以及未来全球即时通信行业的行业发展趋势,促进和制约因素;
◇ 全球典型即时通信服务商的运营模式和成功关键因素;
◇ 中国即时通信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规模和产业链;
◇ 中国即时通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深入和量化的研究;
◇ 即时通信的行业集中度,生命周期和竞争格局;
◇ 行业典型服务商的运营模式,营销方式;
◇ 即时通信对传统电信商业模式的冲击和变革;
◇ 对电信运营商和即时通信服务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