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8000 | 8500 | 9000 | |
优惠价 | 7700 | 8100 | 86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第一章 研究发现和建议1.1 业务描述
1.1.1 本次研究的业务定义
1.1.2 即时通信的功能
1.2 研究发现
1.2.1 全球即时通信运营商发展模式
1.2.2 中国即时通信产业发展
1.2.3 中国即时通信行业的驱动和制约因素
1.2.4 中国即时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1.2.5 即时通信产品发展趋势
1.2.6 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威胁
1.2.7 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竞争格局
1.3 我们的建议
1.3.1 对电信运营商的建议:努力打造产业链
1.3.2 对即时通信运营商的建议
第二章 全球即时通信市场分析
2.1 全球市场概况
2.1.1 即时通信的主要特点
2.1.2 即时通信现存的问题
2.2 市场规模
2.3 全球细分市场分析
2.3.1 个人用户市场
2.3.2 企业用户市场
2.4 全球市场驱动和制约因素
2.5 全球市场发展预测
第三章 全球市场区域结构分析
3.1 美国
3.2 英国
3.3 日本
3.4 韩国
第四章 全球主要运营商运营模式分析
4.1 美国在线
4.1.1 公司简介
4.1.2 ICQ和AIM的产品功能特点
4.1.3 用户数量:全球第二
4.1.4 产业链合作
4.1.5 资费模式
4.1.6 发展策略:以营销策略见长
4.1.7 竞争地位分析
4.2 微软
4.2.1 MSN MESSENGER的功能
4.2.2 在中国的定位:商务用户
4.2.3 资费:和其他的MSN服务捆绑
4.2.4 用户数量发展迅猛
4.2.5 盈利模式:捆绑战略的延续
4.2.6 在中国的竞争策略
4.2.7 未来发展预测
4.3 雅虎
4.3.1 雅虎通——1G邮箱吸引用户
4.3.2 产品定位:从企业转向个人
4.3.3 资费状况
4.3.4 用户数量
4.3.5 战略合作:着重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4.4 国外即时通信运营商关键成功因素剖析
第五章 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发展概况
5.1 行业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5.1.1 互联网与移动电话的增长推动行业前进
5.1.2 技术:标准不统一成为阻碍
5.2 行业发展概况
5.2.1 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
5.2.2 主要运营商及其市场份额
5.3 行业驱动和制约因素
5.3.1 驱动因素
5.3.2 制约因素
5.4 即时通信未来发展预测
5.4.1 即时通信产品功能的发展趋势
5.4.2 市场发展趋势
5.4.3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趋势
5.4.4 行业生命周期
第六章 行业产业链分析
6.1 产业链构成及分析
6.2 电信运营商分析
6.2.1 移动运营商的角色和盈利模式
6.2.2 固网运营商的角色和盈利模式
6.2.3 电信运营商的讨价能力分析
6.3 行业的替代者和潜在进入者
6.3.1 替代产品分析
6.3.2 潜在进入者
6.4 即时通信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6.4.1 对移动和固定通信行业的影响
6.4.2 对互联网上其他业务的拉动
第七章 消费者需求分析
7.1 个人消费者分析
7.1.1 消费者结构分析
7.1.2 消费者的使用偏好
7.1.3 消费者对即时通信功能的期望
7.1.4 消费者的付费意愿
7.2 企业用户分析
7.1.1 用户结构分析
7.1.2 企业用户的使用偏好
7.3 消费者的讨价能力分析
第八章 即时通信运营商竞争分析
8.1 行业集中度与竞争态势
8.1.1 行业集中度
8.1.2 利润来源
8.1.3 进入/退出壁垒
8.2 行业大运营商盈利模式与竞争优势
8.2.1 典型运营模式
8.2.2 典型营销方式
8.2.3 竞争状况
8.3 行业小运营商的盈利模式与竞争优势
8.3.1 运营模式
8.3.2 案例——阿里巴巴贸易通
8.4 即时通信行业关键成功因子分析
第九章 即时通信运营商行为分析
9.1 腾讯
9.1.1 公司基本状况
9.1.2 发展历程:火箭般的增长速度
9.1.3 完整的业务体系
9.1.4 产品定位、功能与定价
9.1.5 用户数全球第一
9.1.6 财务状况与盈利模式
9.1.7 发展战略与前景分析
9.1.8 战略合作伙伴
9.2 新浪
9.2.1 公司基本情况
9.2.2 产品功能特点
9.2.3 资费情况
9.2.4 用户数量
9.2.5 新浪并购UC分析
9.2.6 盈利模式分析
9.3 网易
9.3.1 公司简介
9.3.2 产品功能
9.3.3 用户数:领先其他门户网站
9.3.4 资费情况
9.3.5 盈利模式和营销策略
9.4 IMU
9.4.1 公司背景
9.4.2 产品功能:兼容性是其做大的特点
9.4.3 用户数量
9.4.4 业务发展:后发优势
9.4.5 独特的运营模式
9.4.6 前景光明
9.5 搜狐
9.5.1 公司简介
9.5.2 搜Q的产品功能
9.5.3 搜Q的资费标准
图表目录
表1-1 即时通信的功能列表
表2-1 全球一些即时通信工具列表
表2-2 全球开通移动即时通信的运营商列表
表2-3 国外主要即时通信运营商EIM推出时间
表2-4 目前国外主流EIM产品
表5-1 2002-2004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情况
表6-1 VIM目前的小灵通短信资费标准:
表6-2 固网运营商SWOT分析
表7-1 个人受访者最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
表7-2 个人受访者改进即时通信工具的几个方面
表7-3 实际用户使用企业即时通信工具的主要目的
表7-4 实际用户最感兴趣的企业即时通信功能
表8-1 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资费标准比较
表8-2 主要即时通信竞争对手优劣势分析
表9-1 搜Q的资费标准
图2-1 1998-2007年全球即时通信用户发展趋势预测
图2-2 2002-2007年全球企业即时通信用户发展预测
图3-1 美国即时通信市场份额
图3-2 韩国即时通信市场份额
图5-1 2002年6月-2004年6月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情况
图5-2 2002-2006年中国即时通信在线用户数增长趋势预测
图5-3 2002-2008年即时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图5-4 中国即时通信运营商市场份额比较
图5-5 即时通信行业生命周期
图6-1 即时通信产业链示意图
图6-2 IM使用之后电话使用时间的变化
图6-3 2004年各个SP在SMS增值业务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
图6-4 2004年各个SP在WAP增值业务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
图6-5 2001-2003年腾讯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趋势
图6-6 2003年12月-2004年6月QQ游戏最高在线用户数发展趋势
图7-1 个人网上聊天的历史时间统计
图7-2 即时通信用户的性别比例
图7-3 即时通信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比例
图7-4 个人受访者使用即时通信的动机
图7-5 没有网上聊天经历的网民不使用这个网络功能的原因(前5位)
图7-6 即时通信工具需要改进的方面
图7-7 希望成为付费用户的即时通信消费者比例
图7-8 即时通信潜在用户的付费意愿程度
图7-9 潜在用户对现有即时通信工具的接受程度
图7-10 实际用户目前使用的IM主要功能的计费方式
图7-11 即时通信企业用户的行业结构
2004年以来,即时通信成为互联网和电信行业最激动人心的热点。2004年6月,行业的主导服务商腾讯在香港成功上市。7月,网易在北京推出了新版的即时通讯软件网易泡泡2004,新浪斥资近两亿元收购UC即时通讯技术平台,搜狐也在年初推出即时通讯软件“搜Q”。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也动作频频。在国外,互联网行业引人瞩目的新星GOOGLE据传也将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全球即时通信行业的老大ICQ也计划进入中国市场…,一时间众者云集, 走马灯般让业界眼花缭乱.
即时通信行业的前景如何?QQ和MSN是否能够改变人们以电话为传统的通信方式? 腾讯会成为下一个电信运营商么?即时通信会颠覆整个互联网和电信行业么?
为了帮助即时通信的服务商和潜在进入者以及其他投资机构了解中国即时通信行业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即时通信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和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中外文资料,撰写出了6万多字的分析报告。
本报告共分9章,报告首先对全球即时通信市场和典型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接着对中国即时通信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规模,产业链和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深入量化的研究,最后对行业典型服务商的运营模式,营销方式和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客观独到的见解和发展建议。希望对于想了解该行业特点,趋势和运营管理模式的读者有一个比较好的帮助。
研究发现
中国即时通信行业发展状况:
从1999年腾讯推出QQ算起,即时通信在中国的发展已有5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已经经过了萌芽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即时通信行业发展迅速,2003年行业增长率达到50%,已经形成了收入规模为10亿人民币的不可忽视的市场;
目前国内面向个人的即时通信产品主要为腾讯QQ,微软MSN,网易泡泡,搜Q,新浪UC,ICQ,雅虎通,IMU以及电信的VIM等;
面向企业用户的即时通信产品比较多,但是除了腾讯,微软等少数运营商用户比较多以外,其他的推出时间很短,用户极少,市场有待开发;
现在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中,腾讯一支独秀,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2-2004年是即时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运营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争夺用户群体;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都同时为即时通信用户 但是随着互联网尤其是宽带用户数的迅速增长,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即时通信用户数量还会猛增!
现在即时通信产业界尚未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多数即时通信运营商还是依靠即时通信和移动增值业务的捆绑盈利;
现在的即时通信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上的厂商比较多,产品很多且具有差异性,但是相互替代性很强,市场进入的门槛比较低,但是竞争比较激烈;
即时通信的安全性和互连互通成为即时通信产品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行业未来发展预测:
多媒体化是即时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即时通信将捆绑更多的互联网和电信增值业务功能.多媒体的应用与网络环境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目前中国的网络环境并不大适合多媒体的广泛使用。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音频,视频即时通信将更加广泛;
未来即时通信市场竞争将更趋于激烈,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崛起,海外企业则在未来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将来产业链上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即时通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即时通信业务承载的设备趋于多样化,用户通过PC、手机、PDA以及其他设备等都可以使用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将来会从免费向收费方向发展,企业用户市场将大大发展,且收费前景可观;对于个人用户,收费的内容主要以增值服务为主;
现在市场上通过计算机的即时通信对以电话为核心的传统通信尚不能构成致命的威胁.但是一种看法认为人们的通信工具将随着即时通信的发展,不再以电话为核心,而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现在看来,这种趋势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即时通信服务商的建议:
即时通信需要加强安全性和互联互通,此外,需要增加更多的通信和娱乐功能,以增强用户体验;
即时通信工具是否是免费以及用户数量的多少是用户选择某种即时通信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即时通信服务商在掌握价格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功能的改进以吸引更多用户;
从国内外即时通信服务商总体来看,即时通信服务商多数采取自主经营的道路,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很注重产业链的打造,和内容服务商,移动运营商等合作,试图扩大自己在产业链上的地位;
即时通信必须具有较高的协同能力。这要求即时通信必须整合在商务用户的其他工具上。即时通信与其他商用工具的兼容性、协同性越高,对提高客户的效率、通讯便利具有更大作用;
如今,更多的网络应用融入到了即时通信中,即时通信与互联网服务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链的联动将是即时通信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即时通信软件厂商应该着眼未来,和产业链上其他环节加强合作、互通平台。这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对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营销模式方面,在线推广是最重要的方式。此外,个别企业例如腾讯等也建立了自己的营销渠道。即时通信运营商也很重视营销联盟的方式,例如即时通信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的联盟
对电信运营商的建议:
即时通信对于电信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具有不可避免的分流作用,电信运营商需要谨慎对待,但是电信运营商并不能改变这种分流,唯一的方法是参与到这个行业,影响即时通信的发展方向;
对于进入即时通信运营行业的电信运营商来说,需要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企业市场,宽带用户都是应该注意的目标客户;
即时通信对于移动运营商积极的意义更多,移动运营商应该努力和优秀的即时通信服务商合作,打造自身的产业链,加强分成盈利的模式;
固网运营商应该在自己的宽带用户中大力推广这项业务, 即时通信和宽带接入的捆绑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是固网运营商的即时通信应该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宽带用户。固网运营商可以象微软的MSN一样,和其他的宽带产品捆绑;
固网运营商的产品的特色是可以和它的小灵通用户发送短消息,小灵通用户属于低端用户,青少年占据了不少的市场,所以固网通信运营商应该多考虑这一部分市场的需求状况;
电信运营商作为即时通信产业链重要的一环,也可以通过壮大自己的产业链,通过分成的方法盈利。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寻找能够紧密合作的伙伴,通过一个良好,公平,双赢的发展模式,引领整个产业链朝前发展,而竞争的对象是不同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