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码携带监管政策与实施·2004年11月版
完成日期:2004-11
报告类型 | 纸介版 | PDF Email版 | PDF 光盘版 | 两种版本价格 |
价格 | 3100 | 3600 | 4100 | |
优惠价 | 2900 | 3400 | ||
English |
报告目录 查看简介
一 号码携带的含义二 号码携带的实施目的
三 号码携带的收益与成本
3.1 号码携带的成本
3.2 号码携带的收益
3.3 号码携带的成本收益方
四 号码携带的实施现状
五 号码携带实施效果评价
5.1 固定号码携带未能有效促进固话市场竞争
5.2 在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前提下,移动号码携带竞争初期有利于新进入者
5.3 移动号码携带引入后,加剧价格与服务的竞争
5.4 各国移动号码携带的使用率参差不齐
六 号码携带政策制订经验借鉴
6.1 正确看待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6.2 充分重视前瞻性的研究工作
6.3 相关的立法工作是实施号码携带的先决条件
6.4 号码携带最好在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引入
6.5 移动领域是号码携带的发展重点、由局部到整体是一条合理的途径
6.6 简化办理程序和广泛宣传有助于推动号码携带的使用率
七 我国实施号码携带的政策与实施建议
7.1 我国现阶段不适合全面引入号码携带
7.2 号码携带的实施思路建议
副报告一:美国的号码携带情况
一 1997年开始实施固定电话号码携带
二 自1999年起,移动号码携带一波三折
三 FCC坚持实施WLNP的理由
四 WLNP的实施效果
副报告二:欧盟的号码携带情况
英国
一 英国1991年着手准备非对称固定号码携带
二 1997年全面实施固定号码携带
三 谨慎实施移动号码携带
四 英国MNP实施效果
德国
一 德国电信法中涉及号码携带
二 1998年1月开始实施固定号码携带
三 2002年11月开始实施移动号码携带
四 德国实施号码携带的效果
法国
一 法国电信法规定涉及号码携带
二 2001年实施固定号码携带
三 2003年6月施行移动号码携带
四 法国实施号码携带的效果
副报告三:亚太地区的号码携带情况
澳大利亚
一 关于本地号码携带
二 关于移动号码携带
三 2001年9月如期开通MNP业务
四 MNP实施效果
新加坡
一 新加坡
二 新加坡的管制机构对号码携带的管制
韩国
台湾
一 提供号码携带的初衷
二 中国台湾地区制定的号码携带的指导原则
香港
一 固定号码携带
二 移动号码携带的研究工作
三 香港引入MNP的背景和原因
五 业界反对的理由
六 香港移动号码携带的实施效果
副报告四:号码携带政策制订过程具有曲折性与必然性
一 英美经验表明号码携带之路充满曲折
二 号码携带是电信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号码携带是电信监管部门为促进竞争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实施本地电话、移动电话的号码携带工作。号码携带实施本身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实施号码携带之后企业间的竞争格局、竞争优势也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对整个行业、尤其是运营商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认真研究、谨慎对待。
我国尚未引入号码携带制度,但政府部门从2000年已开始关注该问题,并委托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进行了多次细致深入的研究。随着竞争的不断推进,政府部门有可能在适当时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实施号码携带政策。
本报告重点研究运营商网间的号码携带,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已实施或计划实施号码携带的20余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最大限度挖掘分析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府论证报告和工作文件,在国外号码携带的管制背景、管制目的、管制经验、管制效果、以及管制经验等方面得出结论;对我国号码携带总体管制框架提出建议。